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草莓质量安全潜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了"健壮栽培、清洁管理和绿色防控"3大关键10项技术及草莓质量安全管控"5个强化"对策,形成了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并在浙江省草莓主产区推广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设施草莓质量安全风险调查与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北京市5个区县的12个设施草莓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101个样品、53种农药残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风险因子的取样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设施草莓质量安全生产现状及风险因子的检测结果,对克百威等53种因子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及对策措施研究,还对其中18个样品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探讨了草莓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草莓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良好的适口性,是现阶段水果市场上的高档水果之一。在江苏省徐州市,草莓种植技术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初步完善的设施草莓绿色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基于此,以徐州市设施草莓绿色安全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从基地选择与规划、种植流程及要点、质量管控等多个层面入手,对徐州市设施草莓绿色安全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磺胺类兽药广泛应用于水产与畜禽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汇总中长期调查数据,对深圳市不同人群的磺胺类兽药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深圳市食用农产品相关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深圳市2016-2020年水产与畜禽类产品中磺胺类兽药的检测结果,结合居民膳食调查数据,应用相对...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生产菌种安全分析及管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系统地对我国生物有机肥产品中使用菌种进行了汇总分析,摸清了主要生产菌种的使用情况,对重点关注的生产菌株进行了菌种分类复核鉴定、溶血反应测试和毒理学实验,评估了菌种的生物安全风险现状,确定了菌种风险等级,明确了25种禁用的生产菌种,提出了风险管控建议,并对施用生物有机肥后葡萄、桃和京白梨等水果有害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和安全性评价,为从源头上把好生产菌种质量安全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草莓是辽宁省优质特色果品.为了提高设施草莓的生产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通过实地调研、定点跟踪和样品检测验证结果综合分析,从园区选择、种苗选择、定植前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贮藏等方面总结了辽宁省草莓安全生产管控技术.列出了草莓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推荐使用的农药.分别简述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  相似文献   

7.
对西藏设施草莓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日光温室草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芽枯病、根腐病和叶斑病。其中,优势病害为灰霉病,病株率达9%~22%。西藏设施草莓病害生较普遍,存在潜在的流行性风险,栽培中应注重实时监测,合理用药。同时,应注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和病害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管理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治理修复及安全利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促进快速、经济、有效的风险管控技术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初期阶段的广阔应用,本文在明确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广义和狭义内涵属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工程控制、制度控制和监测自然衰减等狭义风险管控技术的技术原理、工程应用和适用条件,剖析英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控体系并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实际建立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支撑下的风险管控模式,最后针对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基础薄弱、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和风险管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总体布局,对于推动我国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提高场地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湖南省某地区轻度污染农田土壤对稻米中重金属累积特征、生态风险评估、污染源及贡献率等基础研究数据,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农田中对应的土壤及水稻样品,分析了Pb、 Cd、 Cr、 Cu、 Zn、 Ni、 As、 Hg 8种重金属含量及相应的理化性质,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中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运用回归方程建立了水稻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经验预测方程。结果表明,该轻度污染区稻田土壤中Cd是首要污染物,对区域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为45.96%, Hg次之,综合贡献率为38.79%,其余元素不构成主要污染风险。稻米中Cd的平均值为0.25 mg/kg,超过限值,其余7种重金属平均值均低于限值。稻米中重金属累积主要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r、 Ni、 Cu、 Zn等重金属主要源于背景因素,同时也与矿产资源开采及农业活动有关;As、 Hg污染主要源于居民活动及养殖废水排放;Pb主要与交通活动有关;Cd污染来源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将对指导该区域耕地质量提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控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管理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治理修复及安全利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促进快速、经济、有效的风险管控技术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初期阶段的广阔应用,本文在明确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广义和狭义内涵属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工程控制、制度控制和监测自然衰减等狭义风险管控技术的技术原理、工程应用和适用条件,剖析英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控体系并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实际建立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支撑下的风险管控模式,最后针对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基础薄弱、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和风险管控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防、控、治、管”四位一体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总体布局,对于推动我国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提高场地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展地块后期管理是保障人居安全及彻底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环。针对污染地块调查与风险评估、修复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各阶段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修复后地块存在污染物浓度反弹和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等可能风险,有必要开展污染地块修复和风险管控后期管理研究。为此,基于欧美国家污染地块管理经验,综合考虑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要求,确定了需开展后期管理的地块类型,分析了后期管理过程中长期监测、运行维护、制度控制及回顾性评估4种措施的重要作用,初步构建了污染地块修复和风险管控后期管理框架体系,明确了长期监测对象与目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与周期,运行维护内容,制度控制措施,回顾性评估要求及后期管理的终止条件。实施后期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体现,将为污染地块修复和风险管控后的安全再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草莓乙草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使得多地草莓行业遭受重创,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严重受挫。本文从多维度解析草莓乙草胺事件,运用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剖析草莓乙草胺事件的成因,探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了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在设施草莓中的消解动态及其最终残留量,结果显示,氟啶虫酰胺在设施草莓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为C=0.107e~(-0.05t), T_(1/2)=13.863 d。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2 000倍液使用氟啶虫酰胺防治草莓蚜虫,7 d间隔期后膳食风险值都1,草莓中的氟啶虫酰胺残留对不同消费群体膳食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淮南典型矿区不同年龄沉陷塘水体5种微量元素Mn, Ni, V,As和Cr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旨在为采煤沉陷区微量元素风险管控、沉陷塘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测定水样的微量元素Mn, Ni, V,As和Cr的含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析法识别微量元素的来源,同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1)沉陷塘水体微量元素As和Cr的含量符合中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元素Mn, Ni和V的含量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之内。(2)不同塌陷年龄沉陷水体微量元素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青年矿>老年矿>中年矿,随塌陷年龄增加,研究区沉陷水体微量元素含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不同年龄塌陷水体通过饮水途径摄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不同年龄塌陷水体致癌元素(As, Cr, Ni)成人和儿童年均致癌健康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青年矿元素As的致癌风险值相对较大,接近USEPA限值。[结论]受采煤活动影响,煤矿开采初期,沉陷水体微量元素浓度较大,应做好敏感微量元素治理和安全风险管控;随塌陷年...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2018年市售水产品地西泮残留状况及其风险进行了调查分析。以超高压液相串联Q-Exactive高分辨质谱仪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对上海市流通的水产品分别筛查与验证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去甲地西泮残留情况,并对不同品种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7%的阳性样品的地西泮与去甲地西泮残留量低于1μg/kg。上海市售水产品样品中检测到地西泮及去甲地西泮残留主要存在于鲫鱼、草鱼等淡水产品中,其残留量均极低,但未来仍有必要对水产品中地西泮残留的来源进行研究,对其残留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对其使用进行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与影响驱动因子,为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湟水河流域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法构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耦合ArcGIS 10.6,Fragstats 4.2,GeoDa 1.20讨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驱动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 ①草地和耕地是湟水河流域的优势地类,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城市扩张是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先增后减小,生态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表现出负相关性。③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高程是导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分异的主导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有增强效应。④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效应。可根据海拔梯度将湟水河流域划分为重点管控区、严格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结论] 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是湟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生态风险空间管控区应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土地利用优化管理与用途管制在生态风险调控中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对新发布的GB 2763-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涉及草莓、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比对发现,涉及草莓的限量标准有125项,其中108项限量标准有配套检测方法,登记农药的限量标准增加到17种,核实修订了嘧霉胺和甲氰菊酯限量标准及阿维菌素和嗪氨灵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针对当前存在的限量标准数量不足、生产用药和登记农药限量缺、配套方法不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扶持农药登记,加快制定草莓产品的限量标准,并补充完善相应的检测方法,推动出台一律标准限量,为草莓质量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有机肥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有机肥产品由于原材料成分复杂及来源多样,存在潜在的菌种生物安全、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等风险。本研究调研了全国8个典型省市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采集51个样品,测定了5种重金属和11种抗生素残留;汇总分析了农业部实施肥料登记管理以来1 207个生物有机肥产品生产菌种使用情况,并对重点关注的62株生产菌株进行了菌种分类复核鉴定、溶血反应测试和毒理学实验,评估了菌种安全和生物有机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现状;从加强风险管理、标准制修订和深入科学研究3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风险是区域景观受多种风险源长期干扰的累积结果。立足风险发生的“历史-现期-未来”动态视角探讨景观生态风险分区管控策略可为优化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借鉴。为科学认知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格局,继而制定空间分区管控策略,研究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风险动态管控需求,构建了“历史-现期-未来”时空动态视角下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分区框架,并以江阴市为例,探讨其风险变化的时空过程、演变特征、未来趋势及差异化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伴随城市化演进,江阴市耕地减少12.76%,建设用地增加13.53%,景观类型转化剧烈、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其中,耕地和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程度较严重,而建设用地集聚分布态势显著。2)江阴市生态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低风险区集中分布在北部水域及乡镇建设用地核心区,高风险区分布在南部水域、沿江地带及乡镇建设用地扩张边缘区。3)基于风险的动态变化过程,江阴市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类型可划分为维持型、升级型、缓和型和波动型。继而,依据风险现状和未来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的风险控制需求与风险走向,细化具体的防范区,不同区域在风险防范紧迫性、管控重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成景观变化“历史-现期-未来”视角的风险评价和管控框架有益于从时空动态全过程理解城市化地区景观与外界干扰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风险管理及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状况,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利用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02个点位的表层(0-0.5 m)和下层(1.5-2.0 m)土壤样品,测定10种重金属(As,Be,Cu,Pb,Ni,TI,Zn,Cd,Cr和Hg)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并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情况。[结果]①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但6.9%,24.5%,25.5%,37.3%和63.7%的采样点土壤中As,Cu,Pb,Zn和Hg浓度超过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整体处于尚清洁到轻度污染状态,分别有11.8%和3.84%的表层区域与2.64%和0.63%的下层区域土壤呈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②表层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89.9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Hg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③土壤中Ni,Cr,Be和TI浓度主要受成土母质风化作用的自然源控制,Pb,Zn,Cu,As和Hg主要受交通运输源和历史农业活动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源对表层土壤中的As和下层土壤中Cu也有相当比例的贡献,而表层土壤中Hg更多受到除交通运输源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源影响。[结论]后续土地利用过程应注重Hg的生态风险管控,并提高对外来交通源引起的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