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平市沼气建设现状、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南平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当前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突破口,一种以技术替代资源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累计建成46万户农村沼气户,建成以农村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1440个。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重点,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2008年完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沼气建设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环节,是农业生产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桥梁纽带。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推动农村沼气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沼气建设与"三农"紧密相连,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清洁能源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在规模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不能继续依赖传统要素投入数量和成本优势,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农村沼气在乡村振兴发挥特有的作用是农村沼气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农村沼气还存在闲置率偏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整体运行效益不佳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农村沼气发展显现的问题,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特征,在转型升级中还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当前农村沼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面对国家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应培育具有创新型、竞争力农村沼气新型业态,转变新的发展动能,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此,结合我国农村沼气区域发展不充分、空间布局上不平衡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深化农村沼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进步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以科技支撑农村沼气在乡村振兴的作用,推进农村沼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探索榆阳区沼气利用的几种循环农业典型技术模式,指出农村沼气建设和"三沼"综合利用是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可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源资源化利用目标,可为农业生产增添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引言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推进,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沼气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严重滞后,给沼气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建立一个专业的后续管理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管护服务是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夔 《农技服务》2007,24(3):105-106
沼气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实现生态农业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平  刘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00-301,336
四川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在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沼气推广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对农村沼气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投资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沼气产业化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驻马店市把沼气建设作为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开展“亲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美丽乡村等活动,带动全市沼气建设快速发展。但是,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服务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推进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因此,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昌黎县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围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该县农村沼气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规模扩大、沼气农户增加,如何管好用好农村沼气,仍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推进新能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技术模式的推广,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小型公益事业设施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把农村沼气发酵产物(沼气、沼液、沼渣)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低碳经济、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了巩固项目建设成果,摸清我县沼气建设运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我们对全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村沼气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农村沼气工程是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人畜粪便,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又能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成功惠民政策和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平阴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快生态、标准、特色农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以沼气为核心,构筑生态兴农之路。大力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紧紧围绕和谐生态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畜禽养殖场"减量化整治、无害化建设、综合化利用"为原则,致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变废为宝、资源全面综合利用,并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能源结构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肥源供给为目的,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种养结合的农村生态循环良性发展。云南省把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规模化畜禽养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保、经济的能源是目前世界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农村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节省农民开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台江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保、经济的能源是目前世界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农村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节省农民开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台江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元勇  罗贤力  冯家富 《农技服务》2007,24(4):107-107,109
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可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实现生态农业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对新时期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脚步推进,小型联户沼气工程也逐步替代了户用沼气建设。成为农村百姓清洁方便的炊事能源。然而,由于小型联户沼气工程将分散用气变为集约供气,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由于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在地域建设、运行等环节产  相似文献   

20.
沼气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在农村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沼气在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新农村建设中沼气发展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新农村的沼气发展和农业生态家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