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整理了中国三系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收集保存、类型、系谱、基本特征特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此外,还对近年审定的部分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进行分析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国杂交粳稻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2.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3.
整合前人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杂交粳稻类型的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通过综合分析,分别论述了粳型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种质资源的类型。可为杂交粳稻的选育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讨中国杂交粳稻类型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4.
比较两用核不育系Q226S、Q038S所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及三系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优势的构成后发现,无论哪类组合,其优势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一般都具有正向优势,但两系组合穗、粒、重三因素结构更趋合理,这也是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可选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保证一定的单株穗数,并中幅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是当前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切实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5.
以自育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为材料,对植株的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株高与穗长、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单株穗数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与单株谷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每个性状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为正相关;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的穗长与穗总粒数、千粒质量等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两系组合和三系组合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的育种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代品质也是很重要的,繁茂性好的籼粳交恢复系对杂种优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良种良法相结合,区别于常规粳稻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杂交粳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水稻秀优378     
秀优378(浙审稻2011017)系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季杂交晚粳稻。该组合属粳型三系杂交晚粳稻,感光性强,生育期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全东兴  周广春  孟维韧  金成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44-6645,6705
[目的]探讨不同高低温度下杂交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方法]不育系选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T176A和松黏5022A。环境温度设32、35℃高温和15、17℃低温。[结果]32和35℃高温处理可以促进北方三系粳稻不育系提早开花,提前开花高峰,增加午前花率。15和17℃低温处理可抑制不育系和保持系开花,降低午前花率。35℃高温和15℃低温处理后,不育系柱头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北方杂交粳稻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粳稻与三系杂交稻相比,具有不受恢保关系限制、花时同步性好、制种产量高、杂交优势更强的优点,但由于粳稻性喜凉爽、感光性较强,始穗期较迟,因此,在利  相似文献   

11.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示范推广杂交粳稻时,必须每年繁殖不育系和配制杂交种,为此要种好"三田",即不育系繁殖田、杂交粳稻制种田和杂交粳稻生产田."三田"种植面积的比例,通常是种植杂交粳稻100亩,需要制种田3~4亩左右,不育系繁殖田0.1亩左右.近年我省北部稻区示范试种主要的杂交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及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研究概况,阐明了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杂交粳稻产量竞争优势不明显,杂交粳稻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范围狭窄,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表现不佳,杂交粳稻制种产量和纯度有待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确定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采用多熟期亲本双优组合改良杂交粳稻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米质,培育高异交特性不育系提高制种产量,应用分子技术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73年以后二系法杂交稻特别是二系法杂交粳稻的研究选育和示范生产情况调研,重点对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从选育、系谱、类型以及特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此外,还对部分二系和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对比,认为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正处于齐头并进发展的态势。其结果可供涉及杂交稻的各领域提供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朱进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00-200
介绍了三系杂交粳稻"天协1号"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滇Ⅰ型粳不育系榆密15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滇Ⅰ型不育系是中国现今应用最早的粳稻不育系,育成30多年来,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基础,保持系的种性对不育系起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普遍较差,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整精米率是三系杂交  相似文献   

18.
杂交粳稻亲本种子的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成对株系冷藏法”和“花培提纯法”对上海市主要杂交粳稻亲本进行了提纯。成对株系冷藏法针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特点 ,将多年繁殖的原种来源于同一提纯世代 ,减少因繁殖世代增加而导致不育系育性的降低 ;花培提纯法通过杂交粳稻三系亲本分别花药培养 ,经过单倍体再加倍而加速三系纯化速度。通过提纯的寒丰A、寒丰B、82 0 4A、82 0 4B、申 4A、申 4B 3 0个株系 ,平均纯度达 99.80 %~ 99.86%。经花培提纯的不育系不育株率 10 0 % ,不育度 99.97% ,恢复系亲本纯度达到 99.99%。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三系BT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中常用的BT型粳稻不育系作了简介 ,探讨了温度对其育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温 ( >3 5℃ )对其育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两系法杂交稻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两系杂粳稻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实际,分析在北方稻区发展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