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  相似文献   

2.
对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lis(Hendel))危害柑橘的田间调查表明,该虫在温岭市主要危害当地柑橘早熟品种"早熟(宫川)蜜柑"为主;1年发生6~7代,主要危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危害柑橘橘果于11月上、中旬达危害高峰;失管的橘园成虫量高,橘果危害严重.采取性诱剂诱杀、清洁橘园、药剂防治等防控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控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4.
<正>大葱蓟马以成虫和幼虫刺吸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灰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畸形,卷曲,表面弯成一舟形,那么如何防治大葱潜叶蝇呢?发生规律: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山东6~10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8~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以成虫越冬为主,也可以若虫在大葱、蒜叶鞘内侧、土块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调整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棉铃虫发生规律的改变。通过3年定点、定量、定时用杀虫灯、杨枝把、性诱剂诱集,以及喷雾法进行化学药剂田间药效比较,研究了棉铃虫在石河子的发生规律,比较了3种诱集技术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筛选了适宜本地大田使用的药剂,为当地棉铃虫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代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7月2日,二代成虫羽化期在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7月22日—8月3日。通过3种诱集法比较,越冬代性诱剂监测、1代成虫用性诱剂监测用杨枝把防治,2代成虫用杨枝把监测,杨枝把和灯光诱集防治效果更好。田间化学药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美除及NPV等生物制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临潼是我国六大石榴产区之一,随着该地区石榴品种不断丰富,近几年,西花蓟马对该地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石榴品质和产量。文章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方法,通过对比4种粘虫板诱集效果和3种药剂防效,对临潼石榴花期西花蓟马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蓝板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普通蓝板次之,花型黄板和普通黄板诱集效果不及蓝板,但花型黄板略优于普通黄板。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6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微乳剂1 000倍液混合配制防治西花蓟马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强,在第三天防效可达85%以上,第七天防效可达97%以上。因此,本研究建议使用安全无污染的粘虫色板日常防治西花蓟马成虫,药剂可对其他虫态进行使用或作为备选、应急使用。  相似文献   

7.
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在香蕉园中普遍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筛选到更多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本文采用滤纸药膜法,进行了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咪对香蕉花蓟马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57 mg/L、0.86 mg/L、0.98 mg/L、1.57 mg/L、1.66 mg/L和13.48 mg/L,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LC50值为分别为0.57 mg/L、0.81 mg/L、1.03 mg/L、1.79 mg/L、1.96 mg/L和33.45 mg/L。6种杀虫剂中毒死蜱、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香蕉花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农三师小海子垦区利用性诱剂监测桃潜叶蛾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上旬,终见期在10月下旬,全年共发生6代,在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基本上都有成虫发生,约每月发生1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尤以7月、8月成虫发生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河北省科技厅近期发布《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2014年第一号)》,其中包括以下多项植保农药类科研成果:1.冀东玉米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单位名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评价单位名称:唐山市科技局课题研究明确了冀东地区玉米蓟马发生为害规律:(1)冀东地区玉米蓟马的种类为:禾蓟马、黄呆蓟马和稻单管蓟马,以禾蓟马为优势种;(2)确定了冀东地区禾蓟马的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6月20日左右;(3)禾蓟马的为害与玉米播期以及年际间气候的变化有关。筛选出防治玉米蓟马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测报和防治苹小卷叶蛾,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苹果苹小卷叶蛾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陕西省礼泉县苹果苹小卷叶蛾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每年各代成虫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有世代重叠现象;在苹果树高度为1.0~2.0 m范围内的不同位置,通过性诱剂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在苹果树离地1.5 m处分布的成虫数量最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性诱剂对苹小卷叶蛾成虫进行诱杀时,可根据实际操作方便及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苹果树离地接近1.5 m高度的位置,以便获得更好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4:00—8:00时段,其中在4:00—6: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  相似文献   

11.
<正>为研究可为郑州地区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科学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日前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制作的不同诱捕器诱捕郑州桃园的梨小成虫,研究了其发生动态、危害特点、对诱捕器的选择性及诱捕器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郑州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6代,其中3、4世代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第1、2世代间界限明显,后面4个世代存在明显世代交替;梨小以幼虫危  相似文献   

12.
1.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最佳时期是越冬成虫和1代成虫盛发期,即1、2代幼虫孵化期,此期害虫抵抗力弱,活动范围小,较为集中,十分便于防治。如果等到潜伏类害虫钻入叶片和果肉内或世代重叠的时候才用药,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效。2.用药前的准备先将瓶内药液充分摇匀,用少量的水将其稀释成母液后,再加水至所需浓度,搅匀后才能使用。3.喷施时要周到、细致大多数鳞翅目害虫的卵产在叶片背面,初龄幼虫从背面咬小口潜入叶内为害,而灭幼脲类药品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的合成,害虫受药后,不能合成新表皮,以至蜕不下皮而死亡。因此喷药时不允许…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发生情况。据植保部门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园调查发现,在芒果幼果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蓟马、红蜘蛛,其他病虫轻发生。1.炭疽病。近期气温较高,在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将有利于该病发生流行。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嫩梢和幼果上。2.蓟马。持续的干旱天气将继续有利于蓟马的发生,并且世代重叠,幼果期为害将加重。3.红蜘蛛。果园虫量有的高达10头/果,一般47头/果。4.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痛害("软鼻子病")。这几年在  相似文献   

14.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中川智之  郭见早 《茶业通报》1991,13(4):48-48,47
茶园中所指的螨类是指神泽叶螨,由于神泽叶螨嗜好危害茶树新芽,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神泽叶螨的天敌类,已知的主要有长刺钝绥螨、食螨蓟马、瘿蚊、隐翅虫等。一般认为这些种类中最早研究应用的为长刺钝缨螨,特别是在静冈县较大范围内发生,且已成为抑制神泽叶螨发生的主要天敌。比长刺钝缨螨发生稍少的为食螨蓟马。食螨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雌成虫约0.8毫米,雄成虫比雌成虫稍小。前翅的茎部、中部和近先端处有3对褐色斑纹,全体上有6个斑点,由此称为六点蓟马,体色呈黄白色,幼虫刚孵化时呈半透明的白色,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成为黄白色。蛹包括前蛹、后蛹在内地呈乳白色,其步行活动较缓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合欢羞木虱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对合欢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危害特征合欢羞木虱在江苏地区,一般每年发生3~4代,且世代重叠较明显。合欢羞木虱是以褐色或黑褐色成虫虫体在树木的树皮裂缝、树洞、土缝、杂草、和落叶等处越冬。翌年开春,当合欢叶芽开始萌动时,越冬的合欢羞木虱成虫经过补充营养就会产卵于叶芽的基部或梢端上。以后的各代合欢羞木虱成虫则会将卵分散产于叶片上。合欢羞木虱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8.6%拌福乙种衣荆均对蓟马平均防效在78.72%~59.22%之间,1:50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而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在74.53%~54.65%之间,1:50和1:55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3qo敌委丹种衣剂和90%拌种灵原药等对照药剂.结论: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其最佳用量为药种重量比1:(50~55).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叶旺盛生长期)防控对象:健身壮株,预防干旱、杂草、灰霉病、茎腐病、葱蓟马等,防治葱蝇(葱地种蝇)、霜霉病、疫病、蓟马、豌豆潜叶蝇(豌豆植潜蝇)。防控措施:(1)查田护膜,增温促长,预防干旱。(2)利用害虫的趋性,在田间设置灭蝇纸诱杀成虫。(3)适时灌水,防止干旱,提高成活率。(4)及时清除、烧毁田间及其周边杂草,降低虫口基数,减少虫源。(5)对于前期未能采取药剂泡根灭葱蝇的洋葱田,应在葱蝇成虫羽化高峰期至产卵初期,选用80%  相似文献   

19.
正为明确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防治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抗性风险及抗性稳定性,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芸豆浸药法,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初羽化雌成虫进行连续筛选获得抗性种群,根据抗性现实遗传力计算公式分析西花蓟马对上述3种杀虫剂的抗性风险,预测了其抗性发展速度,并测定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30代抗性筛  相似文献   

20.
秋天,常会发现盆栽的菊花植株嫩梢发生扭曲、畸变现象。粗看以为是菊花染病,其实是一种名为亮蓟马的害虫为害所致。亮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昆虫,体黄色,雌虫体长1.1~1.2毫米。其成虫和若虫多集中在菊花叶正面为害,叶背面很少。被害新叶向正面卷曲、皱缩;叶变黄至褐色,而且变硬,手碰易断裂。在解剖镜下观察,可看到很多黑色的排泄物。如不加防治,菊花植株将生长缓慢,嫩头不能结球开花或开花质量低劣,严重时甚至停止生长。对亮蓟马的防治应多种措施相结合,以药剂防治为主。可选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