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抗稻瘟病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水平的影响,采用10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品系对安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同时对201份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Pi9进行扩增,结合田间抗性表现,分析抗性基因Pi9的利用价值。抗性基因Pi9、Pik、Pizt等对安徽地区的稻瘟病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性,抗性频率分别为66%、60%和54%,其中携带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表现也较好,说明Pi9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安徽地区水稻品种选育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石桥市推行一整套水稻主体栽培技术及配套技术,收到明显的效果,全面提升水稻栽培水平和广大稻农科学种田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概述了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的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的组成状况。目前东北稻区稻瘟菌主要种群为ZF、ZD、ZE和ZA,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3.2%、22.2%、15.6%、12.3%。西南稻区以强致病力菌株ZA和ZB为主,四川省内ZB种群频率高达53%,ZA为22.3%;贵州省的优势种群为ZB、ZA和ZG,出现频率分别为41.4%、18.5%和10.7%。华南稻区主要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28.0%和37.0%。华北稻区以致病力较弱的ZE、ZF和ZG群体为主,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1.5%、22.1%和44.3%。华东稻区主要种群为ZB、ZG、ZC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3.3%、25.0%、13.9%和123%。华中稻区主要是ZA、ZB、ZE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34.9%、28.8%、21.4%和14.1%。西北地区水稻种植较少,但以致病力强的ZA和ZB群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严重威胁福建省水稻生产。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监测是实现优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有效预防因抗性丧失导致的稻瘟病爆发成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福建省3个水稻主产区采集并分离的113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为材料,检测其无毒基因的变异情况。首先,利用24个已知抗性的水稻单基因系对它们进行致病性测定,分析致病频率、毒力频率、无毒基因的存在频率和无毒基因的组合频率。结果显示,福建省建阳、宁化和上杭3个水稻主产区的稻瘟病田间菌株对24个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频率分别为12.50%~95.83%、29.17%~100%和4.55%~86.36%。3个水稻主产区菌株均对Piks、Pib、Pi3和Pi12表现为强毒性,而建阳和宁化菌株还对其他12个抗性基因表现为强毒力(毒力频率≥70%),包括Pia、Pii、Piz、Pita、Pit、Pish、Pi5、Pi7、Pi19、Pi20、Pita2和Pi11。其次,本研究还设计了8个无毒基因Avr-Pita、Avr-Pib、Avr-Pik、Avr-Piz-t、Avr-Pii、Avr-Pi9、Avr-Pi54和Avr-Co39的特异性引物,对单孢菌...  相似文献   

5.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0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在所有测试的菌株中,稻瘟灵的抑制中浓度为1.8071~4.7542μg·ml-1最不敏感菌株和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相差2.6倍以上,表明黑龙江省的稻瘟病生理小种对稻瘟灵敏感性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供试菌株在药剂选择压力(8μg·ml-1)下连续传代10次的EC50值,发现随着选择代数的增加,EC50值有增高趋势,这表明供试菌株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敏感性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7.
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浙江省象山县山谷小平原直播稻区的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田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稻水象甲成虫在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冬场所出蛰后取食杂草,并于5月初同期出现成虫高峰。这些成虫约7 d后直接迁入直播稻田,形成直播稻田稻水象甲的迁入高峰。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的取食、产卵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喜水习性。在同一丘直播稻田内,离田边越近,越冬代成虫和一代卵、幼虫、茧蛹的数量越大;在同一畦内,畦边多于畦中。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完成一个世代约需50 d,增殖倍数(一代成虫峰值/越冬代成虫峰值)为7.23,明显低于移栽稻田,主要原因是稻水象甲在直播稻上的产卵量较低。7月底一代成虫向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夏越冬场所回迁。根据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虫情调查和测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采用S.K.Y培养液通过恒温摇床培养获得稻瘟病菌菌体,提取其酶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5~27%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染色显带固定后,再进行双波长凝胶扫描。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瘟病菌侵染机制、无毒基因及稻瘟病菌的生物学研究。认为了解掌握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演化变异规律,是开展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瘟病菌侵染机制、无毒基因及稻瘟病菌的生物学研究。认为了解掌握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演化变异规律,是开展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载有稻瘟病菌孢子的滤纸置于不同温度和干燥条件下保存,经分期测定,室内干燥保存,经10个月,不论是孢子活力和致病性一般均可维持原有水平。低温干燥保存则能保存更长的时间。这样解决了目前人工接种中稻苗和孢子的培养难以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对SSR引物对2010年从湖南19个县(市)种植的44个水稻感病品种上分离到的16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0.8的相似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宗谱,其中L01宗谱为优势宗谱,占总菌株数的66.86%.病菌宗谱与菌株来源地及寄主品种之间关系复杂,来源于相同地区或来源于同一寄主品种的菌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但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程度不一,小种的分化程度与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该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数量有一定关系.高海拔山区比丘陵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更丰富;在某一地区栽培品种组成多样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越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和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在不同水稻品种TN1(感虫品种)、Mudgo(含Bph1抗虫基因)、ASD7(含bph2抗虫基因)上连续饲养了117代以上的3个褐飞虱寄主种群(分别称为TN1种群、Mudgo种群、ASD7种群)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形态和数量进行了比较。各褐飞虱种群类酵母共生菌的长和宽差异显著,且ASD7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长宽比无明显差异。种群间类酵母共生菌数量的差异因试虫性别而异,不同种群的褐飞虱雌虫含菌量无明显差异,雄虫则表现出TN1种群>ASD7种群>Mudgo种群的趋势,其中TN1种群与后两者差异显著,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各褐飞虱种群转移到不同水稻品种上饲养1代,雌虫含菌量变化大多不明显,但雄虫较明显。感虫品种TN1上雄虫转移到两个抗性品种Mudgo和ASD7上饲养含菌量显著降低,抗虫品种上的雄虫转移到TN1上则含菌量显著增加,抗虫品种间的转移含菌量则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05-2015年对新疆阿拉尔垦区三叶草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三叶草夜蛾每年均完整发生4代,各代的发生时期大致为:越冬代4月1日-5月20日,第1代5月21日-6月29日,第2代6月30日-8月5日,第3代8月6日-9月30日;全年蛾量高峰期多数出现在6-7月。历年5-9月的种群增长率是0.30, 0.19, 0.14, 0.17, -0.14。  相似文献   

16.
Population studi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have brought new insight on old con-troversies. This species include pathogens of rice, causing the rice blast, and ofother grass host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isolates collected ho rice arepathogenic to rice and to a footed number of grass hosts.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M. grisea populations showed that a sexual reproduction was predominant in most rice growing areas. Being a hermaphroditic heterothallic ascomycete,sexual reproduction of …  相似文献   

17.
18.
为调查盘锦稻区田间自然赤眼蜂种群的消长特点,及其与稻纵卷叶螟为主的水稻螟虫发生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赤眼蜂种群的消长同稻纵卷叶螟为主的螟虫消长趋势大致相同,均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出现了两个高峰,赤眼蜂种群密度最高时达到8 000~10 000头/667 m2,且赤眼蜂的消长稍滞后与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方法,对来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160份稻瘟病标样中的98个纯菌株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三环唑对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很大差异。敏感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哈尔滨菌株为10~20 mg/kg,牡丹江菌株为20~40 mg/kg,佳木斯和绥化菌株均接近50 mg/kg,国营农场的菌株接近40 mg/kg,抗性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均大于50 mg/kg。本试验结果说明,黑龙江省大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已产生一定的抗性。抗性菌株抑制中浓度大约是敏感菌株的1.25~5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利用Pot2-rep-PCR技术对收集自我国14个省水稻产区的32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的变异比较高,具有很丰富的多态性;在20%的遗传距离水平上,170个单型被划分成20个遗传系谱,其中CL20是绝对优势系谱;对病菌系谱的地区分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之间稻瘟菌的群体结构差异是明显的,但是也有部分菌株属于相同的系谱甚至是同一单型;14个省稻区的菌株指纹图谱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类,江浙、北方等省稻区菌株的DNA指纹相似程度比较高,南方9省稻区菌株DNA指纹相似程度比较高,这可能与两类地区的主栽品种类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