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鳍马面鲀     
《水产科技情报》1975,(8):29-30
名称和近似种 学名Navodon modestus(Gu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  相似文献   

2.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3.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鱼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由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其厚度为(26.81±7.48) μm;鳞片层由锥状骨质凸起和基板组成,基板厚度为(22.49±5.19) μm,基板上不均匀地分布2~4行直径大小不一、顶端弯曲程度不同、高度为(257.13±10.41) μm的锥状骨质凸起;真皮层厚度为中部>头部>尾部,平均厚度为(176.97±21.11) μm,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皮下组织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间质构成。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鱼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对苗种的需求,利用体质量250 g以上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作为亲本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沙蚕和牡蛎对亲鱼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培育水温20~22℃,经过20 d左右,亲鱼能自然产卵;将收集的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孵化,采用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育苗成活率约为10%。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前期投喂沙蚕,开始产卵后改投牡蛎,培育效果较好;要提高苗种成活率,繁育时饵料应选用高品质的丰年虫卵或及时换用鲜活桡足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描述了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过程中11个器官的发育特征。口:2~3dph开口后持续生长,在24~28dph出现短时期停滞,建议此时保证小型饵料供给。眼:1dph色素出现,3dph脉络膜形成、瞳孔黑色,4dph巩膜形成,14dph眼眶出现,4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第一背鳍棘:3dph原基出现,7~8dph鳍棘初成,10dph凸出体外,14dph基本形成,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腰带骨与腹鳍棘:5dph腰带骨出现,60dph腰带骨与成鱼一致,5~7dph腹鳍棘生长迅速,10dph逐渐萎缩,至30dph全部脱落。胸鳍:15dph胸鳍膜加厚,鳍条形成,30dph基本发育完善。背、臀鳍:14dph出现支鳍骨和鳍条,24dph鳍条基本发育完全,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尾鳍:0~14dph尾椎平直,16dph尾尖下方出现鳍条原基,16~24dph尾尖上曲,鳍条完善并分节,50dph尾鳍圆形。皮肤:8dph表皮加厚,头部首先出现致密表皮,40dph全身被鳞;120dph成为柔韧结实的革状表皮。内脏团:2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肛门形成,出现第一个肠袢;3dph油球消失,仔鱼摄食;8~12dph肝、肾和鳔的原基出现,16dph肾脏、肝脏和鳔形成,18dph脾脏形成。连续测定了总高、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下颌侧长的生长并绘制了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1-3,4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逐步向深海发展,增产了许多新品种,绿绿鳍马面鲀的捕获量逐年增长,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l)/体长(Sl)相关性显著(R^2=0.96),雌雄无显著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著,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9.
绿鳍马面鲀隶属于辐鳍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常用炖、烤、煎、火锅等方法加工后食用,是市场上的高档水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绿鳍马面鲀的捕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最高年产量达33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导致了...  相似文献   

10.
11.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 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 255 bp。在NR、NT、KO、Swiss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 009、35 057、18 453、26 971、30 294、11 420和21 613个unigene。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 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 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 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面鲀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面鲀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鱼类的游泳运动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试验通过自制游泳装置来研究在不同体质量(10、15、20和25 g)和不同温度(12、16、20、24和28℃)下幼鱼的游泳能力及行为,并探讨在0.12、0.24、0.36和0.48 m/s流速下的幼鱼随时长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4个规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分别为0.42±0.03、0.47±0.01、0.53±0.03和0.62±0.01m/s,爆发游泳速度(UB)分别为0.53±0.06、0.56±0.02、0.60±0.02和0.72±0.01 m/s。幼鱼UC和UB随体质量增加游泳能力显著提高。5个温度组下25 g幼鱼的UC和UB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后下降趋势,24℃时UC和UB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流速的增加尾鳍、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不断加快,摆尾频率的4个流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背鳍和臀鳍的...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鳍马面鲀苗种生产计划,并及时监测和掌握其人工繁育群体在养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变化,笔者利用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序列并设计引物,在随机挑选的50个候选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可以高效、稳定地扩增出目的产物。利用绿鳍马面鲀野生群体对开发的20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758~12.000,观测杂合度为0.267~0.833,期望杂合度为0.413~0.932,多态信息含量为0.361~0.910,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806~2.520。绿鳍马面鲀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8.2和7.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7.168和6.239,观测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663和0.561,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819和0.719,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780和0.684,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914和1.647。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多态性水平,表明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会对其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镉(Cd2+)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的急性毒性。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8.19、9.18、10.30、11.56 mg/L共4个Cd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定1.84、2.76、3.68和4.60mg/L4个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实验,分别在6、12、24、48、72和96 h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急性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47、10.82、9.84和9.19 mg/L,Cd2+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96 h安全浓度为0.92 mg/L。6 h时,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6—48 h时,SOD、CAT、GSH-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相似文献   

18.
绿鳍马面鲀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依据1984年1—4月对1255尾绿鳍马面鲀的年龄观察资料,得到各年龄的平均体长和相应的平均体重,求得生长参数,并根据最高年龄求得其自然死亡系数,还根据该种群的生长参数和自然死亡系数,用Ricker模式进行评析,估算出绿鳍马面鲀渔业的最佳捕捞水平和最佳开捕年龄。同时,根据1977—1985年的渔业统计资料,以机轮拖网投网次数为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运用Schaefer模式,对绿鳍马面鲀渔业进行评析,求得其最大持续产量MSY和其相应的捕捞努力量水平ASY。据此估测,作者认为目前绿鳍马面鲀的利用已达较充分的程度,近两年有捕捞过度的趋势。为此,作者提出应降低目前的捕捞水平和推迟开捕年龄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 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 ℃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 min胚盘形成,1 h 10 min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进入高囊胚期,9 h 20 min进入低囊胚期,10 h后进入原肠胚,21 h 40 min后听囊形成,23 h 40 min后形成柯氏囊,41 h30 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 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 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 ℃·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 h后开口摄食,5~6 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 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 d发育到稚鱼期.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养殖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本研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以体重为依据,将获得的绿鳍马面鲀样品划分为3个不同规格(小、中和大),分别测量了体重与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吻长(SL)、眼径(ED)、尾柄长(CL)和尾柄高(CH)8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形态指标对于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依据形态性状估算体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的主要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小规格为体高、体长、眼径和尾柄长,中规格为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全长和尾柄长,大规格为体高、全长和尾柄高。小、中及大规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753+17.263X_(BH)+6.572X_(BL)–28.928X_(ED)–11.353X_(CL);Y=–325.824+20.321X_(BL)+94.047X_(CH)–11.425X_(HL)+15.713X_(BH)–7.218X_(FL)+15.744X_(CL);Y=–516.433+38.012X_(BH)+10.545X_(FL)+82.752X_(CH)。3个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之和均大于0.85,说明本研究得到的形态性状为影响绿鳍马面鲀体重的重点性状。本研究阐明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和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对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