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2.
张义  刘敏 《北方园艺》2012,(10):16-19
从6~8月各品种果实着色前夕开始,每隔7d采摘红色的"大红李"、青色的"萘李"和黑色的"黑宝石"3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并比较了各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的差异及与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略微下降趋势;"萘李"的花青苷含量极低,且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则先升后降;3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缓慢上升。"萘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大红李"和"黑宝石",而花青苷则极显著或显著地低于2个品种。"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间相关性表现不一致;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萘李"3种色素的含量与糖、酸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红李"和"黑宝石"着色可能由花青苷含量决定,而青色的"萘李"则由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3.
绿帅是辽宁省果树所最新选育的早中熟绿色苹果新品种,2003年通过省级验收,登记号为辽登果[2003]94号.亲本为金冠实生,果实短圆锥形,果面黄绿色,平均单果重245克,去皮硬度8.1千克/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12.7%,可溶性糖10.89%,可滴定酸0.34%,维生素C含量39微克/克,风味甜酸,清香,爽口,果实8月上旬成熟,室温可存放15天.  相似文献   

4.
樱桃番茄果实风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8个适期成熟的樱桃番茄果实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还原糖是樱桃番茄可溶性糖的主要组成部分 ,蔗糖含量很低 ;秋季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远高于春季 ;土壤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无土栽培 ;樱桃番茄果实风味主要取决于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绝对含量 ,与糖酸比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鞍山坡地和沈阳坡地、平地栽培的‘南果梨’,测定常温贮藏下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同时比较常温和4℃下1-MCP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原产地鞍山坡地‘南果梨’果实在常温贮藏下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沈阳坡地的,沈阳坡地的高于平地的;常温1-MCP处理能更好地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分解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使‘南果梨’在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大棚草莓果实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大棚草莓栽培品种为试材,从采果开始到采收结束,每月1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析随季节的光温改变果实固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1月至翌年8月内,光温改变可滴定酸含量呈“W”形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呈“M”形变化,且12月至翌年3月固酸变化趋势相同,其它月份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7.
‘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糖酸含量是影响梨果品质的经济性状,是人类长期驯化选择的重要性状。在梨果实生长发育、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糖酸代谢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果实中的糖酸含量以及组分变化存在一些规律性。梨果肉主要可溶性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等,主要可溶性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糖酸含量及组分和糖酸比显著影响果实风味。影响梨果肉糖酸含量及组分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光照、激素、肥料、采后技术及砧木等。果实糖酸代谢是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网络的一部分,糖酸是一个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许多关键的功能基因已被验证。目前梨果糖酸研究已在相关酶、糖转运体、转录因子、QTLs分子标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围绕上述研究,综述了糖酸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梨果糖酸含量及组分评价、功能基因挖掘和指导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灯笼红、秋金星、湖北1号和湖北2号4个不同类型的山楂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质谱法对其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风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山楂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均以果糖、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为主。在果实发育期,灯笼红和秋金星的4种可溶性糖先降低后升高,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在花后150 d达到峰值,山梨醇在花后30 d最高;湖北1号的果糖、蔗糖和葡萄糖持续增加,山梨醇先升高后降低;湖北2号的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先降低后增加,蔗糖持续增加。4个山楂品种果实有机酸均以柠檬酸为主,在果实发育期,柠檬酸含量持续增加。灯笼红、秋金星、湖北1号、湖北2号果实口感评价依次为酸、酸甜适口、甜、甜酸。综上,灯笼红和秋金星为蔗糖积累型果实,湖北1号和湖北2号为己糖积累型果实;4个山楂品种的果实均为柠檬酸型果实。  相似文献   

10.
七月鲜苹果为辽宁果树所选育而成。果实含可溶性糖10.94%、可滴定酸1.22%、维生素C187.5μg/g,果肉松脆汁多,有香气,无异味。七月鲜与加工品种国光、澳洲青苹、瑞林相比,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居第2位,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出汁率(70.0%)相近;  相似文献   

11.
以加工番茄为试材对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各果穗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不同生育期、不同果穗的糖含量不同,各果穗的葡萄糖和果糖在绿熟期含量最低,至果实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蔗糖含量在绿熟期至转色期时一直增大然后慢慢下降;同一果穗糖分的组成果糖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少;不同品种的加工番茄在不同生育时期果实糖含量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糖在苹果果实中卸载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建立了活体研究苹果果实糖卸载体系-“卸载穴技术”的基础上,对金冠苹果果实糖迅速积累期糖卸载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1mmol/L PCMBS,1mmol/L DNP,1mmol/L EB和800mmol/L Betaine明显抑制苹果果实糖的卸载,10^-5mol/L ABA,5mmol/L EGTA和50/L NO^-3明显促进苹果果实糖的卸载。  相似文献   

13.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 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 果糖含量最低; 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 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 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 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 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 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 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 成熟前略有下降, 呈“S”型变化曲线, 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 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4.
液膜果袋对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液膜果袋后果实着色指数与套纸袋、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面颜色鲜艳程度略差于套纸袋,但优于对照和套塑膜袋;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单果重与套纸袋和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室温下贮藏90d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它处理,烂果率低于其它处理;各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液膜果袋处理的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苹果基因组筛选液泡膜单糖转运蛋白TMT 家族基因,通过qRT-PCR 探索它们在苹果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苹果中主要存在5 个TMT 家族基因,均含有11 个跨膜区,并具有1 个长约330 氨基酸的亲水loop 区位于胞质内,它们与拟南芥和葡萄的TMTs 高度同源。定量表达分析发现,它们均在苹果中表达,且MdTMT1 表达量相对最高,MdTMT3和MdTMT4 表达量较低。MdTMT1 在花和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MdTMT2 在成熟果实中表达最高。在果实发育过程中,MdTMT1 和MdTMT2 的表达量与果实中总糖、还原性总糖、果糖、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MdTMT1 和MdTMT2 可能参与了苹果果实成熟期果糖和蔗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脐橙果实糖酸比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伯逊脐橙为试材,研究了脐橙果实糖酸比及其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动态,旨在探索影响脐橙果实糖酸比的重要酶.结果表明:SS合成活性在果实膨大期与糖酸比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20 d后,IDH的活性与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SPS和细胞质ACO也对糖酸比有一定的作用;虽然CS和PEPC是有机酸合成的重要酶,但它对果实糖酸比的影响小.因而可认为脐橙果实糖酸比是SS合成、SPS、IDH和细胞质ACO综合作用的结果,但SS合成和IDH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修剪量对盛果期苹果树光合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 a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轻修剪、轻修剪十夏剪、中修剪、中修剪十夏剪、重修剪等不同修剪量对盛果期苹果树树冠光照强度、光合能力、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适宜的修剪量为冬季中修剪十夏剪,能明显改善盛果期苹果树冠光照强度,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产量与品质;随着修剪量增大,使夏季树冠上、中、下相对光照强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及胞间CO2含量降低幅度增大,单株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维生素C和花青苷含量增高及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幅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18.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伴随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淀粉含量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变化。发育中后期,果实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幼果期果肉细胞代谢旺盛,可观察到发育初期的造粉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发育中期是果实淀粉的主要累积期,整个造粉质体内充满淀粉;成熟期的果肉细胞呈现降解特征,淀粉粒大部分被降解,但淀粉粒表膜依然保持完整。还研究了淀粉代谢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变化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各年间虽有差异 ,但均遵循各自的规律变化 ,与生长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全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 ,到完熟后期剧增 ,与生长期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正相关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1.4 4 46e0 .0 2 57x,r=0 .9833 (n =7)。果实酸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反抛物线 ,相关系数r =0 .9958 (n =7)。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果核完全硬化时达最高 ,完熟后期缓慢减少 ,拟合曲线为 3次多项式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6X3- 1.84 8X2 138.4 3X - 2 4 90 .8,r=0 .980 7 (n =7)。  相似文献   

20.
以从各地搜集的6 个越瓜品种为试材,对越瓜果实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越瓜品种之间糖含量差异较大,凤台越瓜、田集越瓜、刘集越瓜3 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含量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呈递增趋势,且在果实各个发育期田集越瓜的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最高;而转化酶活性则随着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凤台越瓜和田集越瓜的酸性转化酶及中性转化酶活性在各个发育期均最低;中性转化酶在毛集越瓜、潘集越瓜、青皮越瓜、刘集越瓜中相对较高,且随着果实发育活性下降,至果实成熟时活性达到最小值;除刘集越瓜外,其他品种的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果实不同发育期均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越瓜品种蔗糖含量差异是由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共同决定的,其中酸性转化酶在越瓜蔗糖积累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