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娟  成党伟 《农技服务》2008,25(5):110-110
在分析陕西安康农产品绿色品牌现状后,就如何发挥安康自身生态、区位优势,积极构建陕南农产品绿色品牌,借助绿色品牌促进陕南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州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所谓绿色产业是指那些用绿色方式生产和提供绿色产品或绿色劳务的产业。作为兴黔富民、造福子孙的支柱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对加快贵州的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出基于复合功能的绿道设计和建设理念,以国内外相关绿道研究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上海市闵行区1号绿道建设为例,从生态、景观、休闲游憩和地域文化4个核心功能出发,通过复合视角下的系统化整合设计,构建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道空间布局形式和功能结构,做到提升城市品位、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和丰富市民的城市生活体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乡村绿道将其有机联结,形成以乡村产业带为基础的网络组织形式。通过对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功能、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出安吉乡村绿道应用发展模式,并对其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安吉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对我国城乡空间重构、凸现城乡区域的系统性、关联性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休闲游憩绿道的功能、景色的特点以及建设的意义,研讨了武汉东湖休闲游憩绿道的建设意义和主要特色,论述了武汉东湖休闲游憩绿道对保护东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改进武汉居民的生活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给其他城市将来建设休闲游憩绿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境绿道网络建设是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以绿翅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安镇水禽生境斑块破碎化现状,采用图论分析的方法,对西安镇水禽生境网络进行了图形分析,并借助γ指数和α指数,评价了理想状态下生境绿道网络和干扰后生境绿道网络的连接状况,发现人为干扰对区域景观连接度影响较大,提出了主要解决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西安镇水禽生境绿道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进行资源要素评价,构建农林型产业绿道.[方法]采用资源要素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产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进行以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为主导产业的农林型产业绿道构建.[结果]通过资源要素评价建立农林型产业绿道评价因子指标权重:资源因子0.33、环境因子0.21、科技因子0.16、市场因子0.13、体验因子0.08、规模因子0.06、竞争因子0.03,根据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大桃潜在节点与廊道进行生成与优化,形成最优绿道路线结构.[结论]以北京市平谷区农林型产业绿道构建为基础,规划形成"一核、三轴、四种植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既能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又是对绿道理论体系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发展文冠果产业,对于培育我国的绿色新经济大有裨益.当前文冠果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各方缺乏足够经验,对于文冠果没有充分的认识.基于此,本文解析文冠果产业当前发展的优势及潜力,并就文冠果产业的全面发展给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笔者阐述了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绿道的基本理论,认为绿道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廊道为纽带,联系分散孤立的斑块,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自然生态体系。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余江县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现状资源和绿道规划原则,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和绿地资源优势,规划建立余江县县域和中心城区绿道网络,发挥绿道的生态、游憩和文化观光等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从弗勒和列农1996年提出黑色旅游概念以来,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这类旅游方式在国外发展得比较稳定,也颇具典范性,但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黑色旅游及其动机的界定,认为黑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具有一些共性,都能很好地起到推动绿色GDP并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黑色旅游走向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低碳化为契机开发资源,对敏感性公益产品合理开发,延伸黑色旅游产品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34-1836
在对绿色经济和农业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遂宁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绿色经济理念下遂宁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珠三角绿道建设的先河,广州市截至2012年底,累计建成绿道2 174 km,覆盖面积3 600 km2,服务人口超过800万,成为城市绿道建设的典范。在广州市绿道效益评估方面,通过定量分析评估其生态效益,数理模型结合SPSS分析评估其经济效益,定性分析评估其社会效益。针对广州市绿道存在的问题,笔者采取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发现广州市绿道在建设和投入使用中存在三大问题:(1)绿道层次和使用率低;(2)生态功能薄弱;(3)有些路段选线不合理。笔者就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转变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观念;生态学专家参与绿道的规划;重点打造社区绿道。该研究旨在为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和完善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仪征市森林资源概况,明确了绿色通道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范围和总则,制定了本轮抚育作业设计的方法。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处理,得出了绿色通道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结果,提出了抚育作业方式和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4.
笔者首先简述了绿脉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并总结出绿脉思想的主要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绿地系统的规划现状,探讨建立我国国土范畴绿脉系统的可行性,即通过建立国土范畴的绿地行政管理体系、借助于我国水利风景区的逐步建立以及滨河旧区的更新运动,从而建立绿脉系统,整体发挥绿脉的生态、游憩、文化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浦江世博滨江段的公共空间贯通,推进"黄浦江东岸慢行步道贯通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从连续且快速可达、骑行为主的活动方式、狭长的空间与简洁的道路体系、城市滨江风貌观光为主的游憩体验等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的特征出发,将描述连续视景的断面法引入到该类型绿道规划的适宜性分析中,探讨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AHP法,筛选出了8个评价指标作为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选线的评价依据,即自行车道的亲水性、可达性、节点场地与设施的多样性、河流景观丰富度、植物景观丰富度、竖向起伏度、景观的地域文化性、景观的主题性。最终,提出了长约10km的黄浦江世博滨江段自行车绿道选线方案,以及"临江型、绿地型、沿路型"3类绿道模式,为自行车绿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婧  牛宏  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07-10209
以太原汾河湿地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接近度计算、行为测绘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绿道可达性与使用者活动程度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绿道可达性会直接影响绿道的使用程度。希望能给日后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带,是都市绿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廊道建设中,在其景观性与功能性的表达上存在植物多样性缺失、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单纯的植物堆积而没有全方位考虑其生态、社会、经济多目标功能等一系列问题。以福清市绿廊建设为例,在分析当地现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都市绿道中绿廊的景观性与功能性的表达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深圳市区域绿道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植物群落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深圳市区域绿道沿线植被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区域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多样而复杂,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6个群系及69个群丛;荔枝林和林分改造林等人工植被分布面积较广,自然植被则仅在2号线的梅林郊野公园、梧桐山-三洲田-马峦山森林公园、大鹏半岛的锣鼓山郊野公园及5号线的银湖森林公园等地段分布。  相似文献   

19.
李玥 《陕西农业科学》2024,70(5):107-109
绿色金融是建立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运输清洁基础上的金融发展模式,对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壮大绿色经济是时代所趋。为了充分激发绿色金融活力、带动绿色经济增长,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要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准,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为绿色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绿色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色经济必要性的分析,提出绿色经济是云南发展的最优选择,在对云南发展绿色经济优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云南森林资源产业当作云南绿色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