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水产养殖污染管控及养殖尾水治理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进程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的理念正在逐步推广、深化并实践。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提出水产养殖要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水产养殖中,黑鱼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投饲强度大、尾水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尾水治理较其他水产养殖品种难度大。本文以笔者所在地某黑鱼养殖园尾水治理及其循环利用实践工程为例,针对黑鱼尾水特点,优化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各处理单元工艺参数,研究了各阶段相关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以来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将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养殖尾水治理列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两大基础行动措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了新疆地区池塘标准化改造、尾水治理工作进程。根据笔者近几年参与编制、审查昌吉州等地、县(市)养殖单位实施完成的池塘标准化改造与尾水治理等多类项目工作情况,通过进一步学习农业农村部及内地发达省(区)倡导推行的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十四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开展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集成了多种类型的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0年,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养殖基地实际情况,构建了养殖基地“三池两坝”尾水治理系统,形成了“三池两坝”尾水治理及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2021年又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增氧曝氧设备,  相似文献   

7.
调研总结了寿县隐贤镇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该地已由传统水产养殖转为健康生态养殖,建立了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河蟹良种培育示范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达标治理项目已经建成,休闲渔业垂钓区、观赏区、渔家乐餐饮区等系列渔文化观光旅游区正在打造,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速度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淡水鱼主产区,2020年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57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23万吨,渔业已成为全区渔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秀洲区的水产养殖业仍以粗放养殖为主,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能耗大、尾水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养殖户生态养殖理念不强、养殖生产方式落后、养殖池塘设施老化、处理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冰鲜小杂鱼投喂现象普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养殖尾水直排现象突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已成为全区"五水共治"的一个重要举措,成为能否推进全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渔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水产养殖主产区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到2022年实现水产养殖主产区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苏州市吴江区结合实际情况,一方面分类建立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渔业建设,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模式,规模化管理原有分散承包鱼塘,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对养殖尾水的高效源头...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尾水及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海宁市海昌街道水产养殖区块采用人工潜流湿地结合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等综合性净化系统来处理养殖尾水,实现氨氮最终净化率72.57%~90.54%,总磷最终净化率83.18%~93.97%,高锰酸盐指数最终净化率10.23%~53.02%。  相似文献   

11.
杨正勇  徐辉  彭乐威 《水产学报》2023,47(4):049615-049615
为规范养殖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本文基于中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组织模式对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紧密型产业组织对生产者安全用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加入紧密型产业组织的生产者用药量显著降低;(3)不同类型的紧密型产业组织对生产者的药物使用行为影响不同,“合作社(协会)+生产者”模式显著优于“企业主导的生产基地+生产者”模式;(4)养殖培训在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能够通过培训知识技能、提供解决问题措施等途径进一步减少生产者药物使用。基于此,文章提出重视紧密型产业组织尤其是合作社(协会)的作用、开展生产者绿色养殖培训、发展养殖保险等建议,以期加快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淡水养殖业对于优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类营养健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厘清淡水养殖业发展中的问题,探寻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本文对2013—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淡水养殖业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种类进行了梳理统计,并对以池塘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及盐碱水体养殖共5类主要养殖模式为代表的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淡水养殖空间拓展、设施现代化、种源自给、病害防控、产品加工转化5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并进一步从国家政策、科技进步、人才队伍、技术推广和财政资金5个维度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中国淡水养殖业转变方式结构,实现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加,随着绿色养殖概念的提出和总量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已见成效.本研究分析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产生与排放情况;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为实现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在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发展健康养殖和开...  相似文献   

14.
李健  李吉涛 《水产学报》2023,47(11):119607-119607
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传统方式,也是当前陆基海水养殖的主体。自20世纪70年代,海水池塘养殖经历了粗放式、半集约、集约化和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发展历程。然而,海水池塘养殖产业中仍存在养殖生物生态适应性机制不清、养殖系统产出不稳定、营养物质利用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海水养殖虾蟹良种与生态环境的互作机制解析,研发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营养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搭建养殖信息采集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创建生态工程化养殖新模式,实现养殖系统高效可持续产出,是我国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世晶  李国栋  刘晃  郑浩君  陈军 《水产学报》2023,47(11):119615-119615
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机械装备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结构升级对水产养殖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装备与信息技术协同的智慧水产养殖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围绕池塘、工厂化、网箱、筏式以及底播养殖等我国主要养殖方式,梳理了当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并从环境监测、养殖对象感知、智能投喂、分级计数和养殖机器人等方向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制约我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实现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强国转变,融合机械装备和智能技术等两个领域的前沿技术,提出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并举”的水产养殖智能装备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深远海网箱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建高  余雯雯  卢本才 《水产学报》2021,45(6):992-1005
深远海网箱养殖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具有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和成鱼品质高等优点,因此,它对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中国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国外深远海网箱发展简况的基础上,重点概述2017年前后中国深远海网箱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2017年前,我国深远海网箱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了特力夫~(TM)超大型深海养殖网箱等近10种深远海网箱。2017年后,我国深远海网箱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发应用了"深蓝1号"全潜式深海渔场等一系列深远海网箱,引领了深远海网箱的现代化建设。迄今为止,我国主要开展了深远海网箱的定义、专利、结构、绳网材料及其配套智能装备等研究,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为适应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要求,今后我国深远海网箱将朝着离岸化、大型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挪威等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业前景广阔,但相关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水产育种技术也开始从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技术,逐渐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性别控制、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水产种业已经形成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的种质资源概况、水产养殖育种新技术及在经济棘皮动物中的应用,并对海参、海胆养殖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我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流态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福利,同样,鱼类存在及运动也会影响到系统流态的构建。本文综合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条件对不同鱼类生长发育及福利的影响,鱼类及其运动行为对养殖池内水动力条件及性能的影响,以及鱼类对养殖池内流场流态、水体混合等的影响。将研究鱼类运动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方法主要归纳为实测法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循环水养殖产业系统构建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法建议,旨在为系统中水动力条件的设计拓展思路,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流态构建向“鱼”与“水”兼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水产苗种引进是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水产苗种引进品种繁多,水产观赏动物成为新宠,通过分析2013—2018年水产苗种进口贸易数据,其主要特征为:进口额呈下降趋势,进口种类涉及24种,部分种类的进口频率达到100%,用于水产养殖的苗种和受精鱼卵进口额分别为14061.19×104美元和632.02×104美元。从进口额数据来看,小虾及对虾、鳗鱼、受精鱼卵及其他鱼种等主要进口苗种种类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其中鳗鱼增养殖业对进口鳗苗的依赖程度较高,平均依赖度为50.86%。提出构建养殖鱼类苗种进口预警机制,谋划养殖鱼类品种的替代策略,提高对虾苗种控制能力,做好水产苗种进口质量安全防范等建议,以保障水产养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farming of marine ‘white’ fish, such as cod,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One species being considered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s whiting (Merlangius merlangus L.). With little data being available on the domestication of this species, our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spawning behaviour and rhythmicity in captive broodstock and provide original data on egg incubati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larval rearing. The results observed through video recording showed that spawning mainly occurred at night with active courtship behaviour. Daily egg batch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separate spawning seasons, with an average fertilization success declining from 77% to 53%. Time to hatch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occurred after 78 degree‐days (9 days at 8 °C), with emerging larvae ranging in size from 3.3 to 3.46 mm total length and hatch success ranging from 48.3% to 99.9%. In comparison with a clear water environment, a green water regime during the first days of larval rear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arval growth and survival. These results are the first to describe spawning activity, early development and larval performances in whiting and are promising for the potential future development of whiting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