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铬污水、活性污泥和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6株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并对它们进行了还原C“Ⅵ)能力的验证试验,研究了利用其中2株菌(Wn-1和Ws-2)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SRB都具有还原Cr(V1)能力,综合分析3个不同初始Cr(Ⅵ)浓度的Cr(Ⅵ)转化率,Wn-1和Ws-2的还原Cr(Ⅵ)能力较强,其次为Ws-1和Wn-2,而Tj和Tg较弱,即从电镀厂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强,而从电镀厂附近土壤和基地铬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差;初始Cr(Ⅵ)浓度过高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还原能力;菌株Wn-1和Ws-2都能很好地修复Cr(Ⅵ)污染土壤,但它们的混合菌液修复效果更佳,10d后Cr(Ⅵ)的转化率达75.3%;菌株Wn-1和Ws—2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  相似文献   

2.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3株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菌均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和比较了它们与实验室保存的4株菌(分别属于Gordonia sp,Comamonas sp,Pesudomonas sp)降解石油的能力。这7株菌株对石油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降解能力,对7株菌进行不同的组合用以研究复合菌群对石油的降解。结果表明,由两株Rhodococcus sp,一株Gordonia sp和一株Pesudomonas sp组成的复合菌群D,降解石油的能力超过任何单一菌株和其他组合菌群。混合菌群D在5d的培养中能降解70.3%的石油总量和71.4%的芳香化合物。混合菌群D能降解99.8%的C13-19烷烃,92.6%的C20-26烷烃,82.2%的C27-32烷烃以及90.2%的植烷。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达到50%以上。降解土壤中石油的最适温度为10~30℃、pH值为6.5~9.5,接种量需要在106CFU·g-1以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然水体中铬污染治理研究进展,讨论了各自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对工程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耐砷真菌联合芦苇对土壤砷的吸收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砷真菌能促进芦苇植株的生长,K2处理的地上部干重、K3处理的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CK+P);施菌处理的芦苇地上茎、地下茎及根的砷含量均高于对照(CK+P),其中K3处理的地下茎砷含量达6.18 mg/kg,高出对...  相似文献   

5.
耐冷菌在低温下能通过诱导作用形成重金属的碳酸盐沉淀,在寒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缺乏对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试验研究了1株耐冷碳酸盐矿化菌(谷氨酸棒菌DC1)在低温条件下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 表明:菌株DC1的发酵液可通过诱导作用将土壤中的可交换态C...  相似文献   

6.
零价铁修复铬污染水体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废铁屑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铬的去除效率和速率,同时研究了铁的投加量、溶液初始酸度、铬起始浓度、小分子阴离子(硫酸根、磷酸根、硝酸根、草酸根、柠檬酸根)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应前后水溶液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铁能很快去除水体中的铬,且铬的去除速率随溶液的pH降低而增快;除柠檬酸根外,其他阴离子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铬的去除速率和效率。反应前后,水体pH值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初步探讨了零价铁除铬和小分子阴离子对铬去除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耐砷真菌联合芦苇对土壤砷的吸收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砷真菌能促进芦苇植株的生长,K2处理的地上部干重、K3处理的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CK+P);施菌处理的芦苇地上茎、地下茎及根的砷含量均高于对照(CK+P),其中K3处理的地下茎砷含量达6.18 mg/kg,高出对照(CK+P) 69.3%;耐砷真菌联合芦苇处理的根际土砷含量<非根际土砷含量<对照土壤(CK+P)砷含量,其中K2处理的非根际、根际土壤砷含量和K3处理的非根际土壤砷含量分别较对照(CK+P)降低了22.5%、33.9%和22.9%; K3处理的非根际土砷去除效率为24.6%,K2处理的根际土的砷去除效率为45.3%;不同处理的砷富集系数表现为K3>K2>K1>CK+P。总之,接种耐砷真菌可有效提高芦苇累积砷的能力,且以菌株K2、K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铬(Cr)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对于改善土壤及地下水土环境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重金属Cr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揭示Cr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包括吸附、迁移、转氧化还原和沉淀溶解等。影响重金属Cr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土壤类型及土壤有机质。结合近期研究热点,探究胶体与Cr在协同作用下的迁移机制。在此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已有Cr污染土壤的最新修复研究进展并分析其适用性。目前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日益丰富,修复材料趋于对环境友好且多样化,但由于大多数修复技术研究停留于试验阶段,对于实际场地中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遴选及其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混合解烃菌群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将实验室保藏的3株解烃菌XB、JH、LJ-5活化,采用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油率,并对菌株的形态特征、乳化结果、石油降解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接种3种菌株LJ-5、XB、JH的锥形瓶中液蜡被乳化,且乳化程度较高;接入解烃菌XB、JH、LJ-5混合菌液的污染土壤菌落数在第20天达到最大值,为3.31×104cuf/g土壤;石油降解率从第15天至第25天变化最显著,到第35天趋于稳定,高达75%.试验结果为生物降解石油、利用混合菌株降低环境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r污染土壤上施用净六铬修复剂对小白菜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总Cr和Cr~(6+)积累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试验土壤中总Cr和Cr~(6+)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净六铬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和小白菜中总Cr和Cr~(6+)含量,从而抑制Cr和Cr~(6+)向小白菜地上部的转移,减少Cr在小白菜植株地上部的积累,改善小白菜的生长和发育,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总体来看,净六铬浓度达到2 g/kg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铬污染土壤治理组合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铁合金厂堆存铬渣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湿法解毒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及资源化烧砖组合技术,对铬渣污染土壤进行了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嗜盐菌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石油污染的土壤通常所含石油烃成分复杂并且盐碱化、板结化,其有效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油田污染物通常具有石油含量高、成分复杂、矿化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给微生物处理法带来一定难度,其关键是选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嗜盐菌独特的细胞结构及嗜盐特性使其在油田污染治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此综述了油田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嗜盐菌的特点、分类、嗜盐机制及其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证嗜盐菌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被石油污染的土壤通常所含石油烃成分复杂并且盐碱化、板结化,其有效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油田污染物通常具有石油含量高、成分复杂、矿化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给微生物处理法带来一定难度,其关键是选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嗜盐菌独特的细胞结构及嗜盐特性使其在油田污染治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此综述了油田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嗜盐菌的特点、分类、嗜盐机制及其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证嗜盐菌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亚光  李洁  唐广顺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53-2459
 【目的】研究田间持水量、接种量以及肥料添加量对降解菌Y1降解土壤中异噁草酮的影响,优化异噁草酮降解菌Y1的降解条件。【方法】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最优降解条件。【结果】得到降解条件的优化数学回归模型为y=65.05812+9.60065*C1+10.49792*C2+3.60229*C3-6.88851*C12-4.41187*C22。各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接种量、田间持水量、肥料添加量。【结论】当接种量(13.46—15.48 mL&#8226;kg-1),田间持水量(56.93%—62.0%),肥料添加量(1.82—2.18 g&#8226;kg-1)分别在所示范围内时,降解菌在异噁草酮有效成分浓度为500 µg&#8226;kg-1的风干土壤中,30 d后的降解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改良剂与植物协同作用治理污染土壤,结果表明:植物种类对土壤中硝态氮浓度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种植小麦的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均从692.19 mg/kg降至100 mg/kg以下;当沸石粒径1~2 mm,改良剂与土壤比例为3:50时,种植小麦的土壤中硝态氮浓度降至43 mg/kg。改良剂种类对土壤中铵态氮浓度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当沸石粒径2~3mm,改良剂与土壤比例为10:50,改良第15天铵态氮浓度由23 593.75 mg/kg降至3 300mg/kg。改良剂、植物对土壤中硫酸根主要表现为解吸作用,改良剂种类对土壤中硫酸根浓度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用石灰石改良剂改良土壤第7天,土壤中的铵态氮浓度由370 mg/kg至900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从苎麻根际筛选出5株抗Cd细菌(cdr1、cdr2、cdr3、cdr6、cdr7),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dr1和cdr3属于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cdr2属于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cdr6属于贪噬菌属(Variovorax),cdr7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采用盒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抗Cd细菌对苎麻生长和吸收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添加量为10mg·kg-1土壤中接种cdr6、cdr7能显著增加苎麻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植株地下部分丙二醛(MDA)含量,但对植株Cd含量没有影响。从平均值来看,接种cdr1和cdr3的苎麻株高低于对照,但只有接种cdr3的处理达到显著水平。接种cdr1和cdr3的苎麻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CK-1,但其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意义的显著水平。接种cdr1、cdr3的苎麻地上部分C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1。接种cdr2对苎麻植株生物量和Cd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杜刚  田孟华  杨海英  杨胜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59-5260,5262
[目的]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pH值的研究,得到最佳乳酸菌增菌培养基。[方法]采用pH值梯度培养确定培养基的最适pH值;采用PB试验确定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试验对乳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到最佳培养基。[结果]适于乳酸菌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6.8;牛肉膏、葡萄糖和NaAc为乳酸菌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牛肉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牛肉膏23.70 g/L、葡萄糖47.53 g/L、NaAc4.87 g/L、蛋白胨10.0 g/L、酵母膏10.0 g/L、柠檬酸二胺2.0 g/L、Mn-SO4 0.2 g/L、吐温80 0.5 g/L。[结论]优化后的乳酸菌增菌培养基使活菌密度显著提高,达到制备乳酸菌菌剂需求。  相似文献   

18.
自盐渍化地区(黄河三角洲)采集4种不同石油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从中筛选出高效降解石油烃的4个菌系和8个单菌株.分别以原油、柴油、烷烃和多环芳烃(PAHs)为底物进行培养,测定降解菌的生物量和降解率,研究其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浓度和降解潜力.结果表明,获得的石油烃降解菌为轻度嗜盐菌;不同菌株对不同底物的耐受浓度不同,混合菌系对不同底物的降解能力强于单菌株,对单一组分底物的降解优于复杂组分的底物;单菌株1-2、3、5、7能较好地降解PAHs并且对原油的降解能力高于柴油,单菌株1-1、4、6、8能够利用烷烃且对柴油的降解能力要比原油高;降解菌对柴油和原油的最高降解率分别可达78.4%和70.7%,对正十六烷和菲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87.7%和88.1%,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中土著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生物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富含腐烂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较为有效的细菌,鉴定其类别,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滤纸崩解法、酶活测定法筛选菌株,并对秸秆液体产酶培养基中不同秸秆长度、培养时间、氮源、氮源投加量和培养基初始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出秸秆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两株菌株XY2和XY6.经鉴定XY2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mimosarum),XY6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XY2的最优产酶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为6.0,碳源为4 cm长度的水稻秸秆或小麦秸秆,氮源为0.5%硫酸铵;菌株XY6的最优产酶条件为:温度30℃,4 cm长度秸秆段为碳源,而在以水稻秸秆为惟一碳源时,最适氮源为0.5%的硫酸铵、培养基初始pH为6.0,以小麦秸秆为惟一碳源时最适氮源为0.5%的硝酸钠、培养基初始pH为8.0,氮源为5‰硝酸钠或硫酸铵,且在一周之内酶活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砷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地区土壤砷污染现状,由于受当地工业、含砷农药喷洒以及污水灌溉或污泥施用的影响,许多矿区、流域沉积物、蔬菜基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砷污染。为寻求最佳的治理方案,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当应用某一修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性质、污染程度、污染类别和技术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