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疫情催"热"了农资直播,究竟"热"了谁?农民和经销商是否买账?农资直播热究竟为行业带来了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农资直播热为行业带来了什么?春耕用肥旺季,肥料厂商心里都"急",一急,时节不等人;二急,疫情之下,人下不去,肥料卖不动。据相关企业反映,今年春耕每天发货量与往年比,减少了近2/3的量,好的时候也只  相似文献   

2.
张琴 《中国农资》2020,(13):5-5
农资直播能否拉动销量?农民和经销商认可度如何?如何让直播更有效?疫情之下,今年农资行业当属直播最火,而且在持续升温。疫情催"热"了农资直播,行业内接受和认可度如何?农民和经销商反应如何?参与度如何?什么时间直播更有效?多长时间为宜?什么内容更受欢迎?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一系列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微信平台和重点电话采访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农资行业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农资生产运输受阻,基层门店开门受限,农化服务人员无法进村,农资流通企业销售和服务均遇到难题。在疫情倒逼之下,短短两个月,农资人也"变"时尚了,开直播、玩抖音、发快手、线上订货等新的方式层出不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顺势成为主流,加速了"互联网+农资"融合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本月的一件行业大事,就是中国农资传媒在"全国农资百佳优秀经销商"颁奖中,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样农资精英的表彰。活动前期先在全国范围"寻找懂爱的农资人"。为什么要寻找"懂爱"的人?为什么要表彰懂爱的人?只因为对"三农"工作,不爱,干不好!对农资工作,不懂,爱不好!提起爱,有人可能会觉得爱不就是一种情感意愿导致的意志行为吗?这谁不会呢?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件因为不懂爱、不会爱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大批有担当的农资流通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保供应,通过厂商合作、创新服务等方式,努力打通农资流通"最后一公里",保障了春耕农资的充足供应。2019-2020"红四方杯"全国百佳农资服务商推选活动,通过寻找那些疫情期间在农资保供稳价、服务农业丰产、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资服务商,以榜样力量鼓舞行业士气,引领农资人逆风前行。  相似文献   

6.
<正>战疫情,保春耕!这已经成为亿万农民和全体农资人的共同使命。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农资行业如何走好通往丰收的最后一公里,需要信念,需要担当,更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将农业生产推向"农资企业复工复产难、农资运输难、农资进村入户难"的艰难境地,疫情当道,迎难而上成为农资行业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农药行业带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严峻考验。疫情当下,农药企业在春耕农资保供和销售方面遇到哪些问题?此次疫情对后续市场行情和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与影响……围绕相关话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有关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近年来,传统的为农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生产需求,许多农资企业都在探索和努力。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互联网技术在为农服务中被激活,农资行业服务转型升级走出"纸上谈兵"。农资行业为农服务的新变化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对农资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转型升级能否成为新常态?对此,中国农资传媒开启中国农资"云服务"直播专场,通过与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笔者参加了一场由农业部门和肥料企业联合组织的"与种植大户面对面"业务洽谈会。会上,笔者有两点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感到种植大户对新技术、新农资、新农机的渴求;二是看到了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在服务大户方面,表现出的力不从心。会后,一位从事农资经营20多年的老农资告诉笔者,参加与大户面对面洽谈会,真正觉得自己落伍了,自己感到压力山大。他说,农资行业不是没有商机,而是商机无限;农资行业不是没有钱挣,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挣?时下,不少农资企业在喊农资经营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农资行业将进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农资行业作为为农服务的涉农行业,无疑是一个"接地气"贴近基层的行业,那么农资人就应该是最贴近基层的人。然而在一些无良之人的眼中,基层便意味着愚钝和寡知,他们假借农资之名行丑陋之事。农资行业的种种"负能量"尚未消退,这些都为基层农资人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乱世终究是要有英豪来终结的,安徽省安庆市农野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红荣就是安庆农资市场的一位英豪。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农资行业大有作为的经济舞台。农资行业如何积极参与?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值得全行业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目前,涉农部门都在围绕"乡村振兴"积极调研、制定规划、推进实施。在解决农资行业的参与角色问题前,我们需要先对"动能"这个新词汇做一个解析。按我的理解,"动能"包含了"动机"和"能量"两个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场疫情阻断了交通,各地封村封路,农资销售和服务寸步难行,企业选择了这一"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春耕在即,全国用肥旺季即将启动。但是今年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给春耕增添了一份阴霾。由于防疫任务重,各地采取封村封路措施,切断了人与人间的交流和接触,交通运输受阻,农资运输、交易受到较大影响,传统的农资销售难以为继。面对严峻形势,农资企业与农资经销商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一时间网上办公、线上预购预订等网络销售形式成了农资企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为春耕用肥提前做好准备。在行业积极开展线上业务的同时,农资电商再度引发行业重新审视和热议,在疫情面前,农资电商能否再次"热"起来?就此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13.
<正>在疫情之下,农资电商在叫好,其发展或将迎来新契机。农民真的买账吗?是否还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的电商和传统意义上的电商一样吗?根据《中国农资》记者的采访调研了解到,本次疫情不仅仅是推动了农资电商发展的一个契机,更是推动整个行业数据化转型的重要机会。除了线上交易之外,农资企业还将更多的线下业务搬上了线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的电商和传统的电商已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的一般特点和原则,具体到农资企业,我们需要"故事营销"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农资行业虽然不乏大型企业,但我们看看在热热闹闹的农资市场上,有谁家的品牌是借助故事传播的?又有谁家通过品牌故事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励志、感人的形象?答案是没有。是农资行业、农资企业不需要品牌故事吗?同样是涉农企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农资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农资传媒开展了"疫后重启逆风之行"行业大调研,关注行业突围之路、企业重启之策,为行业呼吁、为企业把脉、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期调研在我国农业大省山东分别选取了全国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区域级大型生产企业以及山东省内企业,针对疫情期间和疫后重启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走访。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过后是传统农业生产用肥高峰,也是保证农民收入的重要时期。但当前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疫情影响下的春耕市场能否如期启动?农民用肥是否可以得到保障?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相关农资流通企业及协会,并了解到,目前困扰农资行业的最大难题就是受"封村"、"封路"影响,农资运输遇到了很大阻力。在这个严峻的时刻,农资流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防疫的同时,力保春耕供应。  相似文献   

17.
正第32届中国植保"双交会"是全体农资人的聚会,更是折射出农资行业发展新方向的"观望台"。与往年展会相比,今年较为突出的一个亮点便是涌现出多家农业金融企业、植保无人机企业以及"互联网+农资"等相关企业的参与。《中国农资》记者在参加几场相关企业邀请的活动当中发现,传统农资行业在新生资源的介入、合作与重构下,正在孕育出一种清新、理性、创新的思维与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疫情之下,农资流通企业服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加速了"互联网+农资"融合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加快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节奏。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化的快速发展中,农资流通企业在服务转型升级中还有哪些困难?存在哪些短板?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未来又将如何发力?让我们听一听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农资"云服务"流通专场直播中嘉宾们的声音以及未来企业的谋划。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了农资行业春耕备耕,然而季节不等人,工作又迫在眉睫,广大农资企业一边全力抗击疫情、出资出力支援一线,一边又在忙于组织生产、销售保春耕。面对开工延迟、交通管制等,农资配送如何解决?农技服务如何开展?听听生产、流通老总们的声音。@九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都熟悉一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人才新陈代谢,事业更迭有序,这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农资行业也是如此。仿佛不知不觉间,80后农资人已经是30多岁的行业精英、企业骨干了;而90后也经过历练,正成为企业的主体力量。农资行业需要对80后、90后行业新生代群体给与更多关注、更多研究、更多支持、更多服务。说不知不觉,是因为农资行业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