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明确提出"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这些文件的制定与印发,不仅回答和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和"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而且还把新型职业农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和要求,从职业道德和民主法治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应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乡村现代生活方式与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农村现代科技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民主自治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者。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围绕"爱农"精神、"懂农"能力、"强农"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等方向展开。因此,需要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具体路径主要有:在培育内容上,注重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在培育方式上,强化培育方法与措施的精准性;在培育体系上,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培育管理上,建立制度引领与政策扶持相协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现状,静宁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立足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亟需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农业(机)院校要抓住机遇,发挥师资、专业技术和成果优势,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农"问题,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农村的急切呼唤。明确了农业高职院校的优势是对口的培育资源、适用的培育形式、丰富的培育经验,强调应当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天职,理念跟着培育走,专业朝着培育靠,内容围绕培育转,模式顺着培育创,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快车道上大有作为,为服务"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创新新型农民培育模式,加速苏南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组织形式、培训模式和培训形式等方面,提出构建符合苏南地区枇杷果农生产特点的"模块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并通过绩效评价和保障措施来确保模式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江阴市农干校在多年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培育方法,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1.1管理上规范运作。江阴市领导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成立市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实调整百人讲师团、进行任务分解和职责分工、签订培训协议、并建立检查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市政府安排的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农业技术信息平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优势及作用,以期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曲阜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生产经营能力为核心,规范、扎实开展培育,强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为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丹县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探索研究"一训三育"培育模式,即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突出建好基地实训育、用好师资帮扶育、优惠政策鼓励育的"三育"措施,在"育"字上下工夫,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亦开始发育成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怀 《甘肃农业》2016,(7):51-5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为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需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就要求有一支"技术过硬、热爱三农、热心农民培训"德才兼备的培训师资队伍。本文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但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严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全面提高务农农民的素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历史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农民技能与素质的提升是必备条件之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就要大力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4.
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核心问题.从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农民收入结构非农化趋势等三个方面阐明江苏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需求.以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五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阐述了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顶层设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训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营建优良的政策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广校"半农半读"涉农中专采取灵活学制,培育学历农民教学模式,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之一,它对改善农村劳动力学历结构,培养"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较好的社会影响。从规划建设、师资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形式、考核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办好农广校涉农中专学历工作,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业后继有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背景,如何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解决"今后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种地为谁",深入研究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扶持和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临颍县是2013年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是2014年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临颍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结合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实际,以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传统农民走出身份束缚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剖析了培育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路径,围绕"培育谁"、"如何培育"、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以及完善扶持措施建立长效机制4个方面展开,对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北京市密云县2012年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完善选拔、培育、扶持、服务机制,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力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1目标明确化,打好培养基础结合密云产业发展特点,明确了"在发展产业中催生新兴职业农民,依靠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产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