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生物酶的测定,以体重(25.88±4.40)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生理代谢与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C50的基础上,将克氏原螯虾暴露于半致死浓度pH水体中96 h,以pH7.6作为对照,并于胁迫后0 h、2 h、8 h、24 h、96 h采集鳃和肝胰腺样品,测定鳃部分代谢酶和肝胰腺主要抗氧化指标,并对鳃和肝胰腺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pH 96 h LC50为3.675。低pH暴露后,实验组鳃Na~+-K~+-ATP酶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逐渐升高,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O)活力逐渐下降;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在肝胰腺中的累积量显著增加(P0.05)。切片结果表明,低pH胁迫引起克氏原螯虾鳃组织中呼吸上皮细胞逐渐脱落,角质层受损;肝胰腺组织中B细胞及其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转运泡内颗粒物质增多,肝小管结构受损。研究结果表明,低pH胁迫会对克氏原螯虾生理代谢产生影响,并引起组织缺氧;虾体氧化防御功能在胁迫前期被诱导激活,但在胁迫后期受到一定抑制;低pH胁迫可以引起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质量浓度(0、0.132、0.264、0.528 mg/L)敌百虫胁迫条件下,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T-SOD、CAT、ACP、AKP及肌肉Na+,K+-ATPase、TChE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各免疫因子影响各异;0.132 mg/L和0.528 mg/L浓度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T-SOD活性分别于药浴4 d和1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32 mg/L和0.264 mg/L浓度组克氏原螯虾的CAT活性于药浴2 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 d内各浓度组ACP及AKP活性随药浴时间的延长而一直低于对照组,其中ACP在4 d内逐渐降低;肌肉TChE在0.132 mg/L和0.264 mg/L浓度组中分别于药浴1 d和4 d后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K+-ATPase只有0.528 mg/L浓度组在2 d内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未出现诱导现象;试验组各免疫因子活性在药浴12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敌百虫胁迫并非仅仅作用于TChE,其对克氏原螯虾机体T-SOD、CAT、ACP、AKP及Na+,K+-ATPase均有影响,12 d后各免疫因子活性均难以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3.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浓度组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72%和59%,AST活性在12 mg/L浓度组显著升高至对照组的134%。7 d恢复期过后,ACP和AKP活性以及各代谢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OD和G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各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量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高浓度氨氮胁迫能抑制部分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氨氮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应对胁迫。7 d的恢复时间不足以让红螯光壳螯虾从胁迫中完全恢复,其肌肉仍处于轻度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铜在虾夷扇贝鳃和肝胰腺中的累积规律及对抗氧化酶、脂代谢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铜分别对虾夷扇贝暴露0、1、3、6、10及14 d,检测铜在鳃、肝胰腺组织中的累积量及对抗氧化酶SOD、CAT及GPx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72 h胁迫时,高浓度铜对肝胰腺组织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 mg/L胁迫组在鳃中的最高累积出现在第14天(347.55 μg/g),0.05和0.10 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第6天(340.72和 302.30 μg/g),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而肝胰腺组织中,高浓度(0.10 mg/L)组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为第14天(60.88 μg/g),中低浓度(0.025和0.05 mg/L)组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曲线变化关系;鳃组织各抗氧化酶在胁迫期内均被显著性抑制,肝胰腺组织中,除0.05 mg/L胁迫组对GPx酶活性24 h时显著抑制外,0.025和0.05 mg/L胁迫浓度在24 h内均可诱导抗氧化酶显著表达,但随胁迫期的延长逐渐降低,0.10 mg/L胁迫组各酶活性在胁迫期内被显著性抑制;高浓度组(0.10 mg/L)胁迫72 h后,虾夷扇贝肝胰腺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PPARs-γ2、6PGD、G6PD、FAS、L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ACC、CPT1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存在差异表达,但不显著。实验表明,鳃是虾夷扇贝铜的主要蓄积部位,肝胰腺组织对铜的累积不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对高铜胁迫累积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与镉对虾夷扇贝的毒性相比,铜的毒性作用更强,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破坏性更大,并且在高浓度急性胁迫条件下,铜可以促进肝胰腺的脂质合成代谢,诱发脂肪的累积。  相似文献   

5.
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分别将中国对虾暴露于pH7.0、9.0的水体中148h和不同氨氮浓度的水体中96h,结果表明,pH(7.0,9.0)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鳃、肌肉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均上调,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对两种pH胁迫差异明显:pH7.0胁迫条件下,HSP90基因表达3h达峰值后明显降低;pH 9.0胁迫时,HSP90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国对虾肝胰腺组织是高pH胁迫的响应器官.6mg/L氨氮浓度组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表达水平24h达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5.46和1.55倍;各胁迫组肝胰腺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于6h和48h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33~2.08倍和2.20~5.45倍.肝胰腺组织对氨氮胁迫表现敏感,短时间内(6h)通过上调HSP90基因表达水平保护细胞;鳃组织HSP90基因表达波动范围最大,说明鳃组织需要更高表达量的HSP90保护细胞.当氨氮浓度持续48~96h维持在2~6mg/L,各组织HSP9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水产学报》2016,40(11):1694-1704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鳃、肝胰腺做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96 h LC50 pH值为10.194。高pH应激后,实验组鳃Na+-K+-ATP酶、LDH和FR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pH胁迫8 h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实验组肝胰腺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LDH和FRD相似,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起初变化不大,pH胁迫24 h后出现明显下降(P0.05)。鳃和肝胰腺的组织观察表明,随着pH胁迫时间的延长,鳃呼吸上皮细胞逐渐脱落,角质层受损、破裂,鳃叶受损程度逐渐加剧;肝胰腺小管基膜破损,小管内空泡增多、体积增大,肝细胞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代谢会产生影响,同时导致氧化应激,并会对鳃和肝胰腺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8.
硫酸锌慢性毒性胁迫下克氏原螯虾的组织病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37mg/L组从浸浴第7天开始肝胰腺、触角腺、鳃组织出现出血、细胞坏死等病变,随浸浴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坏死细胞比例增大。40.37 mg/L组第14天时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第21天时精巢、卵巢严重出血,精、卵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肝小管结缔组织增生,大量脱落的细胞塞满管腔使肝胰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红棕色颗粒状斑点。结果表明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硫酸锌浸浴21 d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触角腺、鳃、性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表明其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因此长期暴露在Zn2+质量浓度高于4.04 mg/L的环境中会严重威胁克氏原螯虾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忠帅  马甡  单洪伟  王腾  肖威 《水产学报》2021,45(11):1825-1834
为探究亚硝态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体长为(6.8±0.3) cm,体质量为(4.0±0.6) g]体内亚硝态氮的时空分布与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响应,实验设置0(对照组)、0.8、4.0和8.0 mmol/L 4个处理组,进行持续96 h的亚硝态氮胁迫实验和12 h的恢复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与胁迫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胁迫6 h内,亚硝态氮在凡纳滨对虾鳃、血淋巴、肠道、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明显积累,且积累量与胁迫浓度呈现正相关。相同胁迫浓度组,亚硝态氮在对虾鳃中积累最多,肌肉中最少,鳃中的积累量约为肌肉的3倍。Na+-K+-ATP酶活性在0.8和4.0 mmol/L组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显著升高,而在8.0 mmol/L组的肌肉中显著降低。胁迫各组对虾肝胰腺AMPK活性显著上升,且与胁迫浓度呈现正相关性。恢复期间,除血淋巴(8.0 mmol/L组)外,各组织中亚硝态氮1 h恢复效率均超过50%,且肝胰腺和鳃的恢复效率最高,达到74%以上。血淋巴、鳃、肠道中亚硝态氮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的时间最短,均在6 h以内,而水体中亚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亚硝酸盐(NO2--N)和硫化物(S2-)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死亡率随着NO2--N和S2-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NO2--N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8.09、90.08、73.02、69.74mg/L。S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6、9.57、7.62、4.63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NO2--N和S2-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6.97mg/L和0.46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5倍和2.3倍,说明克氏原螯虾对NO2--N和S2-的毒性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且对NO2--N的耐受能力强于S2-。  相似文献   

12.
急性硫化物胁迫对日本沼虾免疫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硫化物浓度为0.4、1.2和4.0 mg/L的水体中暴露48 h,研究硫化物胁迫对其血液免疫指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对日本沼虾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2.5、15.2、12.5、11.35 mg/L.血细胞密度(THC)和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至48 h,0.4、1.2和4.0 mg/L组的THC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85.71%、70.75%和57.48%.各试验组沼虾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1.2 mg/L和4.0 mg/L组分别从12 h和6h开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沼虾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 T-AOC)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至48 h,1.2 mg/L和4.0 mg/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至48 h,1.2 mg/L和4.0 mg/L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本沼虾免疫系统对低浓度硫化物有一定的耐受力;当硫化物浓度过高时,沼虾的免疫能力降低,对机体抗氧化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开展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慢性暴露试验,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进行病理损伤和生化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611,3.014和2.100 mg/L;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SC)为0.21 mg/L;通过14 d的噻虫嗪暴露试验,当暴露在52.5μg/L(1/4 LC50)和105.0μg/L(1/2 LC50)时,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都发生管腔扩大、上皮空泡化的损伤,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浓度显著上升,表明肝脏中有大量活性氧(ROS),肝胰腺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姚海行  陈效儒  袁汉文  罗凯  方刘  陈燚  郜卫华  田娟  刘永胜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10-129610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的饲喂效果,分别用未发酵和发酵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体重为(4.91±0.18)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8周,采样分析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消化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发酵饲料水中溶失率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2)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但对存活率、肝体比、含肉率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3)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降低了黏附性;(4)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5)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长度和宽度;(6)发酵饲料改善了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显著升高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组织结构,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结构,为克氏原螯虾新型环保饲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绝对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兰江风  代云佳  林蠡 《水产学报》2016,40(3):318-325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受到WSSV的威胁,病毒在宿主组织中的绝对定量对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克氏原螯虾组织中WSSV的绝对定量分布还有待研究。实验调查了湖北省5个主养区克氏原螯虾WSSV的感染率,结果表明80%以上克氏原螯虾都携带有WSSV。采用WSSV-VP28蛋白特异性抗体对克氏原螯虾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在WSSV-PCR阳性样品中可检测到VP28特异性条带,在WSSV-PCR阴性样品中没有检测到相应条带。采用实验室建立的WSSV绝对定量PCR方法,对携带病毒的克氏原螯虾6个组织(鳃、胃、肠、血淋巴细胞、肝胰腺和心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鳃、胃和肠可检测到较多病毒量(约108拷贝/mg),其次是血淋巴细胞(107拷贝/mg)、肝胰腺(106拷贝/mg),在心脏中病毒的含量最低(103拷贝/mg),表明病毒的复制存在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WSSV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中,预示着克氏原螯虾可能主要在摄食过程中感染WSSV;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组织病毒携带量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WSSV感染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_(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死亡,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8%、12%、20%和36%。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对照组、2.5和5.0 mg/L实验组PO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除12 h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5和10 mg/L实验组SOD活性在感染后除24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5 mg/L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2.5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3 h、6 h、24 h、48 h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6 h后各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表达量开始上升,24 h后开始下调,至72 h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对病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增加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凡纳滨对虾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总氨氮浓度应控制在1.96 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