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5,(4):17-20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部地区,日照时数和积温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东部地区,玉米抽雄吐丝后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西部地区,降水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中东部地区,积温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而在西部地区,积温增加产量反而减少。因此,在生产上,应合理选用品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密度条件下(8万株/hm2),桦甸地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照时数较高,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新品种吉单441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其产量和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延边地区中等水肥田块,吉单441最佳种植密度为6.0万~6.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行粒数、秃尖长度,而对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开展吉单631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吉单631种植密度在6.0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12 821.3 kg/hm~2,由此表明在桦甸市内种植吉单631最佳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可为玉米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区烟草品种产量、品质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通过不同生态区烟草品种产质变化研究表明:①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烟叶品质的变化大于产量的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主要是影响烟叶的品质。②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烟叶品质的差异大于产量的差异,说明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品质上的差异。③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产质差异小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产质的差异,说明品种内生态间的产质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④参试品种各有其特定的适应区域,有的品种适应区域较广,有的品种适应区域较窄,云85适应性最强,K326,K358和K346适应性较强,317和RG11适应性中等,其它品种适应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新品种吉单6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吉单66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中上等水肥地块,吉单66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8.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百粒重、倒折率和空秆率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影响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而对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本文作者对吉单66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合理种植推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新品种吉单9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吉单96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百粒重、倒折率和空秆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其次是影响行穗长、行粒数、秃尖长、株高和穗位,而对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中上肥力地块,吉单96最佳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文章对吉单96合理种植推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莜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表明:不同生态播期对花麦生长开育,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较显著;春播莜麦区3月21日至4月5日为适宜播期,夏播莜麦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吉单系列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进行剖析,为今后自交系类群划分和杂交种组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9对SSR荧光标记对2000-2009年审定的吉单系列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UMGMA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49对标记在65份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4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3~12个等位基因,平均6.94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01,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0.644。Nei’s遗传距离变化于0.15~2.26,平均1.05。将65份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兰卡斯特、PB、四平头、旅大红骨、Volga和其他等7个类群,其中以Reid群、兰卡斯特、四平头、PB和Volga这5个类群为主。主要应用的杂种优势模式有Reid群×四平头群、兰卡斯特群×四平头群、Reid群×Volga群、兰卡斯特群×PB群、Reid群×兰卡斯特群和Reid群×PB群等6种,尤其以Reid群×四平头群、兰卡斯特群×四平头群和Reid群×Volga群这3种杂种优势模式占优势。确定了以吉V022、吉V993为代表的欧洲Volag种质与我国的Reid群、兰卡斯特、四平头等类群存在距离,并独立成群,建立了Reid群×Volga和四平头群×Volga 2个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育成吉单519、吉单535、吉单522、吉单505、吉单517等一系列玉米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2000-2009年的吉单系列玉米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涵盖我国主要玉米类群的基础上,还具有Volag这一独特类群。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区糜子保苗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个试点糜子不同保苗密度与产量的分析,确定了甘肃省四大生态区域适宜的糜子保苗密度为中部干旱区67.5万~112.5万株/hm2,高寒阴湿区45.0万株/hm2,陇东半湿润干旱区67.5万株/hm2,陇东半湿润偏旱区112.5万~135.0万株/hm2,河西灌区13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对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结果分析,银河33、银河156、齐丹1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0 835.8、10 457.6、9 954.6 kg/hm~2,它们的千粒重也最高,其商品粮的质量较好,为该区域玉米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开展吉单631不同种植密度对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抽雄吐丝期以及生理成熟期明显延后;各处理叶面积指数表明品种耐密性较差;高密度条件下的SPAD值相对较低,合理密植对提高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有较大的作用;根据产量与密度的回归分析得出产量y与密度x关系方程为y=-18.251x2+253.92x-30.56,R2=0.9485,得知吉单631种植7.0万株/hm2,最高产量即852.58kg/亩。明确当地种植吉单631,要确保实际收获7.0万株/hm2,是达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进行吉单631不同密度对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9.0万株/hm2的产量高,分别为12 523.44、13 571.71 kg/hm2。考虑降低种子费用,玉米生产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吉单631的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该结果可为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安宁河流域不同生态区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粳稻品种在不同生态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重,而穗长变短、有效穗教、穗粒教变少;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呈变好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蛋白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玉米氮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玉米品种吉单361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00、300 kg/hm~2时,玉米抽雄吐丝期及生理成熟期较其他处理提前1 d;氮肥施用量过低,使植株全生育期叶绿素含量较低,且生育后期快速降低,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在施氮量为2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3 026 kg/hm~2;各处理之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以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百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44-150
在典型棕壤地块开展耕作试验,研究大花生品种(鲁花11、花育22和中花24)和小花生品种(BL、花育39和日本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免耕、耕翻20 cm(以下简称耕翻)、耕翻20 cm+起垄8.5 cm(以下简称耕翻起垄)的响应差异,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产量与品质特性及籽粒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小花生品种对耕作方式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小花生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不显著,但免耕与耕翻起垄相比显著降低大花生产量。耕翻起垄处理下,以大花生产量较高,鲁花11单产(指666.7m~2产量,下同)最高为366.3 kg,小花生BL各耕作方式下单产为148.5~170.7 kg,总体低于其它品种。花生蛋白质产量和产油率,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在小花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花生则表现为耕翻起垄处理显著高于免耕,且同一处理不同品种总体以鲁花11、日本花生表现较高,BL最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含油率下降0.67%。同一品种的花生出米率、百粒重,在三种耕作处理下除中花24、花育39外均没有显著差异,出米率和百粒重以大花生较高,BL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单产与产油量、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含油率、出米率、百粒重呈曲线关系,即在花生单产低于300 kg时籽粒蛋白质含量、百粒重、出米率均总体随着产量增加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含油率则呈下降趋势,超过此产量临界值时均维持在一定水平或略低。  相似文献   

18.
以30个玉米新组合为试材,分别在海城(辽中南)、铁岭(辽北)、阜新(辽西)、凤城(辽东)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比较不同生态区品种的产量差异,分析产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点的生态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产量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2)各生态区的产量依次为:海城铁岭阜新凤城。(3)吐丝期和灌浆期日均温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吐丝期降雨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吐丝期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吐丝期的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两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从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  相似文献   

20.
杨菁  迟德钊  吴昆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73-14577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栽培措施对青稞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昆仑12号青稞品种为试材,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青海省西宁市和门源县两地青稞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和播种量3项栽培措施应用水平的量化关系。[结果]西宁市各试验因素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播种量,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氮肥施用量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强,最佳栽培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和播种量分别为77.250~114.450 kg/hm2、35.100~52.650 kg/hm2、150.000~187.500 kg/hm2;门源县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种量、氮肥、磷肥,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对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氮肥施用量和磷肥施用量,最佳栽培措施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播种量分别是49.050~99.600 kg/hm2、44.100~65.700 kg/hm2、262.500~318.750kg/hm2。[结论]为青藏高原青稞高产优质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