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2.
<正> 1980年春季,宝鸡县马营公社旭光大队,在滩地栽桑25亩,嫁接良桑苗42万株,用地20亩,冬季出圃栽植16.5万株,价值990元;育实生苗2.5亩,可产苗32万株,产值960元。80年养蚕4期共32张,产茧1806.7斤,产值2625元,用工2400个,净工日值2.2  相似文献   

3.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四庙大队鲍庄生产队余存仙家分到责任田7.3亩,在种好责任田力争多产粮、油的同时,82年春将0.672亩自留地栽桑750株(行距4.8尺,株距1.1尺,折合每亩栽桑1136株)。又利用行间嫁接桑苗,成活2066株。栽桑当年从夏蚕开始,养三季蚕共养蚕种1.83张,生产蚕茧130.4斤,产值214.22元(平均张产茧71.25斤,张产值117.06元,亩产茧194斤,亩产值318.78元)。再加上行间嫁接桑苗2066株,产值100元,这块自留地共收入314.22元。比原来的收入高一倍多。他家的主要措施是:在上年冬天,挖好  相似文献   

4.
<正> 1982年,桃园大队王西香在自己的责任田麦地栽桑1.2亩,苗栽1500株的速成密植桑园,当年养蚕一张,产茧67斤,产值116斤,收小麦840斤,豆子70斤,套种出圃嫁接苗2500株,每斤小麦按0.20元算,豆子按0.25元算,桑苗每株按6分算,总产值达451.50元。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83年,她养蚕4.5张,总产茧263斤,产值433.52元,平均张产茧58.4斤,产值  相似文献   

5.
<正> 1980年春,我们在丹阳县河阳公社后马陵大队,搞了一块试验田,面积为0.72亩,栽植桑苗1547株,折合亩栽桑苗2150株。试验目的是摸索当年栽桑,当年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这块试验田,1980年夏秋期共收获桑叶2325斤(折合亩产3229斤),1981年收  相似文献   

6.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正> 1983年底柞水县已有6户实现户栽万株桑,12户蚕桑收入超千元,他们是:下梁乡沙坪村马怀宝栽桑23000株凤凰公社康湾大队汪全栋栽桑12000株下梁乡王坪村李宝山栽桑10000株宽坪公社古泉大队潘善超栽桑13500株  相似文献   

8.
我省的红壤资源非常丰富,由于红壤土瘦、酸性重,不宜农作物生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摆在面前的就业问题、生活出路问题,迫使我们开发红壤、利用红壤,预言“红壤将成为我省未来经济作物的广阔天地,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我县是人多田少的县,潜在土地资源更少,79年冬,县委将原县共大分校的基地(地点在东山公社平源大队)拨给我场,其中有红壤荒山荒坡300多亩,现在是我场马家山蚕桑大队。79年冬垦地100亩,栽桑80亩;80年垦地100亩,栽桑  相似文献   

9.
<正> 陈玉凤,住艽峪公社后黄池大队三小队。1979年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栽桑350株,81年又在自留山栽桑2200株,同年秋季又栽桑3000株。80年养春蚕1.5张产茧105斤,收入173元,养秋蚕1张,收入90多元,全年收入263元,81年养春蚕1.5张,收入198  相似文献   

10.
<正> 王道娃是洋县七氏公社七氏大队蚕桑技术员。今年春天他养了十张原种蚕,收茧528斤,收入1574元,周围群众都说:“王道娃今年借养蚕发了财”。七氏大队是1981年冬才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蚕区,1982年秋大队试养秋蚕24张,其中王道娃养的一张,收茧86斤,收入156元,尝到了栽桑养蚕的甜头,激发了靠养蚕致富的积极性;当年冬天就栽桑1350株,今年春天王道娃承包了生产队的十亩密植丰产桑园,并与汉中地区蚕种场签订了喂养10张原蚕的合同。在地区蚕种场和县蚕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从收蚁到上簇采茧整个养蚕过程中,他们全家六口人经过三十多天的辛勤  相似文献   

11.
<正> 史家坪大队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瘠薄,粮食低产,多种经营项目少。1965年,在坡地栽桑30亩,多年来是大队集体经营。1980年是历史最高产量,养蚕48张,平均张产52斤,产值85.60元,总产茧250O斤,总产值4108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3.3斤,产值136.9元,用工2054个,每工日值2.00元。1983年,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史家坪大队以750元三年的时间承包给社员户杨文杰经营,他狠抓了桑园管理,实行科学植桑养蚕,夺取了蚕茧大丰收。全年养蚕四期共50张,平均张产53.9斤,产值87.91元,总产茧2696.5斤,总产值4395.46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9.9斤。产值146.50元,比种粮食收入高1.5倍,卖接穗3200斤,  相似文献   

12.
<正> 安康市恒口镇杨家营村蚕桑专业户杨佳振,1990年冬承包了村上的二亩坡地,1991年春建园栽桑。秋季用这块桑园中的桑叶饲养制种原蚕一张收入590元,晚秋饲养丝茧蚕一张收入450元,行间育桑亩收入1475元,还间作了洋芋、蔬菜作物收入165元,共收入2680元,亩产值1340元,当年交清了八年的土地承包费1600元,还余1068元。他能取得当年栽桑,当年见效的成绩,完全是靠科学栽桑、管桑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我县地处湘、鄂、赣边境山区,全县五十个公社,六百四十九个大队,五千二百六十七个生产队,十二万农户,六十万人口,耕地面积六十六万四千四百七十亩,其中旱地十二万亩,河滩洲地八万余亩。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义宁州志》记载,远在一千多年前就经营栽桑养蚕,据调查,现在的赤江、征村、漫江等公社,过去户户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直到解放这一带仍把栽桑养蚕作为主要付业。解放后在各级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5.
光明、跃进两个大队位于太湖之滨,是我社栽桑养蚕的重点大队。光明大队桑园504亩,占总面积的39.5%,跃进大队桑园398亩,占总面积的22.3%。蚕桑生产是这两个大队的主要传统副业,是历史上著名的“辑里丝”产区之一。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这两个大队的粮食,蚕桑生产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他们还采取  相似文献   

16.
<正> 会理县富乐乡光山村10组范之祝家,有农业人口5人,其中3个女劳动力,有耕地面积16.8亩,其中田2.9亩。他看准栽桑养蚕致富的优势。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在全村带头发展蚕桑生产。1984年,育苗1亩,9月份1次性栽桑6亩,15000株,第2年全部嫁接成良桑以后,当年养蚕35张,纯收入1000余元。通过加强管理。每年蚕茧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1992年养蚕收入达到6900元。  相似文献   

17.
修水县征村公社有了个大队,一个蚕场,68个生产队,1435户,人口6721人,耕地面积6816亩,水田旱池各半,是一个半平原、半山区,规模不大的公社。现有桑园面积1551.6亩,其中79年栽96亩,80年冬栽920亩,81年冬栽536亩,全社每户平均有桑园1.08亩,人平桑园0.23亩。该社栽桑养蚕有一定的基础,群众栽桑有习惯,养蚕有经验,1958年就办起了公社蚕桑场,63年产茧163担,荣获全省蚕桑战线十面红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蚕乡的春天又  相似文献   

18.
兰溪县孟湖公社西祝大队共有4个生产队、98户、396人,耕地面积454亩,荒山杂地栽桑34亩,其中采摘面积20亩左右。1978年以前由于经济政策没有落实,种桑养蚕生产无指标,劳动没责任,成本不核算,好坏设奖赔,因此,蚕茧产量一直徘徊不前:1976年9.4担,1977年10.6担,1978年11.3担。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以后,大队成立了常年固定的蚕桑组,进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制定“四定一奖赔”蚕桑生产责任制,实行定人  相似文献   

19.
国庆大队地处金、兰、义、浦四县交界,是个人多地少的半山区,有905户,3564人,正半劳力1273个,耕地1581亩,平均每人0.44亩,有山4000余亩。解放前是一个穷山沟,解放后,广大社员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向荒山秃岭进军,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生产,使千年沉睡的荒山披上绿装,目前为止,开辟桑园530亩,栽桑65万株,1978年蚕茧总产量51914斤。我们大队是一个新蚕区,对于栽桑养蚕缺乏经验,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蚕桑生产必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而桑树上山是解决粮桑争地,夺取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富阳县东洲公社春江大队,在1963年冬天种植的106亩新桑园,到1964年就采叶养蚕,1965年共采桑叶61,054斤,养80张蚕种,平均亩产桑叶576斤。其中有23亩丰产桑园,平均亩产桑叶1,120斤,创造了富阳县历史上最高的纪录,为全县树立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典范。该大队新桑园快速丰产经验如下: 一、组织蚕桑专业队,加强培育管理:过去该队曾多次栽桑,但是都没有成林。1963年吸取了过去失败的教训,决定以大队为单位,由15名有栽桑经验的老农组成蚕桑专业队,常年从事培桑工作。而各生产队按照桑园面积的多少,负担劳力、成本和肥料,实行统一培桑,联合经营,分桑叶到队,归生产队养蚕的办法。专业队在桑园内搭草房设立了管理所,固定了二名管理员,日夜看管桑树,避免了人畜损害。桑树生长很快,二年的桑树已养成二个支干,平均每株桑树有桑条8.6根,每株桑树的总条长达1,415厘米,平均条长165厘米,到秋叶没有采摘以前,已是桑蔭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