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发生规律该病从小麦分蘖到小麦黄熟均可发病,一般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2月至3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3月中旬发病平稳,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病菌最早可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拔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相似文献   

2.
2019年,舞阳县小麦茎基腐病突,调查分析突发原因、与其它根部、穗部病害的识别,找出预防为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衡水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从种植品种、春季降雨量、耕作栽培制度、农民防控意识等几方面分析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衡水市本地实际,总结了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要认真精选良种、生态防控、药剂拌种等具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侯智 《新农业》2022,(1):13-14
济南市的小麦茎基腐病近五年来已从新发性病害逐渐发展为常发性病害,病情逐年加重,发生范围迅速扩大.本文通过分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小麦抗病品种、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存在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科学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从去年小麦生长后期在我县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小麦生长周期,期间,我们从耕作模式、品种、肥水、药剂等多个方面进行试验探讨。5月10-20日,受孕穗期多雨天气影响,调查发现个别地块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新发生地块白穗率一般在5-10%,严重的地块白穗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魏县张二庄镇发生面积640亩,2019年在魏县的张二庄、沙口集、前大磨等乡镇村均有发生,呈现逐年加重趋势,由零星病株,扩展为成片发病,再扩展为连片发病,面积发展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渭南市小麦茎基腐部分地区呈重发态势,本文从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的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及其防效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当地的小麦茎基腐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青枯病、根腐病、晚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茎基腐烂病害。近年来,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从而导致该病在吉林省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连年为害,逐年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不断加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日趋明显。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也是中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茎基腐病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具有严重危害,可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产,品质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根据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病源及发病原因,结合田间调查,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拌种药剂筛选试验,探索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常规剂量1.5倍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小麦的生产。为保证当地小麦生产,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多年试验、观察,并向上级对口单位请教、学习,摸索出适合当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方法。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方针,采用播种前深耕深翻土地的方式,将前茬作物秸秆和杂草深埋至土层30 cm以下,阻断了病原菌与作物接触,同时深埋能杀死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病原菌;隔行秸秆还田,减少秸秆还田数量,从而减少菌源;实行轮作,切断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链;适时推迟小麦的播种期,创造不利于致病菌侵染的环境;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对小麦茎基部喷施药物等多种方法在小麦各个管理环节实施。经过农户的实际应用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刘营伍乡小麦茎基腐病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近几年对小麦生长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在不少地区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已成为黄渤海地区小麦生长时期的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山东省自2015年发现零星危害以来,该病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不断加重。2021年全省发生面积已突破1200万亩,遍布15市123个县(市、区),仅在莱州市64.19万亩的小麦中,茎基腐病发生面积就达到3万余亩,病株率为10%~60%,部分地块几近绝产,省内其他管理粗放的重发地块白穗率达30%~50%。  相似文献   

14.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呈重发趋势。在土壤深耕深翻、适期晚播及早春返青期喷药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对该病有相对较高防效的新型包衣药剂,探索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小麦茎基腐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效最好,为77.01%,其余2个处理分别为63.00%和61.00%。从产量上来看,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610.64、605.93 kg/亩,二者小麦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其次是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为591.66 kg/亩,3个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6.11%~19.83%。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形成的小麦病害,具有土传的特征。患病小麦中还会生成真菌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茎基腐病在世界各地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及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小麦茎基腐病在枣庄地区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和试验,总结了该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分析了秸秆还田等影响因素,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田间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复合侵染性的土传病害,假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均可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的发生.病原菌一般从小麦植株根部及茎基部侵入,与不同田块土壤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直接关系.在免耕田中,病原菌存在于地面或土表,病原菌从茎基部或茎基部以下的位置侵入,在植株残体密集的地方,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19.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g)等多种病原菌综合侵染引起的、世界性的、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小麦产区危害呈逐渐加重趋势。为小麦茎基腐病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种类与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抗性遗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小麦茎基腐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地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人们生产生活均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小麦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小麦病虫害问题随之凸显,不仅会制约小麦产量的提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麦生产质量,致使小麦种植效益降低。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危害较大、蔓延较快的土传病害,可造成小麦减产25%左右。因此,要充分了解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减轻茎基腐病对小麦生长造成的影响。基于此,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展开综合论述,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