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玉米小麦套作从种植技术、栽培形式、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讲述栽培技术,让农民容易掌握种植技术,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四两玉米”的主要种植制度是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套作三熟。采取小麦,玉米宽窄幅布局利用多收小麦和玉米的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小麦,玉米窄行套种与农业机械之间的矛盾,试验研究了加宽小麦,玉米套种行距,改进农业机械及其栽培配套技术,为实现小麦,玉米套作机械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晓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08-108,113
鲜食玉米套作春小麦,下茬复种秋白菜生产,属于高效种植模式。在单位面积中,鲜食玉米与小麦形成0.8m∶1m占地套作。玉米种植为垄作,小麦为畦作,玉米、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下茬复种秋白菜。改传统农业1茬种植为3茬种植,实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集约经营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辣椒产业。武城县依托山东省农科院(武城)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复合种植模式,形成了“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2年全县推广“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共310亩,亩均产小麦、辣椒、玉米分别为502、2 250、250 kg,亩净收益4 500元,是“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3倍。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薯套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花单作生产模式因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考虑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采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对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和小面积示范的棉薯套作漫灌、棉薯套作滴灌、马铃薯-玉米复种3种新型种植模式开展了综合评价。以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和棉花单作为对照,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HP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对5种种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棉薯套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生态效益仅次于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但是,社会效益在5种模式中却是最低的,指标值仅为0.068;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表现最好,而经济效益指标值仅达到棉薯套作模式的35.4%。就综合效益而言,3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棉花单作和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比棉花单作模式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倍,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次之。在适当提高棉薯套作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后,棉薯套作滴灌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豌豆套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小麦豌豆套作6个处理和小麦单作2个处理,测定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小麦豌豆套作相比小麦单作提高了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小麦产量;到成熟期,小麦24粒、豌豆15粒套作处理(W2P3)各项指标的达到最大,其产量是3 181.38 kg/hm~2。从土壤养分和小麦理论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全磷含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与豌豆套作处理改善了土壤养分,从而提高了产量,且以W2P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尤其以当地小麦为原料生产的河套系列面粉久喻盛名。但是.近年来市场价格的走势导致单种小麦及小麦套玉米面积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小麦套种玉米的经济效益.在巴彦淖尔市黄灌区小麦套玉米种植结构基础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于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农麦2号与内单314套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是贵州山区旱地的主要耕作制度,通过对套作模式的分析比较及综合效益评价,总结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既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又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良种选择、精细整地、双行聚垄套作、科学施肥、强化中耕管理和适时收获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物轮作方式产量效应模拟与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田间轮作试验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 ,采用作物生长模型 DSSAT3和 AL MANAC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作物轮作方式的产量效益 ,提出了轮作耗水系数、轮作耗氮系数和轮作经济收益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并应用于作物轮作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评价 ,得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和银川平原区的最优轮作方式分别为“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小麦→小麦—谷子→玉米”三年四熟制和“小麦 /玉米→小麦 /玉米”套作一年二熟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  杨文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7-1960
[目的]进一步完善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技术要点。[方法]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茎粗和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株高随密度的变化存在品种差异,贡选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乐豆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比叶重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贡选1号在套作条件下产量高于乐豆1号,但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为16.5万株/hm^2,高密度下减产严重;乐豆1号的耐密性较强,最适密度为16.5万~21.0万株/hm^2。[结论]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常年有可耕种田地近6667平方千米,在春玉米收获后到小麦、油菜播种前的空闲时间长达70~80天。尽管不少地区在春玉米之后开始连作、套作种植秋大豆,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致使秋大豆的单位产量并不高。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春玉米连作、套作秋大豆展开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常年有可耕种田地近6667平方千米,在春玉米收获后到小麦、油菜播种前的空闲时间长达70~80天。尽管不少地区在春玉米之后开始连作、套作种植秋大豆,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致使秋大豆的单位产量并不高。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春玉米连作、套作秋大豆展开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玉米、小麦立体栽培是中国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立体栽培的主要类型,但目前的冠名极不规范。赋予其简明、专一和规范的冠名。是正确认识和准确表迭概念的前提。文章依据玉米、小麦立体栽培的种植方式是“套”不是“间”、科学术语是“作”不是“种”、主套作物是玉米不是小麦的3个观点,提出了“玉米套作小麦”的规范冠名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曲周县后老营村农业生产的较优种植体系并设计更好的种植体系,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该村主要作物的种植体系及其水肥资源利用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西瓜套作体系的水肥资源利用率最高,小麦-西瓜-玉米间套作体系的经济效益最好,棉花-西瓜套作体系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未来可以基于这2种种植体系重新设计新的种植体系,从而在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小麦、半夏和玉米的多种间套作模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以小麦窄-宽-窄行的方式套作半夏,虽然小麦减产0.45%,但套种的半夏生长健壮;夏玉米与半夏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半夏播量为480 kg/hm2,与玉米品种晋单63号、郑单958宽窄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佳,半夏及玉米产量较高,该模式纯收益比小麦、玉米轮作高出2.7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8.
玉米套作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玉米、红薯争地矛盾突出;玉米与红薯间作病害加重;玉米产量不稳定;作物间作不协调等。为了更好地发挥玉米套作的增产增收效果,应重点研究玉米套种对红薯、大豆等作物的影响,同时根据套种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实现玉米套作与红薯、大豆等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协调发展。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玉米套作对红薯、大豆等作物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春玉米体系套作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并且探索套作玉米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最适施氮量。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0,150,300,450 kg/hm2),2个种植模式(春玉米单作和冬小麦/春玉米)。结果表明,整个生育过程,套作玉米相较于单作玉米表现出氮素积累优势,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套作玉米氮素积累量达到最大;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逐渐降低,但套作玉米仍较单作玉米表现优势;成熟期套作玉米籽粒的氮素积累量较单作玉米显著增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套作玉米的叶片贡献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其他套作玉米施氮处理。套作玉米具有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优势,合理施氮可促进套作玉米叶片氮素向籽粒转运。  相似文献   

20.
山东小麦玉米两茬套作和平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小麦玉米套作改平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积温、日均气温、年降雨量,灌溉条件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建立了自然条件模型和社会技术经济模型,以桓台县为为例,分析了套作改平作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