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固体核磁共振谱在木材科学中应用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固体核磁共振的方法对木材细胞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固体木材CP/MAS13C谱图.该谱图同液体核磁共振谱进行比较,发现固体CP/MAS13C谱图中的峰不是很尖,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成分所产生的信号占主导地位,峰值主要在65×10-6~110×10-6之间.木素峰值分布在60×10-6处,并且通过CP/MAS13C谱图实现定性、定量测量木素含量,同时探讨了固体CP/MAS13C谱测纤维素结晶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用H液的4种不同时间处理与未处理的25-30年生5苹果树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处理材与未处理材之间差异显著;未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袁全平  苏初旺  熊经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11-19212,19247
综述了国内外人工林木材机械加工性能的研究现状、ASTM D1666-1987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阐述了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人工林木材机械加工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大型运输容器减震器用木材,对泡桐、柳杉、杨木、落叶松、杉木等多种人工林木材进行了大变形抗压测试及减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仅密度达0.4 g/cm3的杉木,能满足大型运输容器减震材料要求,其资源极其有限;通过对低密度人工林杉木进行树脂浸渍增强改性,提高其减震性能,使其能满足大型运输容器减震材料要求,从而可充分利用人工林杉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特性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大豆基木材胶粘剂性能缺陷的原因和改性原理,综合叙述了国内外改性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介绍了几种改性过程中所采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大豆来源丰富,无毒环保,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的发展将使其制成符合木材工业需求的高性能胶粘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y=a blnx,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取清水浸泡,药物蒸煮,干燥和PC树脂浸渍处理等措施,对易裂难干,易发生翘曲变形,使用价值较低的枫香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显降低其干缩差异,减少翘曲变形,实现均匀干燥,从而大大改善其加工性能和耐腐程度,提高利用价值。实践证明,以浸泡时间为6个月,蒸煮时间为48h,药量配比为1号药液:2号药液=0.5%:1.5%进行改性处理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为试材,从同一部位截取六个试样,将其中五个试样分别经过CCA、PCCA、CrO_3、DPB、Acet等五种不同的改性剂处理。然后,用日本岛津公司的ESCA750光电子能谱仪(即XPS),探知了木材经过以上五种处理前后C的价态分布。进而分析了C的价态分布的变化、羟基等四种基本基团的相对含量变化。并从其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对木材改性的处理机理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的密谋、干缩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端面硬度均属中等;格氏栲人工林木材除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小于天然林木外,其余指标均稍大于天然林。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仅抗 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树龄香椿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树龄香椿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大,9年生以后变化趋于稳定.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6年生与9年生、12年生、15年生间均差异极显著;而9年生、12年生、15年生三者间有的指标差异极显著、有的指标差异显著、有的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培育和利用香椿人工林木材时应特别考虑树龄对木材材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香椿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木材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12.
红皮云杉人工林材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红皮云杉纸浆材主要材性指标与林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木材纤维素含量较高(67.15%~80.10%)。纤维细长。长宽比达70%以上,且人工林与天然林材性差异不大,是造纸的优良原料。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与林龄密切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20年生基本密度为0.3179g/cm^3,纤维长1.99mm,长宽比71.78,综纤维素含量71.54%,1%NaOH抽出物为20.10%,总的趋势是其材性植随林龄增大而增加。红皮云杉人工主要材性指标在20年生后即达到造纸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木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间伐林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大于未间伐林;间伐林木材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和局部抗压强度小于未间伐林。其中管胞直径、生长轮宽度、壁厚、壁腔比、抗变强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间伐能显著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采用综合坐标法,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材质的综合性能和纸浆材性能未间伐林好于间伐林,建筑材料性能间伐林好于未间伐林。  相似文献   

14.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不同地理位置(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凉水实验林场和方正林业局)的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和管胞直径的平均值排序为老山>凉水>方正、纤维角和壁腔比为方正>凉水>老山,长宽比为凉水>老山>方正。胞壁率为方正>老山>凉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生长速率平均值排序为凉水>方正>老山,差异不明显;生长轮宽度和硬度平均值排序为方正>凉水>老山,差异显著,利用综合坐标法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优劣顺序为凉水,老山和方正,地理位置不同,木材材质各异,这为人工红林定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造林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4种初植密度(900、1350、1800、2700株/hm^2)林分间树高、胸径、材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上1-2级优势木数理等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初植密度对其人工林木材管胞解剖特征、化学成份含量、干缩性状和木材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的程度。稀植的林分木材纵向干缩大、差异干缩大。1800、1350株/hm^2的林分,其木材管胞长、长宽比大、微纤丝角小,干缩特性适中,力学强度较高,适于培养建筑结构用材。1800株/hm^2林分单位蓄积量大,管胞长、长宽比大、纤丝角小,纤维纱与综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适于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16.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质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松10年生人工林间伐显著地促进了林木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间伐后单位面积上畜积量和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包括间伐材)均显著高于未间伐的林分。间伐措施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壁腔比、腔径比、S2层微纤丝角,对径向和弦向干缩、体积和纵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值有显著负面影响。结合间伐后湿地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材积总生长量,培育纸浆材宜选用33.3%-50.0%的间伐强度。50.0%间伐强度的林分适宜培育建筑结构用材,其大径阶的木材比例高,单位面积上生长量、蓄积量也较大,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最大,抗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林同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37-1438,1640
对福建南平26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乐东拟单性木兰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特征及其纤维形态随轮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木材可作为林产工业制浆造纸、纤维板生产等的纤维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木材超临界流体辅助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阐释了超临界流体加工概念,以木材的超临界流体辅助改性为重点,评述了该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及潜力,并对国内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