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谷储藏安全水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角甾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中的不同水分对其储藏过程中真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籼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3.5%,粳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4.0%;确定了稻谷安全水分曲线,可作为偏高水分稻谷短期安全储存指导.  相似文献   

2.
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燮云 《粮食储藏》2005,34(6):51-53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量农户在稻谷收割后,为了节省劳力和成本,或因缺少场地等,将整晒环节简化,有的甚至将整晒省略,直接将高水分稻谷投入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3.
4.
虽然偏高水分粮食通过机械通风降水可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但粮食数量的损失较大,给粮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湖北京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04年开始在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了偏高水分粮保质储藏试验研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粮堆外围粮食的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冬季尽量降低粮温、夏季粮面采用稻壳压盖隔热结合仓顶喷水降温的方法,使60%的偏高水分粮食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下,实现安全度夏,从而减少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5.
对华南地区高水分稻谷采用3种不同的保管措施进行实仓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磷化氢化学储藏,能有效抑制稻谷发热,磷化铝用量以12—15g/m3为宜,当磷化氢浓度低于0.3g/m3,可加施磷化铝9g/m3。  相似文献   

6.
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湿度)对稻谷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对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谷的低温储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稻米的主要生产、消费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民基本生活,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稻米储备。稻米储藏是关乎国家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而在储藏过程中稻米食用品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黏度降低、糯性下降、口感变劣、香味不浓等。流通环节也使稻米品质下降,特别是高温季节。因此,创造良好的储藏环境条件是延缓大米品质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的气候、仓房等条件,综合运用机械通风、隔热保温等技术,进行稻谷控温储藏试验.试验表明仓房周边种植青藤能较好的起到遮阳作用,对降低周边粮温具有积极作用.利用当地气候特点,夜间低温时段及雨后低温时机进行排积热和均衡粮温通风,降低表层粮温和最高粮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不同水分稻谷在25℃储藏过程中的细菌量、霉菌量及微生物种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的初始水分越高,水分下降幅度越大,细菌量下降幅度越小,而霉菌量上升幅度越大。稻谷的优势霉菌也会因初始水分的不同而有差异,初始水分为10.6%和12.5%的稻谷,黄曲霉为优势菌,而14.5%和16.6%的稻谷,白曲霉为优势菌。为了稻谷的防霉,应严格控制稻谷的初始水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粮温、品质与微生物区系的测定,表明在江苏吴江地区水分为15.3%的较高水分的晚粳稻谷,采用冬季通风降温、春季粮面压盖及环流熏蒸杀虫等综合储粮技术,能在高大平房仓内较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1.
洞库属地下仓的一种。近年来,由于仓容短缺,粮食部门租用了不少部队所属的洞库储粮。这些洞库大都属于隧道式岩体地下洞库,具有密闭性能好,储藏量大、仓温低、防虫防鼠性能好、适宜长期储藏等特性。洞库储藏粮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现就我市近年的应用情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华北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分另q在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开展稻谷储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仓房隔热改造、仓顶喷涂反光隔热漆、冬季自然通风降温和夏季机械制冷降温等多种措施优化组合,可以将储藏稻谷的最高温度控制在26℃以下,储藏三年稻谷的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0.7mgKOH/100g,稻谷品质良好。对照仓稻谷最高粮温约为30℃,储藏稻谷两年后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3.4mgKOH/100g,接近不宜存,被安排出库。因此,这种优化组合技术适合北京地区的稻谷安全度夏储藏,在保护粮库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增强粮油食品安全和推动绿色储粮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稻谷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散装晚籼稻谷进行分点、分层跟踪检测其水分、黄粒米率、脂肪酸值、发芽率等指标,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高大平房仓粮堆表层受环境影响最大,其品质变化最为明显,中上层次之,中下层、底层品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隔热材料,不同隔热方式五面密闭粮堆,进行籼稻谷保冷试验。通过对储粮温度、品质等数据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储粮品质陈化速度的影响,提出性价比较高的低温储粮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偏高水分稻谷实仓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入仓平均水分15.6%的稻谷,在充分利用“四合一”储粮技术装备和现有仓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控温、降湿措施,有效抑制了粮堆内的湿热扩散和水分转移,并及时利用高浓度PH3进行熏蒸抑茵、杀虫,确保了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同时,储藏一年后稻谷平均水分仍控制在14.5%以上,实现了偏高水分稻谷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华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研究华南亚热带气温储存稻谷对其品质劣变的影响;利用冬季低温机械通风、仓顶水泥压盖泡沫隔热、胶膜密闭保温、双料隔热保温门、采取遮光网遮光、仓顶自动喷淋降温对稻谷保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延缓稻谷品质劣变的经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个稻谷仓定期监测粮温数据、定点取样跟踪稻谷的水分和脂肪酸值以及稻谷带菌量。通过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控温缩短了表层粮温超过25℃的时间,对于表层粮温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空调控温技术在当地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度夏后整仓稻谷水分基本没有损失;稻谷的低含水量延缓了脂肪酸值的升高速率,对霉菌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墙体附近和局部水分偏高区域有霉菌孢子的检出,在实际储粮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关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优质稻谷保鲜储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烘干机干燥到水分为15%左右的优质籼稻在准低温条件下储藏10个月;将水分为17%的同种优质籼稻在低温条件下储藏13个月。在储藏期间定期测定和稻谷品质有关的13项检测项目。稻谷在储藏期间未发现发热、生霉、生虫等现象,色泽、气味正常,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的数值变化不大,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一直新鲜。提出保鲜储藏的合理储藏期和保鲜优质籼稻品质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干冷气候条件下,利用机械通风对储粮降温后用聚氯乙烯塑料泡沫板(或防虫磷药糠装袋)进行压盖试验,对稻谷在不同储藏方式下的储藏品质、菌落数、微生物区系等项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储存稻谷等粮食能够起到保鲜作用,从而延缓粮食陈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进一步达到绿色储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臭氧处理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保鲜期。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高水分稻谷发芽率没有影响;在臭氧处理浓度高时,脂肪酸值略有增加;微生物量降低明显。臭氧处理后的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发芽率呈基本一致的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增加,高浓度时尤为明显;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呈现储藏开始10d后上升,随后下降。臭氧处理可延长高水分稻谷的保鲜期,考虑到臭氧处理浓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和成本,臭氧处理浓度选择以55mL/m3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