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田红蜘蛛是常发性害虫,危害小麦始于苗期。以成虫、若虫、卵,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越冬。其耐寒能力极强,当翌春气温达到8℃以上时,便繁殖危害。受害麦叶呈小白点,后变黄,叶尖干枯,分蘖减少,似干旱脱肥状。由于不少人对其危害误认为是干旱缺肥造成的,冬前不进行防治,致使翌春危害加重。因此,搞好冬前防治,可大大减轻翌春危害和防治压力,收到"杀一灭千"、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麦田红蜘蛛,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可以通过及时铲除麦田周边杂草消灭虫源,也可以通过中耕、浇  相似文献   

2.
正麦田红蜘蛛是常发性害虫,为害小麦始于苗期。以成虫、若虫、卵,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越冬。其耐寒能力极强,当翌春气温达到8℃以上时,便繁殖为害。一般播期早、播种前后未浇水和整地粗糙的地块,冬前发生较重。秋季气温偏高的年份,其越冬前在麦田可繁殖1~2代,对麦苗造成较重危害。受害麦叶呈小白点,后变黄,叶尖干枯,分蘖  相似文献   

3.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正处于春季管理阶段,即小麦返青至抽穗前。且前正是返青拔节期,即年后分蘖高峰期。这一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当前麦田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麦田群体偏少。主要原因是受干旱影响三类弱苗群体增多。二是部分麦田杂草偏多。由于部分麦田冬前没有开  相似文献   

4.
无论个体发育还是群体结构晚播麦田都与适播麦田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冬前差距较大,通过小麦的自动调节作用,起身拔节期差距缩小,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到后来,差距越小。晚播麦田由于冬前分蘖少,单株成穗率低,穗粒数、千粒重均不及适播麦田,可以通过选用耐晚播广适抗逆半冬性品种,调整播量增加基本苗,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等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危害小麦的病虫种类主要有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条锈病、麦叶蜂、小麦红蜘蛛、麦蚜和小麦吸浆虫等。由于暖冬和春气温偏高,今年小麦分蘖增多,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小麦返青比常年早3 d左右,目前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比常年提前7 d左右,预计各种病虫害发生也会比常年提前5~7 d。针  相似文献   

6.
春季麦田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促进苗情及早转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及早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春季麦田要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对底肥不足、整地及播种质量较差、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麦田,应及早以足为主,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加复合肥10 kg。追肥后若遇到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促苗早发,促进苗情转化,巩固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  相似文献   

7.
小麦负泥虫是巴里坤县麦田日常发生的害虫,在哈密地区有一定的虫源基数,其对小麦危害极大,会将小麦叶片吃光,导致小麦无法进行正常光合作用而死亡,其繁殖能力强,危害极大,是巴里坤县小麦种植户的重点防治对象。本文总结了小麦负泥虫生活习惯、危害特点,并分析2017年巴里坤县小麦负泥虫发生危害偏低的原因,提出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认真做好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及冬前麦田杂草的防除,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播期防治得当,不仅可以预防苗期病虫危害,保证苗齐、苗壮,而且还能减轻生长期的危害。针对2007年秋播期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预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淮北是安徽省冬小麦主要产区.冬小麦又是越冬夏熟的唯一大宗作物,是多种生物天敌群落越冬蛰伏和翌春繁衍的主要场所.为了摸清我区麦田天敌种类、优势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空间分布、捕食或寄生猎物及其功能、探索开发利用价值,为麦田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从1986年至1987年开展了麦田天敌种类调查研究.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5月农事     
东北:冬春小麦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大豆、花生、玉米播种,间定苗。水稻捅秧和苗期管理。华北:春插作物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治虫。小麦后期管理,防治锈病、干热风,做好夏收准备工作。西北:冬、春小麦中耕、退肥、除草,防治病虫。玉米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长江中下游:小麦根外追肥,遇干旱浇好抽穗、灌  相似文献   

11.
小麦从出苗到开始越冬(日平均气温0℃时)为冬前时期。这段时期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主要使出叶、生根及增生分蘖。当前小麦已进入分蘖阶段,是加强冬前麦田管理、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具体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3):32-33
小麦如何施用底肥? 答:施足小麦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细菌性条斑病是塔城盆地小麦重大病虫害之一,一般年份造成小麦减产15%~20%。该病传播快、防治难,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塔额盆地冬春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减少损失,筛选出防治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优良药剂,特选择了4种药剂于2015年在塔城市春麦田  相似文献   

14.
在连云港市新安镇镇北村西四组旱茬麦田进行了防治红蜘蛛的不同药剂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粘杀EC和20%乐无虫EC对小麦红蜘蛛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适时冬灌,一是能平抑地温,缓和地温的激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二是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使表土疏松;三是可以消灭越冬害虫;四是冬水冬肥相结合,可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盐碱地麦田冬灌,还可以压碱改土。据调查,正确进行冬灌的麦田,可比未冬灌的麦田增产10%~30%。小麦冬灌,必须考虑温度、土壤水分和苗情等因素。1.什么样的麦田耍冬灌小麦是否需要冬灌,一要看墒情,凡冬前田间持水量低于80%,且有水浇  相似文献   

16.
笔近年在甘肃省张家川县冬小麦田新发现铜绿婪步甲为害冬小麦,麦田平均幼虫2.8头/m^2,平均受害株率7.4%。经初步研究该虫以1龄幼虫或卵越冬,每年发生1代,冬春干旱、高温与冬小麦连作是该虫严重发生的条件,针对其发生为害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追施苗肥在分蘖初期,每亩施碳铵5~10公斤或尿素3~5公斤或少量的人粪尿,能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早施苗肥效果好,但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肥可以不施。重施腊肥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使三类苗迅速升级。  相似文献   

18.
早春3~4月份是小麦返青、分蘖、拔节生长的关键时期,2008年天津市小麦长势普遍偏好,一类麦田比重大,暖冬及春季降雨偏少气候将对小麦病虫害发生非常有利,春季麦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以小麦吸浆虫和蚜虫为主。草害春季发生较重。因此做好春季麦田小麦吸浆虫和蚜虫防治及杂草除治是确保天津市夏粮丰产丰收的关键。关于如何做好这两虫一草的防治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俊 《吉林农业》2002,(12):20-20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20.
秋冬气温偏低,尤其是在冬前和越冬期,由于分蘖发生和生长的热量不足,分蘖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寒秋冷冬年份易导致大面积麦田的分蘖和成穗率不高.冬小麦分蘖节是产生分蘖、冬季贮藏养分和幼苗越冬的重要器官,主宰着幼苗的生命.分蘖节在土壤中埋藏的深浅,不仅对于促进或控制分蘖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与安全越冬密切相关.分蘖节在土壤中埋藏过深,有抑制分蘖的作用,使分蘖减少;分蘖节暴露地表,易受干旱与冻害威胁,引起死亡,二者都不利于育壮苗,抗旱抗冻.可见播种方法与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因而也影响幼苗安全越冬的能力.小麦越冬前的管理,如冬灌蓄墒、增施腊肥、耙耱、保墒、镇压以防风蚀等措施,其作用实质都是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受旱,增强越冬力,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以利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