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3S"技术对慈利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行监测,调查了全县石漠化现状及其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石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第一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0 222.40 hm~2,第二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5 354.30 hm~2,第三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0 037.88 hm~2。实践证明,经过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土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对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卢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00-202
以环江县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监测和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环江县岩溶土地在监测间隔期内的石漠化状况、石漠化程度、演变类型、变化原因等动态变化情况,得出环江县岩溶土地石漠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遏制,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师宗县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家德  吕向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51-252,254
介绍了宣威市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为基础,介绍了广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综述了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及程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变化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石漠化防治的林业对策。  相似文献   

6.
茂兰保护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布和成因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的特点、成因以及石漠化的危害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丙国 《北京农业》2012,(33):68-70
介绍了湖南省新宁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的技术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认真调查了新宁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为新宁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分析土地石漠化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平坝县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对2008年ALOS数据、2009年SPOT 5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背景数据进行图像辨读解译一系列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坝县非岩溶区面积为37 818hm2,石漠化土地26 684.5hm2,潜在石漠化土地11 267.8hm2,非石漠化土地2 4129.4h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7.86%、26.71%、11.28%和24.15%。按行政区划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马场镇、乐平乡、齐伯乡、白云镇、高峰镇及城关镇。按地形划分,石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峡谷地区,且沿河、湖地带性分布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喀斯特石漠化分布较多的地区云南县域尺度石漠化分布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子,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人口数量(0.278)农业生产(0.223)工业活动(0.187)经济因素(0.123)气候因素(0.080)土壤因素(0.044)地形地貌(0.043)植被因素(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地利用方式、采矿挖煤、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陡坡耕作是石漠化形成的核心驱动因素;云南省中、高山地区是石漠化最为集中的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达280.3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7.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及耕地类型下石漠化面积分布最广,为184.6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4.1%。从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来看,过度樵采和毁林(草)开荒造成的石漠化面积最多,程度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将石漠化土地划分为4个等级。在分析石漠化土地现状特征、植被退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壤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也是极其敏感的。针对贵 州岩溶峡谷地区石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定位监测样地选取在石漠化典型地 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于2012 年7 月至2013 年4 月采用动态气室法(Li鄄8100,USA) 监测了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治理前后石漠化程度监测数据分析,定量评价了石漠化对区域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可为定量评价石漠化对土壤 碳汇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关联性, 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碳排放量越低,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样地土壤碳排放量约为非石漠化的1/2;2)非石漠化土地 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石漠化土地土壤呼吸则不再遵循植物生长的季节顺序发生变化,土壤呼吸随季 节的这种变化规律被打破;3)区域碳排放变化量与石漠化治理效果有关,20052010 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 施石漠化治理后,区域土壤呼吸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了41 800 t,相当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岩溶区增加了 31郾92 t/ km2 。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积32038.14km^2,占幅员面积的38.9%。本文以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现状为背景,以喀斯特地形、坡度和植被盖度三项指标对重庆市石漠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石漠化敏感区分布范围与辖区石灰岩山地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诱发重庆市土地石漠化的原因及其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石漠化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特点出发,探讨建立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选取西畴县兴街镇内土地为研究区,利用TM影像资料提取植被覆盖度、基岩出露率2个关键因子信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地形坡度、居民点分布、道路距离分布等因子,量化评价因子分值、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开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高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266.25 hm2,占68.8%;中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120.02 hm2,比例为31.0%;低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0.91 hm2,比例仅为0.2%。评价结果经野外校核,准确率达86.7%。基于遥感(RS)与GIS的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用于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项目选址指导是科学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及流域分区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罗甸县石漠化面积为103479.6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35%,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83%),明确了罗甸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罗甸县石漠化的危害。根据石漠化现状及分布,其防治分区以流域、主要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及防治方向、区域资源条件为划分依据,并采取二级分区等级系统将石漠化综合防治分为4个大区(其中包括11个小区),并对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尤其是贵州地区。近年来,贵州土地开发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基岩裸露面积增大,这些问题直接加速石漠化的形成,严重威胁到了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寻求贵州土地石漠化治理对策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分布的现状及危害,然后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最后研究其治理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农民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笔者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TM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数据,结合地面调查与GIS技术提取广西都安县的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选取该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离民居点和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定量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发生率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人口密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人口密度对石漠化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经济密度对石漠化的产生具有普遍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对石漠化的影响明显;离民民点和道路越近,人类活动强度对石漠化的影响越大。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在离居民点和道路距离的第一个缓冲区内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0.
吴良林  周世武  郑士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87-11790
以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为例,应用基于回归统计的气候模型,结合DEM/GIS提取高程、坡向等气候地形因子,计算获得研究区山地气候空间分布数据,并结合桂西北2008年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土地石漠化与山地气候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桂西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发生率随年均气温升高呈平缓增大,并随年均降水量增大呈较快速增大态势;在主要的年均气温区内,河池市的石漠化发生率从29.4%变化为34.4%,变化幅度为5.0%,而在主要的年降水区中,石漠化发生率从18.2%变化为42.8%,变化幅度为24.6%,降水量因子对石漠化的影响大于气温因子。桂西北土地石漠化与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