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的毒性机制,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氟铃脲、虱螨脲对2种果蝇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其在亚致死浓度LC_(10)、LC_(20)下对2种果蝇体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氟铃脲和  相似文献   

2.
正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  相似文献   

3.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高效生物源农药,探究其对烟蓟马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棉田采集并室内稳定饲养的烟蓟马为供试虫源,用浸叶法测定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蓟马若虫的毒力,选择活性好的3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并在这3种生物源农药亚致死浓度(LC25)剂量处理后测定烟蓟马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1)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蓟马的毒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1 mg·L-1、0.274 mg·L-1、1.479 mg·L-1。(2)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每666.7 m2用2 g、4 g、6 g的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0 g的5%(质量分数,下同)多杀霉素悬浮剂处理,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优于1.3%苦参碱水剂和对照药剂30%噻虫嗪悬浮剂各剂量的防效。(3)LC25剂量处理烟蓟马48 h后,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的烟蓟马体内P450、GST和CarE活性升高,苦参碱和多杀霉素处理后CarE活性升高,噻虫嗪处理后P450和CarE活性升高。【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毒力较高,可用于防控棉田烟蓟马;CarE可能参与了烟蓟马对多杀霉素和苦参碱的解毒代谢,3种主要解毒酶可能均参与了烟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解毒代谢。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蚜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敏感度情况,采用浸叶法研究田间10种常用杀虫剂对大豆蚜的敏感度测定,得到药剂对大豆蚜LC50值和相对毒力指数,并于2010年对大豆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的大豆蚜对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的抗药指数分别为6.99倍、5.47倍和4.42倍,目前黑龙江省大豆蚜还没有对其他各常用药剂产生抗性,只对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有极轻微抗性。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6种常用农药和2种常用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抑菌效果最好。供试药剂的MIC、复配药剂联合毒力及其对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0%福.克种衣剂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比例范围为(200~400)∶1,且联合毒力指数在150.11%~197.94%,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安全,最佳复配比为(200~300)∶1。室内接菌条件下与田间小区防治试验表明,福.克与戊唑醇复配剂适宜药种比为1∶(50~60),对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达95.17%~95.62%,田间达95.13%~95.55%。  相似文献   

7.
正为明确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捕食性天敌巴氏新小绥螨和害螨截形叶螨的毒力,评价两种农药的安全性,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巴氏新小绥螨和截形叶螨的LC_(50)值,并计算了两种农药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防治烟蓟马(Thripstabaci Lindeman)的高效生物源农药,探究其对烟蓟马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  相似文献   

9.
正据北京市植保站通报,为了完善东亚小花蝽的田间应用技术,该站技术人员选取了常用的12种杀虫(螨)、杀菌剂,采用试管药膜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目前已明确了8种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毒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虫脒、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东亚  相似文献   

10.
<正>为明确7种常用杀螨剂对花生上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差异和防治效果,并为不同优势种群的防治提供高效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杀螨剂对两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二斑叶螨成螨的毒力最高,LC_(50)  相似文献   

11.
正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背飞虱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科研人员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在18~32℃下环氧虫啶对白背飞虱的毒力、白背飞虱蜜露量以及酯酶(EST)、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3种解毒酶的比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小时LC_(50)分别为0.38mg/L和2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  相似文献   

13.
<正>为更好地防治柑橘全爪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唑螨腈(0.818mg/L)、丁氟螨酯(4.645mg/L)、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了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对朱砂叶螨成螨毒杀活性较高,半致死浓度(LC_(50)值)分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86~1987年测定了河南省12个产棉县、市棉田朱砂叶螨对当前主要杀螨剂的抗性水平和多种农药对抗性叶螨的毒力水平.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已对三氯杀螨醇和氧化乐果产生抗性,各棉区基本处于抗性上升阶段.其中对三氯杀螨醇的抗性相对倍数较高,LC_(50)和LC_(95)值分别是相对敏感品系的1.72~8.26和3.47~17.67倍.从抗性品系对23种农药的感受性看出,朱砂叶螨已形成对硫磷高抗品系,抗性倍数达466.8倍;对磷胺、久效磷等也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对甲氰菊酯、PP321、克螨特等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三环锡、Nissorun、毒死蜱、来福灵等有较好的杀若螨作用,对卵的抑制作用以Nissorun为最强,其次为浏阳霉素和杀虫脒.  相似文献   

16.
一株对美国白蛾高毒力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基因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为进行有效地控制,筛选出了一株对其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YW-8是从黑龙江伊春市土壤中通过抗生素筛选法分离到的一株形成小菱形晶体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利用PCR-RFLP对其基因型进行鉴定,并采用浸液法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菌株HYW-8含有cry1Ab、cry1E基因和一种未知cry2基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美国白蛾具有很高的杀虫毒力,LC_(50)为7.4×10~5芽孢/mL,低于标准菌株HD-1。因此,HYW-8对防治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Cry1Ab蛋白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了果蝇体内的Cry1Ab蛋白含量,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前10天内Cry1Ab蛋白在果蝇体内不断累积,果蝇体内的AChE、SOD和GSH-Px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抑制,SOD和GSH-Px酶活性的抑制程度随其体内毒蛋白含量的增高而降低,AChE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则随之而升高;但10天后果蝇体内Cry1Ab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其体内3种酶的活性均随体内毒蛋白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该研究表明Cry1Ab蛋白在果蝇体内具有富集效应,并且其体内Cry1Ab蛋白含量对其体内SOD、GSH-Px、AChE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柑橘全爪螨是重要的柑橘害虫之一,对多种化学农药已产生抗性。为合理选择防治药剂,更好地防治该害虫,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选择7种药剂采用改进浸叶法,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唑螨腈(0.818mg/L)、丁氟螨酯(4.645  相似文献   

19.
<正>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三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石河子周边加工型辣椒蚜虫发生规律并筛选出适合的防治药剂。对石河子周边辣椒田蚜虫种群发生动态进行定点调查,并采用室内浸叶及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7种杀虫剂对蚜虫的毒力及相对防效。结果表明,5月17日至9月6日是辣椒蚜虫种群发生与危害期,6月24日至7月15日是发生高峰期。7种供试药剂中,烟碱·苦参碱毒力最高,LC_(50)值为0.001 mg/L,吡蚜酮毒力相对较低,LC_(50)值为0.318 mg/L。各药剂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烟碱·苦参碱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啶虫脒吡蚜酮。药后7 d,5%啶虫脒2 000倍液、0.3%苦参碱4 000倍液、25%吡蚜酮2 000倍液防效分别达到90.9%、90.4%和97.0%,均显著高于其它4种药剂,5%啶虫脒2 000倍液与0.3%苦参碱4 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0.3%苦参碱4 000倍液、5%啶虫脒2 000倍液和25%吡蚜酮2 000倍液适用于新疆加工型辣椒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