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降压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降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9.0、温度50℃、酶与底物比48AU.kg-1、水解度34.52%。鱼降压肽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鱼降压肽中可溶性氮含量为81.26%,肽含量为72.81%,脂肪含量为0.12%,水分含量为3.54%,灰分含量为9.47%。体积排阻色谱测定鱼降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24~10581之间,主要集中在124~1062之间;溶解度高效液相测定结果表明,在pH3.0~11.0时鱼降压肽溶解度为96.0%左右,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2.
酶解罗非鱼鱼皮胶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罗非鱼鱼皮胶制备降血压肽的酶解工艺,研究选用Neutrase中性蛋白酶、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分别对罗非鱼鱼皮胶进行酶解,对其酶解液的水解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对复合蛋白酶的酶解工艺进行单因素优化,确定其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50℃、pH值7.0、料液比1∶5、酶量为底物量的1.5%。在此条件下水解6h时,水解度为60%,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8.96%。  相似文献   

3.
紫菜降血压肽酶法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摘要:降血压肽又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是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生物活性肽,对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疗效。为探讨从紫菜中制备降血压肽的酶法工艺,本实验选用AS.1398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等6种蛋白酶分别对紫菜进行酶解,通过对其酶解液的ACE抑制活性和水解度的比较,发现采用AS.1398中性蛋白酶酶解的产物ACE抑制活性最高。对AS.1398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工艺进一步优化,确定其最佳酶解工艺为:温度50℃、pH值7.5、加酶量E/S10000U·g^-1。在此条件下,酶解4h和10h的酶解产物抑制活性最高均达70%以上,并发现紫菜酶解液的ACE抑制率与水解度的增长不成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缢蛏为试验材料,采用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5种蛋白酶中筛选最适水解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考察缢蛏蛋白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Sephadex G-15凝胶层析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的缢蛏蛋白肽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明显强于其他蛋白酶,优化后的碱性蛋白酶水解缢蛏蛋白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6mg/ml、加酶量3%、pH8.0、温度55℃、酶解时间4h,蛋白肽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6.60%,IC50值为1.89mg/ml,蛋白肽中80%以上是分子质量小于1500Da的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5.
22种海水鱼中ACEI的制备及其化学修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取自中国黄海的22种鱼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鱼肉组织上清液的酶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从6种商业用酶和1种新型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MLAP)中,筛选出MLAP作为酶解制备ACEI的理想水解酶。以该酶水解上述22种海水鱼鱼肉组织上清液,并将水解液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ACEI纯品。测定各类ACEI体外抑制ACE的活性发现,这22种海水鱼中以缇鱼(Engraulis japonicus)所产ACEI活性最高,其余鱼类无显著差异。以缇鱼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2),并对ACEI-22作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ACEI-2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有降压效果,但不显著;ACEI-22经聚乙二醇化学修饰后,修饰率为68%,且给药SHR后,大鼠收缩压显著降低,与相同条件下同剂量的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相当。故聚乙二醇修饰的ACEI-22可有效地降低SHR的血压。  相似文献   

6.
以缢蛏为试验材料,采用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5种蛋白酶中筛选最适水解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考察缢蛏蛋白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SephadexG-15凝胶层析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的缢蛏蛋白肽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明显强于其他蛋白酶,优化后的碱性蛋白酶水解缢蛏蛋白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6 mg/ml、加酶量3%、pH8.0、温度55℃、酶解时间4h,蛋白肽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6.60%,IC50值为1.89 mg/ml,蛋白肽中80%以上是分子质量小于1500 Da的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7.
选用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草鱼鱼头进行水解,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L9(34)相结合,对影响其酶解条件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较中性蛋白酶好,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0.018%、温度53℃、pH值7.6、水解5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可达1.25mg/ml.并分析了两种酶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3942中性蛋白酶酶解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蛋白,制备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活性的多肽。采取正交实验研究料水比、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酶解中国毛虾蛋白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料水比1:3(体积比),酶量0.5%,温度45℃,时间8h的水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F7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其抑制率达到92.86%。用层析柱Sephadex G-25、SP-Sephadex C-50对F7进行分离纯化,选取ACE抑制活性最高的峰进一步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到单一组分FⅠ。经飞行时间质谱和碰撞诱导裂解分析确定,FⅠ为新型的ACE抑制肽Ser-Pro,IC50值为272μmol/L。  相似文献   

9.
酶法制备鲢鱼蛋白抗氧化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制备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鲢鱼蛋白肽段,选择了5种蛋白酶在相同酶活力下水解鲢鱼鱼肉蛋白,通过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鲢鱼鱼肉蛋白的水解度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水解度与抗氧化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鲢鱼鱼肉蛋白的5种酶解产物中,碱性蛋白酶酶解鲢鱼鱼肉蛋白5 h后的水解度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较强的是胃蛋白酶酶解产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高达到了61%,还原力最高达到了1.6;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和还原力分别与亚铁离子螯合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酶的种类对鲢鱼蛋白的水解度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原料制取降血压肽,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探讨了不同酶解条件对其AC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抑制活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饲喂试验检测其降血压活性。结果表明,对于P1酶来说, 酶量从25~175 IU• mL-1,酶解时间从2~7 h,随着酶解程度的提高,其ACE抑制率下降;其最高的ACE抑制率为88.08%,对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量25 IU•mL-1,酶解时间2 h,pH 7.0,酶解温度60 ℃。此外发现降血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6 ku以下,其中10肽以下的短肽约占50.4%,证实了降血压肽主要以分子量较小的短肽组成。降血压肽游离氨基含量为8.8 g•(100g)-1,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9.6 g•(100g)-1,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24.86 g•(100g)-1,氨基酸组成比例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占8.57%。此外以3.0 g•kg-1体重的降血压肽样品剂量饲喂SHR,在饲喂后2~6 h降压效果显著,平均降低幅度为18~28 mmHg(P=0.05)。研究表明以贻贝等水产蛋白为原料可开发具有高ACE抑制活性和显著降血压作用的降血压肽。  相似文献   

11.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及其某些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培根 《水产学报》2000,24(1):76-80
采用浓盐酸水解法从甲壳素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经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 ,以吡啶∶乙酸乙酯∶水∶冰醋酸 (5∶5∶3∶1 ,V/V)为展层剂进行纸层析鉴定 ,其Rf 值为 0 .44。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重新溶于水后比旋光度随时间而变化 ,从 1 0 0°降至 72°左右 ,2小时后处于稳定 ,[α]2 0D 为 71 .9°。经化学测定 ,氯离子含量为1 6 .74%。红外光谱显示 ,在 330 7.8cm-1、30 98.9cm-1、1 6 1 5 .0cm-1、1 5 34 .1cm-1、1 4 1 7.9cm-1、1 0 93.8cm-1、1 0 33.6cm-1、91 2 .0cm-1和 5 79.1cm-1处有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测定鲸皮脂中多氯联苯(PCBs)前处理的改良方法,即将皮脂样品分别经超声波萃取、GPC净化和浓缩等处理后,用GC-MS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3%~118%,精密度为4.1%~9.7%,检出限在0.19~1.07 ng · g-1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准确性高、重复性强,适合鲸皮脂中PCBs含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17β雌二醇(E2)诱导西伯利亚鲟幼鱼,取其血清样品后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进行分析,诱导组鱼血清中较对照组的多出一蛋白峰;收集浓缩该峰后经离子交换两步层析法进行分离,成功分离出西伯利亚鲟卵黄蛋白原(Vtg)。分离出的Vtg于7.5%的Native-PAGE凝胶电泳分析,得出其分子量为390 KDa;对Vtg氨基酸组成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25%、10.15%、8.43%、8.37%和8.11%,但甲硫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相比较低,分别为1.56%和2.42%。  相似文献   

14.
牙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和HiTrap r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2种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牙鲆免疫球蛋白分布于33%~50%的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其中45%的分离效果最好。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样品均出现2个蛋白峰,用还原SDS-PAGE检测确定牙鲆免疫球蛋白存在于第2个蛋白峰中。牙鲆免疫球蛋白重链分子量约为75.4 kD,轻链分子量约为29.9 kD和28.2 kD,推测牙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为836 kD。制备了兔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双扩散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2,免疫斑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至少为1∶1 600。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ing)检测了兔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实验证明该抗体与牙鲆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反应均成阳性。  相似文献   

15.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forty four volatile compounds measured by static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the aim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four species of canned Pacific salmon, namely chum (Oncorhynchus keta), coho (O.kisutch), pink (O.gorbuscha), and sockeye (O.nerka).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a data reduction technique, the first ten principal components (PC) were retained and explained 87%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the data. PC1, PC3, and PC4 regrouped several volatiles important toward separation between salmon species, while PC2 comprised variation accounted for by the loss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from year to year. In order to generate functions which segregate species into separate groupings, three types of discrimina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cores of the ten principal components. Nonparametr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oduce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correct classification in the four respective species groupings (98.4%) than linear (88.7%) and quadratic (80.6%) discriminant analys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olatile compounds handl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llowed by nonparametr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nstitute an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differentiating salmon species and can prove useful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unknown or doubtful canned samples.  相似文献   

16.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HCHs和DDTs残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新的前处理方法(方法二)以5μg/L、50μg/L、150μg/L作为不同添加水平测定水中HCHs和DDTs的回收率,出峰顺序为:①α-HCH、②γ-HCH、③β-HCH、④δ-HCH、⑤ρ'ρ-DDE、⑥ο'ρ-DDT、⑦ρ'ρ-DDD、⑧ρ'ρ-DDT,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5.3%-114.6%。与方法一(GB7492-87)相比,能够达到定量准确、具有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操作较简单,需时较短,因此本文推荐使用方法二作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HCHs和DDTs残留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风味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虾头资源从而提高对虾经济附加值,同时探讨熟制对虾类风味产生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生、熟虾肉和生、熟虾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虾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肉,熟制会使粗蛋白的含量下降,但变化差异不显著;虾头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显著高于虾肉,二者主要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对虾头呈味有贡献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更丰富;虾头和虾肉中肌苷酸(IMP)含量最高,腺苷酸(AMP)次之,二者的味道强度值(TAV)均大于1,对鲜味贡献较大。GC/MS共检测出88种挥发性物质,虾肉和虾头中分别特有29种和18种,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形成虾肉和虾头的特殊气味,熟制产生大量的醛类、酮类和芳香类物质。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营养物质、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风味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南海8种低值小杂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南海盛产的8种低值小杂鱼肌肉、鱼头、内脏中的粗脂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低值小杂鱼头部粗脂肪含量为2.7%~9.7%,内脏粗脂肪含量为2.9%~6.2%,肌肉部分粗脂肪含量为2.0%~8.5%;不同低值小杂鱼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所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都在40%以上,内脏粗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头部和肌肉中的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不同鱼种不同部位的粗脂肪中EPA、DHA含量有所差异。蓝圆鲹的头部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含量达到28.4%,而双带海鲱鲤内脏粗脂肪中的EPA和DHA含量仅为7.26%。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硫丹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提取,正己烷除脂,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和反萃取,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通过优化前处理和上机条件,硫丹的检出限为0.004 mg/kg,溴氰菊酯的检出限为0.01 mg/kg.2种农药在检出限1、2、5倍加标水平下,回收率64.6%~88.9%,相对标准偏差4.1%~9.5%.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且成本低,可以达到日本肯定列表中对2种农药的检测低限,满足水产品进出口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