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丹参根腐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2.
芝麻多主棒孢根腐病是近年来我国芝麻产区严重发生和流行的芝麻新病害,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对芝麻多主棒孢根腐病病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及病害症状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和田间病害症状系统观察发现,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植株萎蔫,叶片自下而上黄化、干枯;植株早衰,蒴果不能正常成熟而死亡;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红棕色或红褐色,腐烂。病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芝麻根腐病菌的生长量和菌落形状有显著影响,在V8、CMA、ATCC、PSA、OA、PDA等6种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日生长量最大,气生菌丝较短、菌落致密,病菌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为28℃。病菌在pH值4.5~11.5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6.5时生长最快;病菌对碳源利用较为广泛,在以葡萄糖、木糖、麦芽糖、半乳糖、甘露醇、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均适宜生长,木糖为碳源时病菌生长最快;病菌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其次为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苜蓿根腐病病原具有高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方法]利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来自内蒙古赤峰地区的10个土样中分离得到91株放线菌。以3株苜蓿根腐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对分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获得5株对供试苜蓿根腐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编号为1-3-6、4-4-2、6-2-25、6-2-27、7-2-13,分别来自1号、4号、6号及7号土样,占分离菌株的5.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为解析三七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与土传病原菌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根系与病原菌孢子互作的方式研究三七根系对根腐病原菌茄腐镰刀菌F3(Fusarium solani)和恶疫霉菌D-1(Phytophthora cactorum)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方向的影响;收集三七根系分泌物并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分析根系分泌物中的成分;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中部分糖类、氨基酸类和长链有机酸对三七根腐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三七根系能显著促进茄腐镰刀菌和恶疫霉菌孢子萌发且对芽管生长方向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三七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酸类、醇类、糖类、氨基酸类、胺类、嘌呤嘧啶类、酯类、酮类和酚类等9类物质.其中酸类、醇类、糖类和氨基酸类是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且长链有机酸类(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和月桂酸)对根腐病原菌具有低促高抑效应,糖类(纤维二糖和麦芽三糖)和天冬氨酸可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促进病原菌菌丝生长,且纤维二糖和麦芽三糖能促进根腐病原菌孢子萌发,对镰刀菌孢子萌发的芽管具有趋化作用.[结论]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对芽管的生长方向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新农业》2017,(19)
针对目前锡林郭勒地区分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的局限,文章分析了降水时空分析的材料、方法以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影响的解决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庆阳市为例,分析了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开发陇东苜蓿品牌系列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加强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8.
锡林郭勒地区优质饲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优质、高产饲草料新品种引种试验,是锡林郭勒盟科技园区重要项目之一.其试验目的足改变当地青饲鲜草短缺的现状,为农牧民选择饲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发展农牧区畜牧业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9.
姚玉霞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4-22345,22410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对畜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对宁夏9个不同产地的陇东紫花苜蓿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盐池县的紫花苜蓿在供试样品中养分总体表现最好,其次为贺兰山农牧场等地区的紫花苜蓿,最后为永宁县等地区的紫花苜蓿。[结论]不同产地的紫花苜蓿在养分含量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养分含量来选择不同产地的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0.
6 d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在0、200 mmol/L Na Cl处理9 d后,采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了其根部蛋白组。最终每块胶中有超过900个蛋白质点被分离,采用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结合MASCOT软件在线检索,成功鉴定21个表达量发生1.5倍以上变化的蛋白质点,为19种不同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胁迫防御、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次生代谢、转录和翻译调控、信号传导和离子转运等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1.
琚慧媛  王嘉  李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3-964,1149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的可行性。[方法]设置玉米、紫花苜蓿单作和间作3种种植方式,间作玉米采用控根育苗移栽,测定玉米和紫花苜蓿的株高、产量。[结果]间作玉米缓苗期、株高较低于单作,但抽穗后两者的株高差异不显著。间作紫花苜蓿的株高低于单作。1年生苜蓿与玉米相互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参数,两者的实际高度相近时,紫花苜蓿具有较好的收获量,可以刈割。间作玉米产量达12 190.5 kg/hm2,比单作玉米低11.4%,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间作苜蓿的产量低于单作,但可以多次循环刈割。[结论]玉米、苜蓿间作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提高了综合效益,促进了辽北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拜城县胡麻大量发病死亡,经症状检查及病原菌分离、回接、鉴定,确认其为半知菌根串珠霉属的了Thilaviopsis basicola(Berk & Br,)Ferraris为害所致。此菌寄主广泛,已知有甘薯、烟草、棉花、胡麻等。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冬小麦返青期,山东单县冬小麦出现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毛细根上出现开水烫过的水渍状,造成了部分死苗现象,点片发生。为明确病原和有效防治该病害,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单县冬小麦根腐病(称为腐霉根腐病)由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冬小麦返青期,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的冬小麦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叶片出现萎蔫症状,植株矮小,生长不良,毛细根上出现似开水烫过样水渍状病斑,重者小麦根系及茎基部变褐。本研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冬小麦根腐病(称为腐霉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该病原菌菌落白色,菌丝发达,分枝繁茂。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腐霉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甜柿种植区出现个别单株发病,零星死亡的现象,随后该病害就从中心病株扩展到附近单株,发展形成发病中心;发病田块30%的甜柿植株受害,造成果农重大经济损失,随后几年期间,该病害呈继续上升趋势,为此对病害进行了诊断,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甜柿植株腐烂死亡的现象是由柿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ospyri(Syd.)Sun et Ge所引起的一种侵染性病害,该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张运国 《农技服务》2010,27(6):711-711
详细介绍了紫花苜蓿在石漠化地区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葡萄的根腐发生越来越普遍,发生树龄越来越趋于幼龄化,严重影响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大面积调查和应用研究,分析论述了葡萄根腐发生的主要原因,树体变化机理等,并通过大量实践应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以海藻为营养投入品并改善修复土壤生态环境并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同心轮纹状,灰白或灰黄色,产孢丰富;分生孢子梗较短,有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孢子大小为(7.5~20.0)μm×(7.5~11.5)μm。经形态学鉴定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rDNA-ITS序列与Monilinia fructicola的同源性为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腐病对华东山茶的观赏性影响极其严重,为明确华东山茶花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升华东山茶花期品质和观赏价值,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植物园华东山茶的花腐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华东山茶品种‘五彩’(C.japonica‘Wucai’)的病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其在PDA培养基上为白色菌丝,培养7 d长出黑色的分生孢子;将分离菌株回接于华东山茶品种‘五彩’健康花瓣上,接种后划破的花瓣病症较为明显,花朵失色变黄褐,严重时花瓣干腐或湿腐,并且产生分生孢子,与田间的症状一致;经过多引物(ITS、LSU、β-tubulin)合并系统发育分析,分离菌株与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ortugallica)聚集在同一分支。综上可知,引起华东山茶花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portugallica),这是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portugallica)侵染华东山茶花朵引起华东山茶花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