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2.
利用1981-2013年嘉兴地区6个地面观测站大风资料,分析嘉兴地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嘉兴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的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及副高边沿影响产生的。受地理位置影响,平湖的大风日数远远多于其他几个县。嘉兴地区平均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平湖市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嘉兴地区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存在12年的短周期和32年的长周期,目前处于大风日数偏少期。 相似文献
3.
4.
5.
6.
通过统计分析循化县2001-2016年的大风(瞬时风速≥17.2m/s或风力≥8级)资料,弄清进入21世纪最近16年的循化县大风气候规律及特征。为大风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1971—2010年茶陵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茶陵县近40年大风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茶陵县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967 d/10 a,近10年转为非活跃期。主导风向季节性差异明显,春、秋、冬季盛行WNW风和NW风,夏季SSW风加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茶陵县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多波动型,第1峰出现在3月,第2峰出现在7月,第3峰出现在10月,最少月为9、11月,大风主要集中在3—5月。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19,(10)
<正>随着海岛旅游业和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石城岛、王家镇、庄河港区域自动站建站以来风观测资料,分析了两个海岛和港口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海洋大风发生规律和特征,同时对基层海洋气象服务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海水养殖,渔业生产、港口交通及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海上大风更是影响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的主要杀手。随着海上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利用石城岛、王家镇、庄河港辖内区域自动站风观测资料,通过对各站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的发生规律和特征对比分析,为海上大风的 相似文献
11.
12.
<正>随着海岛旅游业和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石城岛、王家镇、庄河港区域自动站建站以来风观测资料,分析了两个海岛和港口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海洋大风发生规律和特征,同时对基层海洋气象服务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海水养殖,渔业生产、港口交通及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海上大风更是影响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的"主要杀手"。随着海上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利用石城岛、王家镇、庄河港辖内区域自动站风观测资料,通过对各站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的发生规律和特征对比分析,为海上大风的 相似文献
13.
14.
《农业灾害研究》2014,(7)
利用宁夏中卫市辖区4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该地区≥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中卫市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与1961—1994年各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明显增高,尤其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中卫市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明显减少。中卫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中卫市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0—2017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永川大风时空分布规律、极端性特征及其天气学背景,为大风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永川出现了58次大风过程,风向以NNW或N为主,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河谷地带.(2)四季皆有大风出现,4月、5月、8月大风较为频繁,主要出现在凌晨前后、傍晚前后.(3)非单站型较单站型大风偏多近40%,非单站型在午后到夜间易发生,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单站型02—07时最多,集中在永川中部偏北一带.(4)每年均有9级以上大风出现,区域性最强大风过程为2013年4月5日(A过程),城区最强大风过程为2015年5月10日(B过程),均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5)对比A、B过程,相同点在于高空有深厚低槽东移过境重庆,地面有冷高压发展,永川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不同的是,A过程是受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差造成的梯度大风,B过程在高空为槽前西南气流,地面上有热低压发展,出现了混合性大风. 相似文献
16.
17.
为深入探讨保定雷暴大风的形成机理和提前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1日发生在保定东部及雄安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冷池是直接触发机制;探空曲线存在上下两个自由对流高度LFC; 雷暴大风出现在最强负变温与正变压前侧锋区;雷暴大风位于高能舌附近的能量锋区;边界层弱冷平流有利于水平锋区的形成与加强。整层MPV2负值的增大、高低空垂直螺旋度的耦合,构成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典型模式。此次过程是发生在高空槽前的雷暴大风天气,高低空系统的配置和不稳定条件比较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依据地面中尺度系统至少可以提前10—20 min发出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1999年伊犁地区8个气象站大风观测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和山南的大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伊犁地区大风的年平均日数6~22 d,河谷西段的霍尔果斯大风日数最多,随着地势的抬高,河谷东段大风日数逐渐增多,山南昭苏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少;河谷大风日数集中在4~6月,山南多在5~7月出现;39年内伊犁地区大风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河谷大风日数在1989年发生突变,山南1982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伊犁地区大风的高发期,河谷为下午17:00至午夜1:00,山南为下午16:00至傍晚21:00;河谷60%的大风持续时间小于30 min,山南85%的大风持续时间小于30 min。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