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岭土复合AMPS/AA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岭土复合的高吸水性树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AMPS:AA=2.2),高岭土用量5%~10%.引发剂用量0.16%~0.18%,交联剂用量0.06%,中和度90%.得到的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581 g/g,吸盐水倍率为91 g/g.  相似文献   

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合成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接枝改性淀粉基高吸水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树脂的结构及吸水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确定的较优工艺条件下,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分别为1 797.0、162.5、79.4 g/g;加压3 500 Pa条件下的保水率为74.4%。综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树脂在土壤中的保水缓释作用显著,并且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波辐射聚合的优点,在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中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提高产品的耐盐性。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分析;探讨了微波功率、无机盐溶液的浓度、离子价态、温度、pH等因素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吸水倍率与阳离子的价态有关,其大小顺序为NaCl>CaCl2>FeCl3。同浓度的一价阳离子盐溶液,树脂的吸水能力相当。引入阴离子单体提高了树脂的耐盐性。吸水倍率在无机盐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蒸馏水中呈下降趋势;吸水倍率随缓冲溶液pH的增大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岭土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吸水速度快、吸水倍率高的高吸水树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添加高岭土在60 ℃下反应以确定最佳条件.吸水率高达819 g/g.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添加一定比例的高岭土和柠檬酸,通过发生共聚交联反应制备高岭土/柠檬酸复合高吸水树脂。试验探讨了高岭土和柠檬酸的质量比、单体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高岭土)∶m(柠檬酸)=1∶2、m(AA)∶m(AM)=4∶1、交联剂用量为0.06%、引发剂用量为0.2%、反应温度为70℃、AA中和度为65%时,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率为965 g·g-1,最大吸盐水率为105 g·g-1。  相似文献   

6.
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爱霞  徐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51-3152,3154
[目的]研究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明胶为基质、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20 g、交联剂用量为0.010 g、去离子水10.0 ml及120 W微波反应5 min时,所制备的明胶基吸水性材料对去离子水的吸液倍率可达420 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爱霞  黄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48-2949,2962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微波辐射的方式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合成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00 g、pH值6.5的丙烯酸6 mL、去离子水10 mL、硝酸铈铵0.25 g、1.00 g/L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3 mL、微波低火加热5 min;所制备的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液倍率最高可分别达到478.2和69.5 g/g。  相似文献   

8.
陈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13-4815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法利用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结果]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较大。随着丙烯酸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引发剂用量0.16%,交联剂用量0.06%。[结论]合成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可达592 g/g。  相似文献   

9.
复合高吸水树脂是一种带有亲水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为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吸水后的凝胶强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共聚交联反应的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的葡萄糖和膨润土,制备葡萄糖/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葡萄糖和膨润土的质量比、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及丙烯酸的中和度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葡萄糖):m(膨润土)=1:3、m(AA):m(AM)=3:1、w(引发剂)=0.4%、w(交联剂)=0.08%、AA中和度为65%、反应温度T=75℃时,复合高吸水树脂最大吸水率为985 g/g,最大吸盐水率为114 g/g。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制取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用量、单体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得到利用纤维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优化条件:丙烯酸单体与羧甲基纤维素纳质量比为8 ∶ 1,丙烯酸中和度为7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4%,引发剂过二硫酸钾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5%,反应温度为60 ℃.采用此方法合成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达75 g/g,且具有较好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3,23
[目的]为在农业上应用淀粉基保水剂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进行研究,并制备耐盐性保水剂。[结果]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单体(g)/淀粉(g)=3∶1,丙烯酸(g)/丙烯酰胺(g)=30%,引发剂用量=3 ml,单体中和度=80%,产物吸蒸馏水率为520 g/g,吸0.9%NaCl盐水倍率为121 g/g。[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都有一定的抑制蒸发和保水作用,该作用随树脂用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经预处理的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共聚到秸秆纤维素中合成高吸水树脂,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m_(水稻秸秆)∶m_(单体丙烯酸)为1∶7、交联剂用量为0.15%、单体中和度为65%、引发剂用量为0.5%的条件下合成的水稻秸秆基树脂吸水性能最佳,对蒸馏水和0.9%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分别达362.57、93.95 g/g,且保水和重复吸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C,过硫酸钾为引发剂I,在一定中和度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高吸水树脂PAMMAH.并进行了吸液性能研究,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R(n(AM):n(MAH))=5:1,WM=25%,Wc=0.02%,WI=0.4%,N=130%,30℃(4h)→60℃(4h)→80℃(3h).最大吸液性能为,吸蒸馏水倍率Qw=3193g/g,吸0.9%NaCl盐水倍率Qs=213g/g.PAMMAH树脂的吸蒸馏水倍率、吸0.9%NaCl盐水倍率与吸液时间的关系为:Qw=1174.15f^0.2511和Qs=68.86t^0.2127.  相似文献   

14.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晓前  张勋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3-11735,1173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黄原胶为原料与丙烯酸单体接枝共聚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交联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中和度、聚合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该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和吸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酸在聚合温度为60℃,m(丙烯酸单体):m(黄原胶)=6: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和交联剂与丙烯酸单体质量比分别为0.07:1和0.04:1时,改变交联剂、引发剂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吸盐性;中和度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吸盐性没有明显影响。所得树脂吸纯水倍率为1216g/g,吸盐水倍率为421g/g,吸水速率与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5.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引发溶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吸水树脂,研究了吸水树脂中丙烯酰胺用量、辐射剂量、颗粒大小、表面处理对树脂吸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用量为12.5%(m/m)、辐射剂量为3.5KGy、颗粒大小为31.8~127 mm、表面处理剂用量为0.5%(m/m)时,可制备吸蒸馏水速率为140 s,吸0.9%(m/m)的氯化钠溶液速率为80 s的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6.
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制备秸秆农用保水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保水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优的秸秆保水效果,对保水剂的吸盐倍率、吸水倍率、凝胶保水率的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为70℃,去离子水的量为160mL,2%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8mL,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五水=3∶0(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比为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65%,反应时间1h,,干燥时间3d,过筛,1g保水剂测得吸水倍率为279g/g,吸盐倍率为41.2g/g,凝胶保水率为71.34%。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其吸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得高吸油性树脂共聚物.以吸油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EA:MMA单体配比1:1,引发剂用量1.25%.交联剂用量0.6%.反应温度90℃时树脂吸收甲苯能力最大,达到15.21 g/g.研究发现,树脂经过甲苯洗涤后的吸油率可提高至24.05g/g,吸油速率无大变动.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树脂是由单体与交联剂发生共聚反应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以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高岭土为原料,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高岭土及纤维素用量等试验条件对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具有高吸水性和强耐盐性,其在蒸馏水中的最大吸水率为468.7 g/g,在0.9%盐溶液中的最大吸水率为173.6 g/g。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硅藻土为添加剂,在60℃下制取了硅藻土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最优组合,即中和度为80%、交联剂为0.03%、引发剂为0.50%、丙烯酰胺为17%、硅藻土为11%,其吸蒸馏水倍率达919.2 g/g,并以选出的最优组合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着重研究了中和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等单因素的改变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亚硝酸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研究了丙烯酸与秸秆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次序为反应温度丙烯酸与秸秆的质量比引发剂与总质量的比值;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5,交联剂占总质量的1%,引发剂占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5℃。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高吸水性树脂最高保水率可达235 g·g~(-1),7 d后保水率为82 g·g~(-1),说明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树脂重复利用5次时吸水率仍然可达176 g·g~(-1),说明该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