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大蓑蛾,俗称布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该虫近年来在我县大量发生,为害泡桐和多种树木,泡桐被害后生长受到抑制,个别植株甚至濒临枯死,对我县泡桐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双泉公社南龙大队林场的泡桐片林中进行了大袋蛾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一、林地立地条件和大袋蛾为害情况南龙大队林场泡桐林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土质垆土,肥力中等,地下水位较高(3米以上)。林地面积217亩,其中5年生泡桐纯林97亩,桐、杨混交林80亩,3年生桐粮间作40亩,泡桐株行距为3×3米,已经郁闭。共有泡桐树1万株,株高平均10米。  相似文献   

2.
泡桐是我区栽植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目前已定植二千余万株。近年来丛枝病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1—4年生的幼树,发病率5—60%,感病严重的常濒于死亡。1979年对18株泡桐解析证明,此病对三年生以内幼树的材积生长量影响56%,但对十年生以上大树的生长量影响不大。几年来在河南省泡桐丛枝病协作组的帮助和指导下,地区与襄县、临颖、禹县等技术人员共同攻关,于1974年在禹县等从小面积药物单项防治试验开始,逐步扩大到综合性多点试验,1980年防治面积1.5万亩,1981年全区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避债蛾,蓑蛾。近年来暴发成灾。1983年菏泽地区仅泡桐受灾面积即达35万亩。该虫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时间长,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尤其对泡桐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4.
“泡桐短轮伐技术”是河南农业大学、周口地区林技站等单位,1984—1986年共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成果。几年来,周口地区利用河道滩地、各级林场以及四旁非耕地发展各种类型泡桐短轮伐林30.37万亩,798.35万株。由于采用了短轮伐配套综合技术造林3年  相似文献   

5.
泡桐茸毒蛾Dasychira sp.是危害泡桐的一种叶部害虫。1982—1984年该虫先后在河南省汝阳、临汝两县危害成灾,1987年又在偃师县大量发生,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严重时,受害叶片仅剩叶柄。为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适时开展防治,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泡桐腐烂病在我省迅速蔓延。虽列为我省检疫对象,但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防治不力,有些地区仍在蔓延危害。为此特发表此文,以供防治参考。一、分布及危害据1981—1982年调查,此病主要在我省东部的招远、掖县、蓬莱、莱西、莱阳、栖霞、诸城、益都、青岛、胶县、潍坊、淄博等市县发生。1985—1988年调查,此病已扩展蔓延到济南、宁阳、滕州、邹县、峄城、加祥、菏泽、鄄城、沂水、冠县等市县(区),同时,病情也在加重。如诸城县八十年代初泡桐林面积有1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我县山区丘陵地带历来就有泡桐的零星分布,并生长良好。为了成片种植,我所于1974年初从外省引进泡桐种根2万4千支,当年用种根造林37.5亩,分根育苗8.5亩。经过精心培育,一年半的幼林一般高达4.58米,最高达6.7米,当年生产大苗2万株,繁殖种根35万支,解决了社队种植泡桐缺苗的困难,同时初步摸索了培育泡桐苗和防治枯梢的经验。一、因地制宜泡桐根系发达,根深叶茂,叶面大,光合作用强,是一个需水肥量大的速生树种,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我所去年在沙  相似文献   

8.
我们何桥公社位于铜山县西北部,黄河故道横贯境内,砂碱荒地较多,干旱风沙灾害比较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从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植树造林,才是防风固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有成活用材林2800亩,四旁植树310万株,“三条”2300亩。 在发展林业生产中,我们特别狠抓了泡桐的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迄今为止,全社现有泡桐27万多株,蓄积量达1000多立方米。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发展泡桐有三大好处: 一、泡桐生长快,收入大。除少数低洼重碱地外,泡桐生长速度快,一株泡桐栽植后,4年可成棒材,6年可成板材,10年可成大材。赵台大队朱庄东队56亩泡桐,8年生最大单株材积达0.85立方米,总蓄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高已成为影响泡桐生产和发展的严重因素之一。虽然已经开展了药物和其它措施的防治工作,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4—1988年在襄县小河林场开展了以修枝防治泡桐丛枝病的研究工作,并总结出了合理修枝防治泡桐丛枝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淮阴市的泡桐资源丰富,有成片林2万余亩,四旁树2096万株,桐木蓄积量达93万立方米,年伐桐材5万多立方米,桐材已成为该市出口创汇的主产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展泡桐生产,振兴淮阴经济,作者针对该市目前在泡桐木材收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桐材出口创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危害泡桐的严重病害。幼树阶段发病率为30—40%,1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病率在70%左右。仅河南省4亿株泡桐按丛枝病影响单株成材树年生长量降低0.0025m~3,以40%成材树计算,每年少生产木材28万m~3。泡桐木材以500元/m~3折价,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4亿元。近年来,在防治泡桐丛枝病方面,国内对一、二年生发病植株多采用盐酸四环素注  相似文献   

12.
泡桐丛枝病是由病根带毒传染并使泡桐近年来普遍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介绍,采用温水浸根、抗生素浸根以及化学药剂浸报等方法对病根失毒处理,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丛枝病对苗木和幼树的危害。 1984年我所根据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泡桐组组织全国良种协作研究的要求,向有关省引进了91个无性系3,000多根种根,进行区域性扩大试验。为了减轻丛枝病的危害,根据《泡桐研究》一书介绍,认为用40—55℃温水浸报20分钟,可有效的防治丛枝病的发生。而我们选用了50°C水温,浸报15分钟,浸后凉干,隔一星期埋根育苗时发现,种根皮层已腐烂变质,绝大部分失去了发芽能力。为了查明原因,1985—1986年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13.
都匀市良亩乡谷里村谷里组八十岁老人韩会良,承包了60亩荒山,当年种上了3400多株桐苗。1983年底,光荣出席了贵州省“三户两场”代表会,受到很大鼓舞。1984年他又在承包荒山上栽了泡桐400株,1985年栽了500株,今年栽了1100株。据林业技术干部预测,60亩桐林和2000株泡桐,再过七、八年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两项可达十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烟台市共有松林284.5万亩(其中赤松232.9万亩,黑松林51.6万亩),每年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根据辽宁省利用拟除虫菊酯毒笔防治松毛虫的经验,我们从1984年春,进行了防治试验,1985年即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现将防治试验和推广应用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1984年以来,大袋蛾(Cryptothella yariegaia Snellen)在沛县暴发成灾,尤以泡桐树受害最为严重。6年间累计泡桐受害面积达21万亩。该虫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时间长,轻者造成枝枯叶落,重者造成幼树死亡。采用3MF-4弥雾机喷药防治,很难把药液喷到树梢和内膛,影响防治效果,且大袋蛾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农忙,干旱季节,劳力、水源都比较紧张。林下庄稼也正值生长时期,药械难以进地,施药人员操作不便。喷雾还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防治恶性循环。因此,需要探讨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 1986年进行内吸剂农药在泡桐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大袋蛾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1987年后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速生用材树种。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发展泡桐。据统计,全县农桐间作面积已达4万亩,拥有桐树100多万株。既为国家培育木材,又促进了农业生产。泡桐要发展,必须苗木多,质量好。为适  相似文献   

17.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18.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病害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严重威胁着我省泡桐生产,直接影响到群众发展泡桐的积极性。对丛枝病的防治,国内外虽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取效甚微。为了把我省泡桐丛枝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特根据省内外的防治经验及我们在1982~1985年对全省泡桐丛枝病的调查和进行综合防治的初步效果,提出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供泡桐适栽区在防治丛枝病中参考。1.严格实行种苗检疫泡桐种根、苗木的调运与繁殖是传播丛枝病的重要途径,因此,严格实行种苗检  相似文献   

19.
奈曼旗青龙山林场总经营面积11.3万亩,其中油松林9.6万亩。1974年我们这里松毛虫发生并逐步蔓延成灾,每年发生面积达4万多亩,已给我场油松林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威胁.根据这种情况,我场从1986年建立了一支由13人组成的森防专业队伍,专门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松毛虫的防治工作.通过近几年的防治,松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是分析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制定防治对策的重要依据.我区1980—1984年间年均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68.7万亩,1985—1989年年均发生面积则达334万亩,1990年发生面积为344万亩.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统计数字由于缺乏统一的调查统计标准,而多有出入.如1983年发生面积939.7万亩,是1982年发生面积的2.9倍,是1984年发生面积的7.6倍.其实1983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