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病,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大多发生于奶牛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继发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该病对奶牛繁殖的影响随炎症的程度:损伤的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和输卵管环境改变等的不同而不同。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的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人工授精次数的增加。产后配种间隔和受孕间隔时间延长.妊娠率和受孕率降低等.  相似文献   

2.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7,(11):41-42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皱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并且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习惯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为2.5%~5%左右,其中85%~88%的病例为左方变位.右方变位的病例较少。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死亡率较高.成为威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现就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猝死症。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奶牛肠道,在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其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1奶牛疥癣病 奶牛疥癣病俗称癞.是由疥螨虫寄生在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所引起的接触传染性慢性皮肤病.主要是由病牛与健康牛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用具间接触而引起的传染病。牛舍阴暗、潮湿,环境卫生差及奶牛营养不良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病在阴雨季节里蔓延最快。  相似文献   

5.
临床型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可直接造成牛奶的废弃、产奶量的减少、牛奶价值的降低、治疗费用的增加等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笔者现就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及时有效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对1678头成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为22.35%,死亡率为25.87%;秋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2.87%、24.19%;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呈正相关发病;日精料饲喂量越多,越容易发病。调查结果说明,该病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而又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奶牛疾病中居首位。该病可使奶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可使乳腺发生硬结、萎缩、化脓、坏疽,甚至完全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自制的消瘀乳膏是笔者以复方中草药为组方研制的主治牛乳房炎的兽药制剂.为评价疗效.特进行自制消瘀乳膏治疗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郭华 《动物保健》2012,(7):37-37
一.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侵害奶牛,其次是黄牛,水牛很少发生;产奶量高的奶牛发病率明显高于低产奶牛。流行季节强,多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夏、秋季节。患病奶牛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在奶牛疾病中居首位,该病可使奶牛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完全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安阳市五县四区的21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了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据统计分析显示,奶牛乳房炎临床发病率平均为6.62%,个别奶牛场发病率高达23.8%,平均治愈率为50%左右,淘汰率在19.01%~46.2%。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6月份以来,我县一些大型奶牛场和部分奶牛养殖户的奶牛时常发生血孢子虫病.该病的特点是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奶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病牛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对四环素等抗菌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国外报道,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在4%~55%,我国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发病率在5.7%~54.9%,该病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还可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侵害奶牛,其次是黄牛,水牛很少发生;产奶量高的奶牛发病率明显高于低产奶牛。流行季节强,多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夏、秋季节。患病奶牛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特别在夏天炎热季节。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尤其突出.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升高。乳房炎主要引起奶牛产奶量减少和牛奶品质下降,严重病例可明显破坏乳腺组织。造成奶牛乳头报废.甚至导致奶牛被迫淘汰;或者出现败血症而导致奶牛死亡.从而给牛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奶牛乳房炎要坚持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杜娟  原昆 《广东奶业》2010,(2):27-28
奶牛胎衣不下症已经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和防治该病的发生,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中西医治疗措施以及典型病例的诊治,力求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极为烈性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但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而且还能够传染给人,造成人的不孕不育.严重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奶牛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其流产的胎儿、排出的胎衣、胎水、乳汁、尿液等。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性器官黏膜、结膜和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我国是布氏杆菌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奶牛养殖业中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率逐年升高,有时还存在隐形感染,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乳房坏疽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泌乳生产的奶牛乳房疾病,该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应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积极采取抗生素疗法、多针穿刺、支持疗法等措施给予治疗。主要结合奶牛乳房坏疽的病因对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该病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临床上以兴奋、痉挛、运动麻痹和感觉丧失等神经症状,体温降低以及低钙血症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尤其是3~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h,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腹壁疝是指马、牛由于腹肌或腱膜受到钝性外力的影响而形成,且多发部位为膝褶前方的下腹壁;该病多是因管理不善或牛群顶撞打架而引起。2007年1月笔者接诊一例奶牛外伤性腹壁疝病例.现将该病的详细诊疗经过予以介绍.以便与广大奶牛兽医共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