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银杏内生细菌对萝卜软腐病的防病作用,通过块根接种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对萝卜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共获得8株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Hy11抑菌作用明显.对生防菌株Hy11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并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菌株Hy11,研究该菌株在萝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萝卜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对萝卜块根和幼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9%和66.7%;对萝卜幼苗的促生率达113.28%.经鉴定,菌株Hy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标记菌株Hy11-gfp在喷雾接种银杏叶片后0~3 d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10d后保持相对稳定;其在萝卜的根、茎和叶中均能够定殖,在根中的定殖数量最高可达1.2×104 CFU/g.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38株白菜根际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拮抗放线菌26B,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26B初步鉴定为链霉菌。该菌除菌发酵滤液对供试的白菜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及3种马铃薯黑胫病菌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菜软腐病菌抑菌直径达到23.97mm。萌发试验表明,白菜种子经26B除菌发酵滤液浸种后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鲜重显著增加。采用浸根法测定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软腐病菌荧光标记菌株BC1-gfp在白菜根部定殖量的影响,浸根处理后48h,白菜根上BC1-gfp的数量达到2.3×109CFU/g;未从26B除菌发酵滤液与BC1-gfp菌悬液混和处理(体积比10%)的白菜根上检测到病原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14%和20%的土壤中,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效分别达96.0%和89.8%。上述结果表明,链霉菌26B是一株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将链霉菌26B应用与土壤水分管理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软腐病是大白菜生产上主要发生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通常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从北京房山区大白菜软腐病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菌株KC20,其在LB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在半选择性培养基CVP上产生典型的杯状凹陷。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侵染引发的大白菜软腐症状与田间大白菜软腐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利用果胶杆菌属特异引物Y1/Y2可扩增出预期大小为434 bp的目的片段;ITS-PCR和ITS-PCR-RFLP结果发现,KC20与P.carotovorum菌株带型均不相同。KC20的16S rDNA基因完整序列与已报道的标准菌株P.aroidearum SCRI 109T(JN600323)的相应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该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KC20与已报道的P.aroidearum菌株聚集,并形成了明显的P.aroidearum类群,基于pmrA基因序列和基于果胶杆菌8个看家基因(acnA、icd、gapA、mdh、mtlD、pgi、proA和rpoS)的MLSA-多位点序列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引发北京地区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株KC20为果胶杆菌P.aroidearum。人工接种条件下,KC20还可侵染马蹄莲、虎眼万年青、马铃薯、鳄梨、西葫芦、胡萝卜、生菜和芹菜等植物;该菌株具备在37℃以及含有7%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能液化明胶;可利用棉籽糖、纤维素二糖、蜜二糖,不能利用异麦芽酮糖、D-麦芽糖、D-阿拉伯糖、D-山梨醇、菊糖等。大白菜软腐病新病原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的发现加深了我们对该病害的了解,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4—2015年,在中国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等省的黄瓜茎叶上发生了毁灭性的细菌性软腐病,造成了黄瓜产业严重的经济损失。黄瓜叶片、茎、叶柄和果实表面出现流胶;茎基部呈深褐色进而出现湿腐。受侵染的黄瓜叶边缘出现黄斑和湿腐症状,并逐渐扩散至叶片中心。从受侵染组织中分离出45个细菌菌株,在形态学特性鉴定、生理学、生物化学和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将病原体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证实,分离菌株是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is(Pcb)],病原菌归入进化枝II。重新分离获得与原始菌株相同的菌株,证实了分离菌株的致病力。寄主范围测试表明,该菌株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目前为止,这是对Pcb引起的黄瓜软腐病——这一对黄瓜生产具有重要经济影响的病害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辣椒内生菌BS-2在白菜体内的定殖、促生和防炭疽病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在白菜体内定殖、促生和防病作用表明:①用抗利福平标记BS-2r株浸种、浇灌土壤和涂抹叶片等方法接种,菌株均能进入白菜体内,并可在其全生育期内定殖;②菌液浸种24h后播种20天,其苗的鲜重比清水对照增加了91.20%~138.04%;③菌株对白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不同时间接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有所不同,以叶表面喷雾接种菌液后,立即接种病原菌的防效最好,其第3天和第6天的防效分别达95.12%和46.71%;而对接种菌液之前已接种病原菌的处理无防病效果.④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S-2 菌株不仅可在白菜体内定殖传导,而且对白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同时对炭疽病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叶盘法筛选到1株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的芽孢杆菌N22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用N22菌株的16S r DNA序列与其相关种属进行比对,其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都具有100%的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N22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及解淀粉芽孢杆菌聚在一个枝上。经进一步克隆了该菌株的gyr A基因序列,其比对结果中相似度高的菌株中只出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其Query cover达到91%。因此,该菌株最终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解淀粉芽孢杆菌N22菌株的田间防效显示,当发酵液菌体孢子含量为10~7个/m L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76.94%。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区种植的朝鲜蓟(Cynara scolumus  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地上部分从外层叶片开始逐步枯萎,随后根部和主茎杆的髓部腐烂变褐,最后整株枯萎。从田间感病朝鲜蓟茎杆的病健交界处用NA培养基分离,获得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HNXDT001~0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征分析,同时对HNXDT002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系列菌株在NA培养基上均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稍突起,有光泽,半透明。在显微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2~8根周生鞭毛,革兰氏阴性。10个菌株通过针刺法接种均可导致朝鲜蓟茎杆、胡萝卜、辣椒、白菜、土豆、番茄和莴苣茎杆软腐,经科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果胶酶基因片段测序(分别用16S rDNA通用引物16SF/16SR和果胶酶基因引物Y1/Y2扩增)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JF721958)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菌株ATCC15713 (GenBank Accession No. U80197)序列同源性高达99%;果胶酶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JF721960)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PC1菌株(GenBank Accession No. CP001657)序列同源性为93%。结果表明:朝鲜蓟细菌性根茎腐烂病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广东省惠州市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病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0个马铃薯品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在LB平板上菌落有透明和不透明2种形态;除葡萄糖发酵阳性、对链霉素和青霉素具有抗性等特征不同外,BP-hd-1、BP-hd-2、BP-hd-3和BP-hd-4菌株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的其它生理生化特征均相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与短小芽胞杆菌AI-Khrj18(KY123871)、ML270(KC692158)、NCTC10337(LT906438)和ARD21(KX023236)的相似性为100.0%;4株菌株的gyrB基因序列均与短小芽胞杆菌AUEC29菌株(HM585095)的gyrB基因相似性最高,为99.7%~99.8%。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短小芽胞杆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接种菌株BP-1后20个马铃薯品种的发病率均为100.0%,表明该病原菌对马铃薯有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的问题,本研究以活体防治效果为指标,筛选更加有利于田间应用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病害发生严重地块的健康黄瓜植株根际中的细菌菌株,再利用双层培养法筛选到6株黄瓜细菌性软腐病菌拮抗菌株,最终通过喷雾接种法筛选得到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ZF390,其防效可达77.94%,且该菌株能够有效抑制8种病原细菌的生长,抑菌谱广。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鉴定菌株ZF390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ZF390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发酵液菌体浓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可达2.94×109 CFU/mL。菌株ZF390是一株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防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B9601-Y2在LB平板和离体植物组织上均能有效地抑制软腐病原菌的生长;淋灌Y2-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际、根、茎、叶等组织内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cfu/g组织;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生防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治效果最佳,为62.23%,仅移栽生防苗与移栽普通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效分别为28.87%与49.48%,大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46.58%、47.52%及109.37%。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能够有效防控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甘蓝软腐病离体接种后发病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甘蓝软腐病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发现,用浓度为6.4×10~8 cfu/mL的软腐病液体培养基悬浮液,采用针刺法接种苗龄为5~7叶期植株的离体叶片,接种后空气湿度为90%以上是最有利于软腐病发病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27份栽培甘蓝,发现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8份,耐病材料8份,感病材料8份。  相似文献   

13.
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活体组织筛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快速、高效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技术,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茎段材料、接种方式、菌液浓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建立芹菜茎段筛选技术,并采用所建立的筛选法评价28种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湿性粉剂对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芹菜茎段筛选法可较好地评价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的药效,即芹菜茎段一端在细菌性软腐菌液中浸泡20 min后自然风干,再于待测药剂中浸泡处理1 h,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70%~85%条件下保湿培养36 h后调查发病指数。采用该方法可快速从23种新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中筛选出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较高防效的IVF001、IVF002、IVF004、IVF015、IVF018、IVF021、IVF035、IVF041制剂,防效分别为81.70%、94.77%、83.01%、92.16%、84.31%、96.08%、80.39%和89.55%。芹菜茎段筛选法及室内盆栽法对5种已登记的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筛选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78。表明芹菜茎段筛选法可以有效代替盆栽筛选法,并对杀菌剂的药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半夏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人工栽培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上发现一种新的软腐病害,软腐症状常常表现在块茎上,高温高湿条件可导致叶面腐烂和整株死亡。为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软腐的半夏病株块茎中分离到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RF1~RF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性分析,同时对RF1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菌株均可经人工接种导致半夏、胡萝卜、马铃薯、番茄、黄瓜和白菜软腐。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4~6根周生鞭毛。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DNA中G+C mol%为51。RF1菌株的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M1菌株报告的序列相同点为99%,与该亚种另2个菌株(E161和441)的序列相同点达97%。结果表明,半夏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大白菜软腐病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对峙平板法分别从作物根际土、发酵池以及本实验室菌种库得到6株拮抗性较强的菌株ASR-12、ASR-23、ASR-31、ASR-54、ASR-55、ASR-150。在离体叶柄软腐防效试验中,采用注射接种法获得了拮抗性较强的3株拮抗菌ASR-12、ASR-23和ASR-150,48 h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7.64%、80.90%和70.79%。温室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菌株ASR-12、ASR-23和ASR-150防治效果分别为59.22%、59.21%和55.00%,显著高于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39.15%),具有很好应用前景。依据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菌株ASR-12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6.
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欢  徐进  王晓宁  张彤  许景升  张昊  冯洁 《植物保护》2020,46(5):309-315
由果胶杆菌属细菌Pectobacterium spp.引起的软腐病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分别采用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探究了11种常用的杀菌剂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菌株Pcc20181的离体抑菌效果; 采用马铃薯半薯接种法评价了供试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控效果。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均显示:11种供试杀菌剂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0.3%四霉素AS和3%噻霉酮WP离体抑菌效果最好, 抑菌圈直径介于0.13~1.47 cm, EC50介于1.695~44.363 mg/L; 新鲜半薯接种法测定结果表明, 11种供试杀菌剂中有8种对软腐病均有控病效果, 防效为33.33~92.50%。其中, 3%噻霉酮WP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效最高为92.50%, 随后依次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 (89.76%)、20%叶枯唑WP (58.81%)、0.3%四霉素AS (51.60%)。综合评价, 3%噻霉酮WP、20%叶枯唑WP和0.3%四霉素AS对马铃薯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贝莱斯芽胞杆菌B006是一株高效生防菌株,但其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防病促生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施肥条件下B006菌剂对娃娃菜生长及对软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14%、施肥量为3.57 g/kg土的条件下,播种时沟施5 g B006菌剂(菌含量为1×107 CFU/g),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