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八连增"成绩下,我国粮食生产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隐患,粮食供求只是暂时的相对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并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保卫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形势严峻,同时"粮食战"使一些产业面临粮食安全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生产、保供给。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为从农户角度反映粮食生产“八连增”情况,课题组对吉林、河南、湖南3个主产省进行了农户调查.研究发现,27.5%农户实现了粮食产量“八连增”,其中吉林一半以上农户实现“八连增”,粮食生产形势最好,湖南居中,河南最差.“八连增”农户单产水平、种粮效益均高于非“八连增”农户,这得益于良好的耕地条件、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及灌溉条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良种应用、机械化水平提高、科学施肥、充足的农业资本、更广的信息渠道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撑.自然灾害(干旱、风灾、洪涝)和病虫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非“八连增”农户期望政府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八连增”农户则期望推广良种和适用高产技术、加强农民培训、实施高产创建等项目.因此,应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以保障粮食生产,继续加强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强化继续教育及生产培训提高种粮劳动力素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不仅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食自给率,对平衡全球粮食供求、稳定国际市场价格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抵御国际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业》2014,(7):I0004-I0004
2003年以来,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强科技、增投入,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年连续增产,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升.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然形成。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八连增"为"十二五"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对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无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据省统计局初步统计,今年我省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172.6万吨,比去年增加196.7万吨;全年平均单产366.47公斤,较上年增j9口20.6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粮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实现粮食安全可控的有效对策,以破解粮食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去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1.
分析贺州市八步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粮食供给保障要求,提出新形势下通过建立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培育新型种粮主体、规模经营提效益、以粮经作物缓解稻谷需求压力、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加强产品全程监管等方面做强粮食产业,以期为八步区粮食保障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到2011年,基于热量计算的粮食自给率为44.5%。本文简要回顾了韩国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韩国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粮食进口管理、粮食储备和海外农业投资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韩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给中国以一定的启示:保障主要口粮供给须先确保产业安全,在WTO规则下适时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引导弱质农民出租土地或退出农业,海外农业投资需要国家的多项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FSP模型分析框架,从省际粮食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并探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除2000—2003年粮食产量骤降造成粮食供给缺口外,1991—1999年、200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调出量)呈“稳中有降—绝对增长”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高于85%,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地位相对稳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格局经历了省际间的分化和重组。一方面,粮食供给向中北部地区集聚,而南部地区粮食产需紧平衡,粮食供需错配严重;另一方面,粮食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000年后黑龙江、河南、吉林3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合计达50%左右,而湖南、江西、江苏、河北、湖北、四川、辽宁7省的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低于5%,粮食调出总量合计仅占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总量的10%~20%。  相似文献   

14.
林梅 《世界农业》2000,(9):12-13
一、粮食生产状况越南是个农业国 ,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5%,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 %。在第二次大战以前 ,越南曾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 ,后来由于长期战争、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 ,越南逐渐由大米出口国变成大米进口国。直到80年代实行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后 ,农业生产开始逐渐增长 ,特别是1986年越南“六大”召开后 ,政府更加重视农业 ,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达1900万t,是越南独立后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 ,结束了多年进口…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河南省粮食"九连增"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粮食持续增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粮食持续增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既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文章结合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层面剖析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后,进一步增产的形势更加严峻。现有依靠资源消耗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增粮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以全(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覆膜保墒等为主的节水增粮技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达到587.3万hm^2,年增粮119.6亿kg。根据降水、灌溉、气温、作物等条件分析,以上技术在粮食作物上还有0.28亿hm2的发展空间,节水增粮还有3122亿kg的巨大潜力。为“八连增”的基础上实现继续增产,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3项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后,进一步增产的形势更加严峻。现有依靠资源消耗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节水增粮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以全(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稻覆膜保墒等为主的节水增粮技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达到587.3万hm2,年增粮119.6亿kg。根据降水、灌溉、气温、作物等条件分析,以上技术在粮食作物上还有0.28亿hm2的发展空间,节水增粮还有3122亿kg的巨大潜力。为八连增的基础上实现继续增产,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3项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江西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农业省份,建国50多年来,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江西粮食生产出现了新情况,面临着新挑战。本文在简要回顾江西粮食生产巨大成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确保江西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与主要食物的供求关系初步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告别了饥饿和贫困,迈向小康。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预期,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出现了粮食连年减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其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耕地面积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总产量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本文全面分析了粮食供求各环节的现状,对改进粮食的安全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