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科研人员研究比较了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他们先后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  相似文献   

2.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近期汉中和安康监测菌核病菌核萌发情况,结合油菜品种抗性、油菜花期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预计油菜菌核病在该省陕南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多万亩,但部分感病品种或偏重发生。鉴于油菜盛花期与病菌子囊孢子释放期基本相吻合,会出现在3月下旬,因此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南通市通州区油菜普遍进入开花盛期,此时既是病菌侵染油菜花瓣,从而导致油菜发病的主要时期,同时又是适期用药,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今年油  相似文献   

5.
<正>一、连作1.连作方式分为两种连作,也叫重茬,是指在同一地重复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种植方式。连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叫单一作物连作,例如连年种植小麦—花生,第二年种植油菜—花生,就是花生的连作;另一种叫复种连作,如南方地区连续多年的肥(绿肥)—稻—稻就属这一类型。西瓜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1~2年后,如果再连续种植,在其开花结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萎蔫"放痨"现象,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油菜在同一地里连续种植2~3年后,菌核病就容易大发生,油菜茎秆会被菌核病的病菌"吃空"而枯秆折秆,最后倒伏,连作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正> 我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据调查,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多年来本市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使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普遍产生了抗性,而且表现为高抗水平,每666.7m~2用25%多菌灵 WP200g,适期用药一次,其防病效果只有20%~30%,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在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和开发出了对抗性油菜菌  相似文献   

7.
南充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d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50%多菌灵100g/667m2 2次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本地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细菌CHB101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菌丝形态,以及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与抑菌能力相关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油菜菌核病菌在CHB101菌和其浓缩培养液作用下,菌丝出现细胞壁渍解、细胞质凝聚成颗粒状并外渗、侧面产生圆形小孢子等相同形态变化;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越强,对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越强。初步结论,CHB101菌抑制油菜菌核病的能力与其胞外几丁质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的影响,油菜茎秆开裂现象发生比较普遍,造成一些地方菌核病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开春后的这一阶段,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生特点: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油菜病残体中越冬。每年10~12月,土壤湿度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长出菌  相似文献   

10.
<正> 开春后雨水增多,油菜田间荫蔽度加大,如果排水不良,湿度增高,会诱发菌核病的发生。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保证畦沟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早春油菜适时适量施用春肥,有利于加快油菜生长发育,促进油菜春发。但不能偏施重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料,促使油菜茎秆坚硬,增强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0A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核背景条件下,不育系由于雄蕊不发育,雌蕊柱头在开花前外突,致使花瓣较难展开和推迟脱落,在中断或减少油菜菌核病病菌的传播媒介方面类似无花瓣油菜。该不育系在与保持系两行相间种植的情况下,不育系病株率比保持系至少减少51.08%,病情指数至少减少65.11%。这种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在油菜F1杂种生产中可减轻菌核病的为害,稳定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菌核病是由腐殖营养型寄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引起的一种广谱性病害,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菌核病的危害及发病原因;病原菌和寄主的互作机制,包括核盘菌侵染油菜的途径、方式及油菜通过植物激素(JA/ET和SA等)介导的信号转导以及MAPK信号途径诱导防御基因表达,合成降解真菌细胞壁的酶类,植保素与木质素、酚类化合物、硫苷、生物碱等抗病次生代谢物抵御核盘菌侵染;生物防治、无花瓣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菌核病防治技术;抗菌核病油菜育种研究进展四个方面对油菜菌核病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了菌核病及其抗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解释菌核病分子机理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油菜种衣剂剂型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引罡  钱晓刚  彭义  马国瑞 《种子》2003,(4):38-39,92
利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而得的壳寡糖为基本成分,配以化肥、微量元素及防腐剂等成分,进行混合,调制成较稳定的胶体溶液后拌种,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壮苗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33%~9.67%,增产以增加每角果粒数为主。壳寡糖拌种可明显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3个油菜品种的防治率分别为34.19%~44.1%。室内测定,较高浓度的壳寡糖(0.5~0.75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壳寡糖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烂秆病"、"搭叶烂"等,是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只要是种植油菜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病,而且每年发生的情况不一样,轻重不一样。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经常发生,油菜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从苗期到  相似文献   

15.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菌核病是江苏省油菜花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综合一系列相关因素分析,预计全省油菜菌核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沿江、苏南和沿海地区达偏重发生。3月下旬江苏省油菜由南向北陆续进入盛花期,各地要切实打好以菌核病为主的油菜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治措施:今年江苏省油菜南北生  相似文献   

17.
及时地开展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关键。阐述了南阳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具体的农业防治措施,为南阳市油菜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乃生 《种子科技》2011,29(7):30-32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相似文献   

19.
<正>据全市各区(县)调查,综合当前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天气预报、全市油菜品种布局以及常年菌核病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约110万亩,发病高峰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针对油菜菌核病在全市可能流行的态势,重庆市种子管理站要求,各区(县)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加强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浙油50’油菜菌核病入侵扩散与灾变流行规律,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发病调查等方法,研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结果表明:机直播油菜播期迟、密度大有利油菜菌核病发生,植株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萎蔫枯死为15天左右,自然菌丝入侵总体潜育期为8~17天,发病率可达13.0%,病情流行基本呈线性上升扩散规律,开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流行期,其病情流行呈Logistic函数模型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