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珠 《农学学报》2020,10(2):45-49
为了探讨弱感光杂交稻‘元丰优86’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对其进行密度、施N量和施K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施N量会延长全生育期;增加施K量会提高株高;提高密度会增加有效穗,增施K肥、N肥有效穗也会有所提高;提高密度和施N量都会减少每穗粒数;提高施N量结实率也会有所提高;对千粒重的影响微弱。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N量和施K量。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优化措施,每公顷插18.05万~24.56万丛,施K2O 64.3~116.7 kg,施纯N 76.9~137.9 kg。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Ⅱ优125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Ⅱ优1259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有效穗、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9 3、0.734 9、0.572 0、0.292 0.为了探讨Ⅱ优1259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叶龄、密度和施氮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5~5.8叶移栽,每公顷插21.75万~29.55万丛,施纯N 122.3~207.4 kg,施K2O 56.8~200.9 kg.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金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金优2155进行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施N量2项措施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量的作用都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施N量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负互作效应。综合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的作用,3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是叶龄>施N量>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措施是:4.3~5.2叶移栽,每公顷插19.61万~26.13万丛,施纯N量140.1~182.6kg。据N、P、K、有机肥配施试验,增施N、P、K会不同程度增产,以N、P、K配施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会增加有效穗,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教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的减少,千粒重保持不变.③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影响最大,对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次之,穗粒数和千粒重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其余产量构成要素则下降.④秩龄、密度和施氮量3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云粳26号获得高产的最佳秧龄为40 ~50 d,施纯氮量为270 ~ 300 kg/hm2,栽插密度为40 ~ 50万丛/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密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种植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种植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万/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 384.3 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万~270万/hm~2、施N量220~260 kg/hm~2或者基本苗210万~260万/hm~2、施N量210~27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制订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移栽秧龄试验表明,在秧龄11-27d内,移栽时秧龄越小。越有利于前期分蘖的发生;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减少,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产量以秧龄11d处理最高,随着秧龄增大产量下降,但11d与15d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故生产中应用秧龄以11—15d为宜,不宜超过19d,在适宜范围内以尽早移栽为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肥料2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肥料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3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104/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384.3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270×104/hm~2、施N量220~260kg/hm~2,或者为:基本苗210~260×104/hm~2、施N量210~270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粳稻春优84为材料,通过播种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秧龄(20,25,30,35,40 d)和氮肥(1500,1875,2250,2625,3000 kg N·hm-2 5个氮素水平)多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移栽秧龄和氮素施用量对春优84各生育期干物质累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优84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相应推迟,生育期缩短,在5月10日播期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期推迟减产幅度加大;春优84在20 d秧龄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产量显著下降,秧龄增加会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产量降低。春优84的秧龄弹性较大,可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的潜力;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春优84成熟期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施氮量过多导致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产量降低。春优84在金华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0—20日,适期早播有利于产量提高,移栽秧龄以20~25 d为宜,超过25 d产量减产明显,最佳施氮量为2625 kg N·hm-2,过量施氮容易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济麦22为材料,探讨基施氮肥量对高播量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施氮肥量对高播量小麦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以N240、N270 kg/hm~2产量表现较好,其具有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阶段性干物质积累量,但N270 kg/hm~2的氮肥利用效率显著低于N240 kg/hm~2.因此,基施氮肥量为N240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本地区高播量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龙特优92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特优927是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探讨龙特优927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开展种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经计算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种植密度为30.873~32.075万丛/hm~2,施纯氮量149.49~165.78 kg/hm~2,施纯钾量83.385~96.615 kg/hm~2,施纯磷量68.517~121.012 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杂交水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施氮量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有负效应;栽插密度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增加有负效应;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比施氮量效应更显著。【结论】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甬优1540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实现水稻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kg/hm~2,栽插密度25.5万蔸/hm~2,产量高达9.63t/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的影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为55.2×10~4个/hm~2、施N量为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为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结论]产量11 2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10~4~60.1×10~4个/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最优设计,对两系稻两优多系1号进行密度、秧龄、施N、K肥用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的技术措施是:每公顷插14.8 ̄28.1万丛,秧龄32 ̄33d,施纯N96.9 ̄167.7kg,K2O147.5 ̄169.8kg。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增产潜力,更好地促进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明118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5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为:移植叶龄7.7~7.9叶,插植密度21.09万~22.59万丛/hm^2,N肥施用量168.49~176.7kg/hm^2,P2O5施用量84.26~90.64kg/hm^2,K2O施用量96.98~102.86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产量为导向,通过施氮量的调整,探寻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响应,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指导农业生产。于2018年在邯郸市邱县梁二庄镇高产试验田,在密度为63 000株/hm~2的种植条件下,分别设置施氮量为0(CK)、N1(140.10 kg/hm~2)、N2(182.13 kg/hm~2)、N3(224.16 kg/hm~2)和N4(266.19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以基施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的比例各占50%。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逐渐增加,而果穗秃尖长度则逐渐缩短;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不同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以及产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增加氮肥的用量,则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变化不明显,且施氮量为224.16 kg/hm~2与266.19 kg/hm~2的各项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不同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与增产率比较分析发现,N3处理与N4处理的增产率间差异不显著,但N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4处理。因而,在该试验条件下,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4.16 kg/hm~2)的效果最佳,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与产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以紧凑耐密型玉米品种嫩单1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设置4个施氮量:0(N0)、120 kg/hm~2(N1)、240 kg/hm~2(N2)和360 kg/hm~2(N3)。探究栽培密度与氮肥施用水平对耐密型玉米品种嫩单18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特性、氮素转运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对千粒重、穗粒数、产量、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显著;增加种植密度,同一施肥水平下嫩单18的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降低,花后氮素同化量对子粒的贡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对子粒的贡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低密度种植情况相反,表明高密度条件下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对提高玉米产量的贡献较大。因此,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能够更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提高群体的光能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综合玉米子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嫩单18的适宜栽培模式为密度75 000株/hm~2、施氮量24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杨慧菊  蔡双元  陈勇  晏丽慧  张忠林  海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07-13308,13369
[目的]研究湿润育秧过程中不同移栽秧龄对滇杂35(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滇杂35移栽的最佳秧龄,为其合理栽培及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湿润育秧不同移栽秧龄(30、35、40、45、50、55、60 d)对滇杂35的秧苗素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增加,滇杂35苗期白根减少,大田期分蘖增长渐缓,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适当的秧龄移栽有利于滇杂35的生长发育,以40~45 d的移栽秧龄为最佳,其分蘖能力最强,生育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无早穗现象,能够获得高产。秧龄过小(30~35 d)或过大(50~60 d)都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提高。[结论]在昆明,湿润育秧移栽时,滇杂35的最佳秧龄为40~45 d。  相似文献   

19.
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 000 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 kg/hm~2。  相似文献   

20.
1978~1996年,以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载栽叶龄、每穴某秧量和施氮量的差异不显著,而栽插密度和最适有效穗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品种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品种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已知品种着粒数就可确定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