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广西荸荠贮藏期腐烂病的发生危害和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和描述,并对825份标样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中获得菌株431个,根据菌株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出广西荸荠贮藏期腐烂病的主病原菌是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及其他16种病原菌,从而明确了荸荠贮藏期病害发病规律及药剂筛选和防控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链菌肽对荸荠贮藏期间腐烂病和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延长荸荠贮藏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0.03%乳链菌肽分别浸泡洗净和带泥的采后荸荠5 min为试验处理(T1和T2),以不经乳链菌肽处理的洗净和带泥荸荠为对照(CK1和CK2),均置于温度(6±1)℃、湿度40%~60%的冷库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荸荠的菌落总数、烂果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指标.[结果]带泥或洗净的荸荠经乳链菌肽处理,可减缓菌落总数和烂果率上升,防止贮藏期间荸荠的腐烂病发生,有效延缓荸荠TSS含量下降和MDA含量积累,抑制POD、SOD和PAL活性的快速上升;其中,乳链菌肽处理洗净的荸荠贮藏至第100 d时仍能保持较好品质,分别与CK1和CK2相比,其菌落总数明显减少36.84%和29.41%,烂果率降低77.09%和79.29%,TSS含量上升75.00%和69.00%,MDA含量下降34.59%和33.81%,POD活性降低17.14%和20.87%,SOD活性升高45.68%和71.61%,PAL活性下降25.17%和28.93%.[结论]乳链菌肽可抑制荸荠贮藏期腐烂病发生和品质下降,从而延长荸荠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西红花球茎从5月初收获至7月底上架这段贮藏期间很容易发生腐烂,它主要由镰刀菌引起的。其中在6月中下旬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8月起基本停止发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笔者认为可通过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控制贮藏期间湿度及采用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在球茎贮藏之前进行浸球处理,能明显抑制或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区果农在贮藏甜橙过程中,由于对甜橙的贮藏知识掌握不多,以至贮藏果腐烂率较高,有的甚至大量失去商品价值。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和试验后,发现果农在甜橙贮藏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荸荠贮藏期腐烂病主要病原棘孢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荸荠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病原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的生长及危害特点,为贮藏期荸荠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棘孢木霉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发育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菌丝在pH3~8时生长量最大;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氮源,碳源以糊精、甘露醇、D-山梨醇最好,氮源以甘氨酸最适;分生孢子需在水中才能萌发,40%的荸荠水溶液可促进孢子萌发,其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值为3~7。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素对荸荠秆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系统调查荸荠秆枯病的流行规律。建立病害流行预测方程D=5.5547-0.031x1+0.049x2+0.5233x3-0.3487x4。病害流行与田间种植密度及7-9月间温湿度、雨日雨量、露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腐烂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与否主要取决树体的抗病能力。病害的流行与栽培管理不善和冻害导致树势衰弱有关,但也受品种、树龄影响。笔者根据其流行因素研究,提出了几点栽培管理和刮治涂药防治措施,刮治涂药采用40%福美砷或80%腐必清50 ̄1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药效可达80%以上,现已在我县苹果腐烂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  相似文献   

9.
核桃腐烂病主要发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低温处理时间和接种菌饼直径3个发病因子对核桃腐烂病的发病率、感病指数及潜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核桃腐烂病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接种菌饼直径>低温>低温处理时间,并且在-30℃下处理24 h后,接种菌饼直径为1.5 cm的条件下,核桃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常见病害 1.酸腐病、受害果实腐烂开裂,滴流果汁,闻之有醋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板栗贮藏现状,从采前着手,具体从7个方面介绍影响板栗贮藏保鲜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贮藏企业和栗农提供经验,达到改善板栗贮藏保鲜效果、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无症和显症的板栗种仁上经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22株真菌,其中16株经鉴定为11个属真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聚端孢属(Trichothecium sp.)、壳梭孢属(Fusicoccum s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毛霉属(Mucor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另有6个未知菌株有待鉴定,链格孢属、镰刀菌属、聚端孢属和壳梭孢属为致病优势菌株。回接试验表明,致腐真菌在板栗有伤时容易侵入种仁引起发病,在板栗无伤时多数菌株不能侵入,个别菌株能侵入,但侵染率低,病情不严重。不同处理对板栗贮藏期防腐试验得出,防腐处理虽然能够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但不能清除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其防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板栗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种板栗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板栗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特性,采用辐照与化学药物相结合的综合保鲜法保鲜板栗,取得了良好效果,板栗保鲜6个月,商品好果率达92%,杀虫率达100%,发芽率为0%,仍具有新鲜板栗特有的口感和风味。该方法杀虫率极高,不破坏营养成分,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保鲜时间长、成本低,设备简单,易于推广和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探讨了板栗的贮藏保鲜机理,为板栗的合理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板栗产地贮藏保鲜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食用防腐剂贮藏板栗的效果 ,结果表明 :苯甲酸钠和高锰酸钾处理使板栗保鲜分别达到 82 .0 %和 81.5 % ,山梨酸钾处理保鲜率达 74.1% ,处理前后板栗所含氨基酸总量几乎不变 ,据此认为食用防腐剂用于板栗的贮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影响棉花烂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改英  许永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898-1898,190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黄河流域棉区直播棉烂铃流行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烂铃流行期间,雨日、雨量和菌源基数是影响烂铃流行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板栗贮藏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板栗采收后,果皮作为保护种子的屏障首先迅速失水,贮藏一个月后种子失重加快。在贮藏期,板栗的生理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采后到11月中旬,前期呼吸旺盛,淀粉水解酶活性较高,栗果损失较大;第二阶段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种子处于自然休眠状态。呼吸作用较弱,α-淀粉酶处于较低的活性水平,β-淀粉酶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栗果风味如初,腐烂率较低;进入贮藏后期,板栗种子休眠状态解除,呼吸旺盛,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增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多,栗果甜味明显增强,果实干缩,部分种子萌动或出现“石灰化”现象,可食性差。本文同时对板栗的贮藏与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