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成本效率和养殖效益情况,文章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对2011—2020年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成本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料肉比显著负向影响三种规模养殖成本效率(P<0.05),且对小规模影响程度更大;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小、中规模养殖成本效率(P<0.05);销售价格显著正向影响小规模成本效率(P<0.01),显著负向影响中规模成本效率(P<0.1);养殖户受教育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小规模成本效率(P<0.1),显著正向影响大规模成本效率(P<0.05);三种规模成本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成本效率与规模水平不完全是正向关系,北方地区成本效率高于南方地区;影响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效益的前四位因素均为料肉比、销售价格、养殖户受教育水平以及饲料价格。建议肉鸡养殖户及时把握市场行情,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培育专业养殖队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散养肉牛的饲养成本收益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1999—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新疆5个省(区)散养肉牛的统计数据,对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Eviews 10.0软件建立模型,以仔畜费、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死亡损失费、医疗防疫费、燃料动力费和人工成本费7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对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影响。[结果] 1998—2018年,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的生产总成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净利润也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08年以后成本利润率在30%左右。物质与服务费的直接费用中,仔畜费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其次是饲料费;除燃料动力费外,其他直接费用均呈上涨趋势;间接费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9年之后,劳动日工价与雇工工价同步增长,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在生产要素中,仔畜费、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费是影响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主要因素,与生产总成本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从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来看,养殖成本在不断提高,养殖收益良好;建议适度提升饲养规模,以降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位于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苜蓿种植园区进行苜蓿种植经济效益分析,为调整该地区种植业结构、促进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种植园区苜蓿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等6类投入要素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一级和二级产出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级产出模型中,6类投入要素中的机械燃油投入和农药投入对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各要素均对利润具有正向影响,种子投入具有显著(P<0.05)影响。二级产出模型中,种子、化肥、水电投入与苜蓿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利润产出模型为:Y产出=4.532 503-0.265 386X种子+0.638 345X化肥-2.988 071X水电+5.506 927X机械燃油-2.662 652X人工-2.895 284X农药。产量产出模型为Y产出=18.740 580+1.415 616X种子+0.252 048X化肥+0.371 124X水电+0.497 999X机械燃油+0.060 733X人工+0.184 595X农药。种子、化肥、水电、机械燃油、农药、人工投入边际产量分别为7.981、0.472、0.549、5.301、0.475、3.176 kg/hm2。苜蓿种植各类投入要素中机械燃油投入占比最大,为44.59%,现阶段苜蓿种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种子和机械燃油投入的边际产量远大于零,增加此两项投入可以实现苜蓿增产。[结论]该地区苜蓿生产实践中应加大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的投入,并适当控制其他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规模奶牛(51~500头)养殖要素配置相对最优,大规模(500头以上)急需提高生产前沿面,散养(1~10头)和小规模(11~50头)的要素配置最差;目前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饲料的投入,但这种粗放、低效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持续为我国奶牛增产提供支持;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奶牛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进步对于突破我国奶牛产值瓶颈有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高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有效应对农业资源紧缺和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基于2014~2018年中国6个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借助非径向SBM模型,对不同地区和生产规模下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同时从要素投入角度探究了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2014~2018年,宁夏、新疆、山东、河北、内蒙古、四川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655、0.667、0.483、0.597、0.782和0.598,各地区规模效率是决定青贮玉米技术效率水平的关键。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609、0.694和0.625,中等生产规模不论是在纯技术效率还是在规模效率上都表现出明显优势。不同地区和生产规模下青贮玉米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是导致生产技术效率损失重要原因。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出青贮玉米生产要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羊养殖数量降低,羊绒产量随之下降,如何通过提高每只山羊的羊绒单产而保持我国羊绒产量的总量不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计划引进2只辽宁绒山羊绒肉兼用型种公羊,杂交改良本地绒山羊,将绒肉兼用型新品系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本地绒山羊,杂种绒山羊通过增加山羊绒生长时间而增加产绒量、通过提高平均日增重而增加产肉性能和缩短绒山羊的出栏时间,以此提高绒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效果,并评价育肥羊的屠宰性能。[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4月龄断奶羔羊520只,选取260只作为试验组,采取全舍饲的饲养模式,分别在3个牧户家饲养,饲养管理标准与饲料保持一致;选取260只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放牧饲养模式,选择草场质量相近的2个牧户家饲养。育肥期为4个月。测定、计算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不同育肥阶段的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屠宰性能指标;计算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养殖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育肥120 d的体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育肥30~60 d、60~90 d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育肥90~120 d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骼重、肾脏及肾脂重量、眼肌面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骨肉比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在非胴体组成部分重量方面,试验组血重、头蹄重、皮重、消化系统重(胃、肠)、内脏重(心、肝、肺)、大网膜脂肪及肠系膜脂肪重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纯利润较对照组增加345.60元/只。[结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舍饲育肥与传统放牧模式相比,育肥增重效果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在鄂尔多斯市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整理鹤庆县欧亚牧场2021年成年母牛发病率较高的8 种疾病和犊牛发病率较高的3 种疾病的月报表数据,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娟姗牛酮病、产后瘫痪和前胃弛缓的年平均发病率与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P>0.05),真胃移位、子宫炎、胎衣不下、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年平均发病率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犊牛肺炎、感冒年平均发病率与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P>0.05),而犊牛肺炎年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结论]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娟姗牛抗病力较荷斯坦牛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规模养殖户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分析,剖析连续三年不同养殖方式的养殖成本和效益,结合未来收入的增加和行业意愿程度,对未来专业养殖户的基本养殖规模提出建议,指出:未来几年内中国蛋鸡行业的生产模式仍然以1万~3万只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而随着国家政策和未来市场经济的推动,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分析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主要生产性能的差异,每个品种选取60只绒山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平均体斜长、胸围及产绒量极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1),在平均绒细度和体重上,二郎山绒山羊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5);2个品种绒山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最大的是胸围;2个品种绒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二郎山绒山羊绒长度与产绒量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另外,2个品种绒山羊的体高、体斜长与绒长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蒙古国棕色绒山羊的胸围与绒长度之间也存在负相关。综合性能上,二郎山绒山羊品种优势比蒙古国棕色绒山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随着奶山羊养殖行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能更便捷地对奶山羊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进行有效评判,是提高奶山羊养殖效率的重要措施。[方法] 本试验通过测定奶山羊体内外温度、产奶量以及乳成分,分析乳房温度与体内外温度以及与泌乳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发现乳房温度与舍温、额温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但与眼温和肛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此外,乳脂、非乳脂固形物与乳房温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乳房温度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可适宜地用于监测奶山羊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绒山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绒山羊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及不同固定液对其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兔抗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由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固定的绒山羊空肠、瓣胃和肺等组织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采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和人工计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不同固定液固定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进而判断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对该检测技术的影响。[结果]兔抗羊多克隆抗体与绒山羊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证实绒山羊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固定组织能较好地反映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论]绒山羊肥大细胞中存在类胰蛋白酶,且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是一种更为适合绒山羊肥大细胞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固定剂。  相似文献   

15.
新培育的柴达木绒山羊的群体遗传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青海省德令哈抽取柴达木绒山羊57只,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9个血液蛋白质(酶)位点(α2,Alb,Hb,Alp,PA-3,EsD,Amy,Tf,LAP),并对毛色及形态特征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9个血液蛋白质(酶)位点中有6个位点表现出多型性,均由2个等位基因控制,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2773,9个外形特征中5个有多型性,其平均异质度为0.4610,毛色趋于纯白。利用群体遗传贴近度分析方法,剖析了柴达木绒山羊与其亲本群的相似程度,即外形特征上,柴达木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相似,而在血液蛋白质(酶)位点上柴达木绒山羊与柴达木山羊相似;在总体特征上,柴达木绒山羊与柴达木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贴近度分别为0.8257、0.86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地方培育奶山羊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4个国内奶山羊品种(文登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雅安奶山羊)和3个新西兰引进奶山羊品种(阿尔卑斯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萨能奶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33只个体的外周血样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利用PCR法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全长序列,对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不同奶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结果]7个品种奶山羊的mtDNA D-loop区中A、T碱基含量高于G、C碱基含量。共检测到82个多态位点,25个单一多态位点,55个简约信息位点。各品种单倍型多样度(Hd)范围为0.905~1.000,核苷酸多样度(Pi)范围为0.001 51~0.013 32;共存在26种单倍型,文登奶山羊和萨能奶山羊各有5个单倍型,阿尔卑斯奶山羊有4个单倍型,崂山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雅安奶山羊各有3个单倍型;各品种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范围为6.400 00~38.450 00,核苷酸歧异度(DXY)范围为0.005 79~0.034 76,遗传分化系数(GST)范围为0.000 00~0.186 05,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231 56~0.971 52。品种间系统发育树表明,文登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聚为一支;关中奶山羊与3种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距离较近,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了关中奶山羊由国外奶山羊与地方品种经杂交选育而成;雅安奶山羊与其他品种遗传距离最远。[结论]中国奶山羊存在2个支系起源且未发现群体扩张;中国培育奶山羊品种含有较多的国外奶山羊血统;文登奶山羊与崂山奶山羊亲缘关系较近,雅安奶山羊在遗传进化中可能存在地域隔离。  相似文献   

17.
在农区开展绒山羊养殖,在遵守绒山羊一般养殖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农区养殖绒山羊的特殊性,其中包括饲草饲料来源、放牧特点、羊只运动、寄生虫感染、防疫、养殖规模的确定等因素。笔者根据农区的气候、资源、经济条件、绒山羊生理要求等方面,对农区养殖绒山羊的主要技术要点简要进行总结,为促进农区绒山羊养殖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the genome-wide selection signals of Liaoning cashmere goat and 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 Based on the Illumina Caprine 50K SNP chip, Liaoning cashmere goat, 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 and Huanghuai goat were genotyped, and the common 50 010 SNPs were obtained after quality control. Using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s Fst and XP-EHH, Huanghuai goats were used as reference populations to detect selection signals for 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s and Liaoning cashmere goats. The top 5% of Fst and XP-EHH values was used as the threshol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501 candidate genes were selected by Fst and 145 candidate genes were selected by XP-EHH in cashmere goats. Based on these SNPs, we detected 12 SNPs under strong selection by Fst and XP-EHH. After gene annotation, 21 candidate genes were identified, such as EXOC4, ASIC2, PCDH9, RHBDD1, IRS1 and PDE10A. These genes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enriched in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genes associated with cashmere traits were subjected to strong artificial selection pressure during domestication of the cashmere goats. These findings als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election progress of cashmere goats and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Chinese cashmere goat breeds.  相似文献   

19.
旨在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50K的山羊芯片,对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黄淮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质控后获得50 010个共同SNPs位点。通过群体分化系数Fst和XP-EHH,以黄淮山羊为参考群体分别对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Fst和XP-EHH值的top 5%作为阈值。结果,利用Fst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501个候选基因,利用XP-EHH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14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2个SNPs在绒山羊基因组中受到较强选择。通过基因注释筛选到21个候选基因,包括EXOC4、ASIC2、PCDH9、RHBDD1、IRS1和PDE10A等。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发现,绒山羊在驯化过程中其基因组很多与毛囊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绒山羊的选择进展,为中国绒山羊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