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葱是较常见的蔬菜,既可以做调味品又能佐餐食用,是我省秋季大田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栽培简单、产量较高、好运输和耐储存等优点,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作物的质量、产量,还会影响农户增收。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很重要,本文对大葱的栽培管理及病害预防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花生新技术的应用为花生增产增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但还有大部分农户种植的花生不仅 产量低而且品质差,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对花生增产的效果。山东是花生种植的大省,笔者就山东地区的具 体地形、土质,对山东地区花生栽培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花生栽培的新技术提出了几种有利于山东地区花生 种植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公主岭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地处吉林省的中西部,依傍在东辽河畔。地形以南部山地北部平原为主.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无霜期144天.是著名的“玉米之乡、油豆角之乡”。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产量位居全国首列,蔬菜品种也极为丰富,各类蔬菜在满足本市、长春、外省市等地,还远销到俄罗斯,不仅创收创汇,还促进了我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大菜农日常栽培蔬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防治病虫草害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如何防治黄瓜霜霉病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我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460多万亩,亩产干果160公斤左右。从2002年起,我公司在我省9个地级市的1万多亩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10~15天收获、增产21%~33%,农户得到了增产增收的实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嫩江县地属寒温带,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浩瀚的林海、肥沃的土地,是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麦豆主产区,素有“北国粮仓”的美誉,在1997年还被国家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豆之乡”。黑土地上盛产的农作物以质量优良、品质上乘,不仅可满足省内市场需求,而且还远销到国内各地及海外,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好评,尤其是红小豆。为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栽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以满足农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花生栽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花生新技术的应用为花生增产增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但还有大部分农户种植的花生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对花生增产的效果。山东是花生种植的大省,笔者就山东地区的具体地形、土质,对山东地区花生栽培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花生栽培的新技术提出了几种有利于山东地区花生种植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出单粒精播的优势,是我国农户和科研人员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种子处理、整地翻地、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农户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一、重视选种和种子处理(一)选种花生的单粒精播对于种子的要求很高,只有选用单株生产能力强的品种,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体产量。因此在选种的过程中,农户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高产地块可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较广,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高的省份,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以产量高、质量优、出油率高而闻名。但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病虫草害,不仅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大豆质量,影响其商品性能,而且还会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产,直接影响农户收入,降低广大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使市场供需失衡,阻碍了我省农业经济的良好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病害的科学预防、防治,是确保大豆稳产、优质、高产的关键,对此本文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花生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被农民广泛种植。但实际花生种植过程中,受制于实际选种、具体种植面积以及种植管理等条件,其生产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夏直播花生产量,力求在短期内栽培出强壮的花生苗,全面达到花生高产,加强提高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过程中种子选取、播种过程、田间管理以及病虫防治等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望对未来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锦州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花生价格上扬,种植花生效益提高,花生面积也逐年扩大,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但由于生产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户对花生栽培管理不到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现对花生栽培技术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土壤肥沃,地域辽阔,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玉米年播种面积高达280万 hm2,年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对我省、我国的农业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广大农户常常会被一些实际问题所困扰,尤其是玉米丝黑穗病,是我省玉米种植过程中高发病之一,既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质量下降、收入减少,为此本文对此作以分析,为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农业种植产业中高效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本文结合北镇市花生栽培经验,阐述了花生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促进花生栽培技术推广,提高农户收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花生,由于栽培水平的相对落后,花生平均亩产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笔者希望广大农户在花生生产过程中能做好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从而获得花生的高产。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当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花生的栽培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优秀成熟的花生种植技术是保证我国花生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花生栽培过程中,若没有成熟优质的栽培技术,将会极大的影响其种植质量,如何选择优良的花生栽培技术并提高种植效益,将是我国当下花生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当下花生种植过程中,花生栽培领域要不断完善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以及自然因素的威胁,以全面扩大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文章对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希望对实现我国花生栽培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莓商品化栽培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在我省南北部可栽培,生育期短,栽培方式较多,技术较易掌握.消费市场大,效益好,深受栽培户喜爱,是不少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不过,实际栽培时,有的农户并没有获得预期效益,甚至出现栽培失败,或丰产不丰收,或因一时找不到市场而腐烂,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栽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商品栽培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解决小麦栽培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常有必要。但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需要积极应对,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以期促进小麦农业增产增收,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1分析加强小麦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小麦在我国人们的食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麦栽培管理,除了可以满足我国粮食生产与需要外,更加具有农业  相似文献   

17.
山东花生栽培历史及大花生传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花生栽培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的中叶。长期以来,学术界盛行花生起源于南美的“一元论”观点,确认我国栽培花生是由海外传入。但终因考古学的进步,以及我国古籍中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有关花生栽培的多处记载,“一元论”观点受到冲击。有些学者提出花生在我国“古已有之”及我国可能是起源地之一的新说。然而,前说仍以我国花生栽培史的断挡问题坚持己见。学术上的争论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为写好我国花生栽培历史,笔者就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山东花生栽培史及“山东大花生”之传入过程进行了初步考证,现将考证结果简述如下,以就教于有关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8.
沙湾县是花生之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县花生单产一直在中产水平徘徊。几年来我们分别进行了品种、栽培密度、施肥等实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摸索出适合我县花生高产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一、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晚熟品种,如鲁花9号、鲁花11号、豫花15号等,要求选用高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花生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地区包括中国、巴西以及埃及等地。我国的花生质量好、产量高,食用十分广泛,营养价值也极高。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引起花生减产的因素引起了农户和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关注,而花生病虫害问题就是影响花生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了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的药剂防治措施,供广大农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桦川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地处我国的寒温带,是我省的农业大县,在我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是我县国营农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玉米播种面积每年保持在70万亩左右,但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现象,极大的影响了玉米的良好生长,尤其是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对此本文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