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目前,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将以往脱贫攻坚中的成熟经验借鉴、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实现更高层次的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两个一百年"中的其中一个奋斗目标。为确保到2020年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相互融合对我国实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相关事例进行了相应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以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有效延伸,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为新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法对新疆X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民生领域政策、衔接机制、农民主体意识、战略实施主体、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编速递     
正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1]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各个角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对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作战任务,又放眼长远为全面脱贫后的工作提出奋斗目标,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之年,意味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化。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长效脱贫机制的建立和根本破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有重大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其衔接转型的制约因素,对如何解决二者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主要人才战略包括:健全党管乡村人才工作格局和领导机制;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增量提质行动计划统筹各方资源;实施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等。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把人才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和全局性的任务,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抓手,河南省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9.
2020 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更是从脱贫攻坚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农村职业教育成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寻求对策以发展高质量的农村职业教 育,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农村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该文从脱贫攻坚、乡村产业、农民增收、民生福祉和乡村治理等5个方面回顾了丹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情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以助力丹阳市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脱贫攻坚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乡村振兴才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为实现这一目标,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剖析乡村振兴实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从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机制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下的脱贫攻坚之路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片段,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备的前提和基础、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是脱贫攻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机遇和改革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抓脱贫谋振兴的坚实保障等方面做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开局,但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国家战略与总抓手,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新时代为背景,研究"三农"工作中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与基础,两者在内容任务、作用要素、实现路径与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要注重点与面、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将脱贫攻坚战工作融入到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减贫和乡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扶贫成果举世瞩目.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21年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落实乡村振兴的后扶贫时代,要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脱贫人口稳定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以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水城县为例,详细梳理了贫困...  相似文献   

17.
张寅  张君法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61-263
2020年是我国打赢新时代全面脱贫攻坚、践实乡村战略之振兴及全面建成新时代小康社会之年,我国新时代现代化共建之路与乡村繁荣振兴密不可分.新时代矛盾的不平衡表现在乡村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积极结合我国乡村真情实况,以中国共产党统筹实施乡村振兴之战略方针意见,融克坚脱贫与乡村振兴为紧密续联、互通相促的统一,明目标之定位,找方法之正途,架起横向之梁,对标战略原则,丰创实情内涵,将纵向之柱筑牢,建立新时代下我国乡村战略推动发展下的"四梁八柱",固牢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坚实新拼图,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了崭新图景,"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农民权益保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为农业农村发展献计献策,《农业展望》现征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宅基地""种业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专题稿件。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了崭新图景,"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农民权益保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为农业农村发展献计献策,《农业展望》现征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宅基地""种业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专题稿件。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的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前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旨在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打下牢固的基础。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脱贫攻坚时期的关键内容同乡村振兴时期作比较,从而进一步明晰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内容。通过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关键内容,明确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产业升级、激发主体动力和加强党的领导这四个方面是二者有机衔接的策略与路径,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从根本上都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这个最大的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这个最大的不充分问题,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两者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