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板栗壳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以乙醇溶液作溶剂直接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棕色素。探讨了各因素对板栗壳天然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在微波条件下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5g板栗壳粉在微波辐照时间13min、浸提温度75℃、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0(g:mL)的条件下得率为7.02%。通过对色素的定性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其对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pH值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用自制的板栗壳色素,直接添加到新鲜牛奶中制备出了良好的板栗壳色素奶,并研究了板栗壳色素奶的生产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板栗壳色素的用量,选定了稳定剂的种类和最佳添加量,甜味剂添加量、增稠剂的种类及添加量。所制备的板栗壳色素奶具有良好的口感、较好的稳定性和悦人的色泽,既保持了鲜奶固有的营养价值,还因为色素的添加而增加了奶品中矿物质的含量和板栗香味,提升了奶产品品质,是一种同时具有奶香和板栗香味的液态产品。  相似文献   

3.
红松松籽壳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松松籽壳是红松种子的外种皮,在红松松籽壳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试验以红松松籽壳色素为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松籽壳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耐光性和耐热性强,在pH为6-14范围内稳定。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氯化钠的加入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氧化剂、还原剂及苯甲酸钠不利于保持色素稳定性。金属离子K+、Na+、Ca^2+、Mg^2+、Zn^2+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Al^3+、Cu^2+和Fe^2+则对该色素有显著破坏作用。红松松籽壳色素是一种潜在的天然着色剂和理想的食用色素来源。  相似文献   

4.
使用酸催化将甲醛和板栗壳色素进行交联制备合成树脂,并探究其吸附水中Cr(Ⅵ)性能和零电荷点,结果为板栗壳色素甲醛交联树脂适宜的吸附pH值为2;吸附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Cr(Ⅵ)容易被板栗壳色素甲醛交联树脂吸附;板栗壳色素甲醛交联树脂能有效吸附水中的Cr(Ⅵ),在工业重金属污水的净化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照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板栗壳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以乙醇溶液作溶剂直接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棕色素.探讨了各因素对板栗壳天然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在微波条件下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5 g板栗壳粉在微波辐照时间13 min、浸提温度75 ℃、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40 %、料液比1:20(g:mL)的条件下得率为7.02%.通过对色素的定性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其对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pH值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天然色素,本试验以细叶百合为试材,研究了其花瓣色素的稳定性。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mol/L HCl溶液浸提细叶百合花瓣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花色素能在酸性乙醇溶液中稳定存在,但在高温、直射光、氧化还原剂、碱性环境以及金属离子(Cu2+、Mn2+)条件下不稳定;食品添加剂如蔗糖、有机酸等以及部分金属(Mg2+、Na+、K+、Ca2+)离子对色素没有不良影响。试验证明该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火炬树果实提取天然食用色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火炬树色素提取方法及工艺,并对其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紫外光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火炬松色毒性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证明其作食品添加剂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火炬树果实提取天然食用色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火炬树色素提取方法及工艺 ,并对其热稳定性、光稳定性 ;紫外光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 ;火炬松色毒性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 ,证明其作食品添加剂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氨催化—热固化法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通过振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初始pH对水中Pb(Ⅱ)吸附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吸附水中Pb(Ⅱ)的适宜pH为5—6;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粒内扩散并非唯一的限速步骤;等温吸附数据同时符合上述2个模型,饱和吸附量为68??49 mg/g;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受熵驱动.  相似文献   

10.
以板栗壳色素为前驱体,甲醛为交联剂,苯酚为活性剂,采用碱催化法制备得到了树脂.测定了树脂的零电荷点,并通过静态吸附法探究了不同苯酚用量、初始pH值、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对Zn(Ⅱ)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酚醛树脂吸附Zn(Ⅱ)的适宜条件为苯酚用量0.01 mol,pH值为7,吸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纳滤法浓缩红树莓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红树莓色素溶液为原料,选取截留分子量为300u的纳滤膜浓缩纯化红树莓色素。以红树莓色素浓缩度衡量纳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温度、压力、进料质量浓度、pH对纳滤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色素浓缩度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法,通过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纳滤法浓缩红树莓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优条件为,纳滤温度为30℃,压力为0.6MPa,进料花色苷质量浓度为10.94mg/L,pH为3.12,此时色素截留率为98.26%。动态试验显示,红树莓色素纳滤法浓缩后浓缩度可达3.996。因此,纳滤法浓缩纯化为红树莓色素提取后加工提供了便捷稳定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花楸果皮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楸果皮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花楸果皮含有水溶性的红色素和脂溶性的黄色素;红色素为花青素类色素,而黄色素为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黄色素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最好,其次为石油醚,甲醇效果最差;用薄层层析法证实,花楸果皮的乙醇提取物至少含有1种黄色成分和2种无色成分,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含有1种黄色成分;对花楸黄色素的乙醇提取物来说,加大展开剂中石油醚的比例,可以使色素得到更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杜鹃花花色苷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7个杂交组合的父本、母本及其子代共27份杜鹃花样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种花色苷组分,其中,Cy3Ga、Cy3G和成分2、5、14为杜鹃花主要花色苷组分,累积含量占总花色苷的90%以上;而Dp3G花色苷仅在4份样品中出现.花色苷遗传变异模式的研究发现,Cy3G5G和成分15为增效基因占主导的多基因遗传控制模式,成分5、14和Cy3Ga为等效多基因遗传,成分2、4和Cy3G为减效基因占主导的多基因遗传控制模式,并以此推测类黄酮3-O-葡萄糖苷转移酶和类黄酮3-O-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的控制模式分别为减效基因占主导的多基因遗传模式和等效多基因遗传模式,而类黄酮5-O-葡萄糖苷转移酶基因为增效基因占主导的多基因遗传控制模式.花色比对结果显示,Dp花色苷与蓝紫花色呈现具有高度相关,成分14与洋红花色呈现具有密切关系,其余花色苷与大红花色呈现具有一定相关.最后初步探讨了杜鹃花花色的花色苷辅助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木棉花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研究了木棉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用1:1的0.1mol/L盐酸-50%乙醇在60℃恒温浸取2h,提取效率较好。木棉花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热稳定性。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但与紫外光无关。金属离子Na^2 ,Mg^2 ,Ca^2 ,Al^3 ,Cu^2 ,Pb^2 ,Zn^2 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Fe^ ,Sn^2 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弱。蔗糖、葡萄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标准化项目示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项目示范生产基地,总结出黄栀子的选地与整地、类型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栀子采收与加工和黄栀子干果质量地方技术标准等7项技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科学集约经营和规范黄栀子生产的各项技术环节,制订出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地方标准化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全市黄栀子的生产与产业开发,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大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黄栀子药材和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的黄栀子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6.
光合色素是植物体吸收、转化光能的重要元素。本试验通过对中性盐、碱性复合盐胁迫后几种杨树叶绿素变化情况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随着盐处理浓度、处理时间的变化,测试材料中光合色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桑树(Morus abla L.)为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植物,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1]。桑果(Mulberry)为桑树的果实,含花色苷类化合物,同时含有维生素、糖、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开发天然色素的良好材料[2-3]。天然色素使用安全,色泽自然,多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对保护人们健康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但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8.
红花檵木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从红花木叶中提取红色素的方法 ,研究了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该色素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坚果果壳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果果壳色素是一类天然色素,具有安全性和功能性两大特点。对坚果果壳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以及功能性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坚果果壳色素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