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燕山栗区舞毒蛾的发生与防治舞毒蛾又名柿毛虫、苹果毒蛾、柿毒蛾,尾鳞翅目,毒蛾科。为害多种果树及林木,近年来,在燕山栗产区发生严重,幼虫为害嫩芽和叶片,影响树势及产量,是一种杂食性害虫。1发生规律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体上、石块、梯田壁等处...  相似文献   

2.
栗毒蛾(Lymantria mathura moore)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黑毛虫、长毛虫、花毛虫。幼虫危害板栗等壳斗科植物。栗毒蛾以幼虫嚼食叶片,具有暴食特点,前期危害新梢嫩叶,盛期为害成熟叶片,轻者被害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全树食光,严重影响树体光合生产,导致树势衰弱,造成大量减产,甚至全株死亡。1988—1990年,我们对栗毒蛾  相似文献   

3.
柿蒂虫又名柿举肢蛾、柿食心虫,是柿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以幼虫钻食柿果危害,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柿子绝产. 1 发生规律柿蒂虫在遵化市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内或干基附近土中结茧越冬,4月中下旬幼虫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为害幼果,6月下旬~7月上旬幼虫老熟,第2代幼虫自8月上旬开始为害柿果,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越冬.  相似文献   

4.
<正> 板栗采收后桃蛀螟的发生为害,是影响栗果质量的主要问题,目前还有加重为害的趋势。桃蛀螟前期为害桃树,后期以板栗为主,同时对苹果、梨、杏、李、山楂以及玉米、向日葵等多种植物均有发生为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一、生活习性桃蛀螟一年发生2—3代,1—2代多为害桃等水果,第3代开始为害板栗等,老熟幼虫在树皮下、树洞和贮果场所,或玉米杆、葵花盘等处越冬。5月下旬出现成虫,自天伏在叶背阴暗处,晚8—10时活动交尾产卵,卵散产在桃果上,一般一果产卵2—3粒,多者有10多粒,多在双果处和枝叶密茂的树上产卵。卵经一周孵化为幼虫,在果肩部或胴部蛀入果内,致使桃果流胶或染褐腐病,有的果内有虫1—2条,个别多的有虫7—9条,还可转果继续为害。经半个月后幼虫老熟,在果内或树枝杈上结茧化蛹。蛹一周后羽化成虫,主要为害桃果,7月下旬后出现2代成虫,开始在板栗、晚玉米和向日葵等作物上为害。9月下旬老熟幼虫爬出在树皮下,贮果场所等处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5.
板栗冠潜蛾 ( Tischeria quercifolia K 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 ,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第 1、 2、 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 6月下旬、 7月底至 8月初和 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 ,在叶内为害 ,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5月下旬、 7月下旬第 1、 2代幼虫发生时 ,可用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 0倍液或 2 5%灭幼脲 3号胶悬剂 150 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6.
板栗冠潜蛾(Tischeria quercifolia K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2、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在叶内为害,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5月下旬、7月下旬第1、2代幼虫发生时,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7.
蔷薇黄卷蛾是新疆伊犁河谷林、果园新发生的害虫。2015—2016年采取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蔷薇黄卷蛾发生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蔷薇黄卷蛾在新疆伊犁地区1年发生1代,产卵在树缝、老翘皮或树干背面洼裂处,并越冬。在伊宁市和霍城县,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卵开始孵化,4月上旬幼虫出现,分散为害,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卵出现。在尼勒克县,由于气候冷凉,幼虫孵化较霍城县和伊宁市晚逾10d,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幼虫出现,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蛹期,5、6月下旬蛹开始羽化成成虫,6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卵出现。在特克斯县,气候更冷凉,较其他县晚1个月,翌年5月上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化蛹,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出现,7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卵出现。参试的5种药剂在蔷薇黄卷蛾幼虫时期使用防效均较高,以22%阿立卡(12.6%噻虫嗪+9.4%高效氟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1)黄刺蛾(洋辣子、枣八角).①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钙质茧越冬,少数在树皮缝中越冬.6月上中旬出现成虫,羽化期较整齐.成虫白天静伏叶片背面,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数十粒连成一片,卵期1周左右.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②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食性杂.初龄幼虫多沿叶片背面取叶肉留叶脉和上表皮,被啃食叶片呈网状.大龄幼虫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甚至只留叶柄和三主脉.毒刺可分泌毒液,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王莉 《山西果树》2002,(2):50-50
1 生活习性舞毒蛾每年发生 1代 ,以卵块在树皮上及梯田堰缝、石缝中越冬。次年 4月下旬 ,柿树刚发芽时开始孵化 ,幼虫 5月间危害最重 ,6月上旬、中旬老熟化蛹。蛹期 1 0~ 1 4天。成虫羽化期在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 ,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 ,多在梯田堰缝中、石缝中离地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外对美国山核桃荔枝拟木蠹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漾濞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上旬化蛹,蛹期10~15d。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卵多产在枝干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高达80%以上,卵期16d;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一直取食到11月中旬才逐渐减少活动,进入越冬。  相似文献   

11.
1)黄刺蛾(洋辣子、枣八角)。④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钙质茧越冬,少数在树皮缝中越冬。6月上中旬出现成虫,羽化期较整齐。成虫白天静伏叶片背面,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数十粒连成一片,卵期1周左右。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②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食性杂。初龄幼虫多沿叶片背面取叶肉留叶脉和上表皮,被啃食叶片呈网状。大龄幼虫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甚至只留叶柄和三主脉。毒刺可分泌毒液,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栗透翅蛾(Aegeria molybdocepsHampson)又称赤腰透翅蛾。近年在我场发生后,蔓延迅速,为害猖獗。1970年仅在我场零星发生,到1972年即全园泛滥成灾,十年以上大树受害率竟达80%,造成整株死亡的占到5%。幼虫纵横串食栗干皮层,数量多而食量大。仅发现为害板栗。 生活规律 栗透翅蛾一年一代,少数二年一代。多以二龄幼虫在树干粗老树皮下越冬。2月底或3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3月中旬即大部分恢复活动。5月间进入为害盛期,此后随着虫体增长及气温的升高,7月间达到了猖獗期,8月间逐渐减弱下来。7月中旬末,老熟幼虫开始作茧化蛹,8月上、中旬达盛…  相似文献   

13.
1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多代 ,以卵在树皮缝内或果台及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翌年春季梨树开花时卵孵化为干母 ,若虫在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 ,羽化后繁殖。 6月中下旬开始向果上转移 ,7月份多集中在萼洼处为害 ,随着虫量增加 ,逐渐蔓延到果面上为害 ,8月中旬果实近成熟期为害尤为严重 ,并出现大量落果 ,8~ 9月出现有性蚜 ,雌雄交尾后陆续转移至果台、树皮裂缝等处产卵越冬。黄粉虫喜欢荫蔽环境 ,这是造成套袋不严梨果发生重的根本原因 ,此外温暖干燥的天气对黄粉虫发生有利。2 防治方法2 1 秋末至早春发芽前刮除粗老翘皮 ,并清除树…  相似文献   

14.
柿毛虫,又名舞毒蛾、夜毛虫。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1971年春太安县下港公社栗区,柿毛虫大量发生,初孵化幼虫先为害柞栎,而后转移到柿树、栗树、苹果、杏树、核桃、枣树、枰柳、山楂等果树上为害,此外,还为害松、柏等林木以及谷子、玉米等农作物。一旦防治失时,就会给农、林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据1971年夏季在太安下港公社黄芹、下港两大队调查,每50×50×30厘米的梯田堰边石缝内,平均有卵63块,每块有虫卵200—300粒,预计今年仍有大发生的可能,应作好防治工作的准备。 1.掌握柿毛虫发生为害规律:该虫以卵块在梯田堰边石缝内越冬,每年4月上、…  相似文献   

15.
栗毒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刘桂祥,朱孟玉,于奎江,靖玉柱(山东省临沐县林业局,276700)(临沐县农民板栗研究所)栗毒蛾(LymantriamathuraMoors)又名栋毒蛾,苹果大毒蛾,国内发生比较普遍,寄主有栗、株、苹果、梨、李、杏等。幼虫嚼食叶片...  相似文献   

16.
1 天幕毛虫 1.1 形态特征 雌蛾体长18~24 mm,翅展29~40 mm,全身黄褐色.雄蛾体长17mm左右,翅展约30 mm,全体淡黄褐色,触角双栉齿状,复眼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50~60 mm,头灰蓝色,具黑色圆斑1对,表面散布黑点,并生成灰褐色的细毛. 1.2 发生特点 在北方果园内每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未孵化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果树发芽时幼虫从壳内钻出,先在卵环附近群集为害嫩叶,随后下移至小枝权处结网张幕.白天潜居网幕内,夜晚爬出取食为害.网幕周围的叶片被吃光后,再转移到另外枝权处吐丝作幕.近老熟时则分散活动,白天常群集于树干背阴面枝权处,夜间出来为害,受惊动时有假死下坠的习性.幼虫6龄,约6周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在卷叶内或两叶之间结黄色的茧化蛹,蛹期约10 d.5月末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产在当年生的小枝条的梢部,每头雌蛾产1个卵环.  相似文献   

17.
1越冬习性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结扁圆形冬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活动。梨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和主根颈周围表土下及堆果场所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成虫。桃蛀螟幼虫9月下旬,相继老熟后,转移到枝干翘皮裂缝、僵果、玉米秆、向日葵花盘等处结茧越冬。红颈天牛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来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桑白蚧以受精雌虫在原寄生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雌虫开始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产卵盛期。东方盔蚧以幼龄若虫在树皮裂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迁移至嫩枝、叶背、叶脉两侧固定危害,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发育成熟。桃球坚蚧以2龄若虫在寄生处固定越冬,若虫多包在白色蜡堆里,翌年4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18.
栗蛀花麦蛾是我国首次记录的粟树花期发生的一种新害虫,在河北省燕山栗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以幼虫蛀害雄花和混合花序雌花,引起整个混合花序脱落而减产;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皮裂缝、翘皮下做茧越冬;幼虫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利用花期喷药或刮树皮可有效地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9.
宋光彩  刘世儒 《落叶果树》1990,22(2):12-14,9
中华长尾小蜂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为栗瘿蜂幼虫的专性寄生蜂。是我国大部栗产区瘿蜂天敌的优势种群。为更好地利用保护这一天敌资源,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2、3、4、5],1996~1989年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中华长尾小峰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栗瘿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6.7天;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同期在有栗瘿蜂的芽上出现卵,卵期5~7天。随着栗瘿出现,孵化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外。6~7月份,幼虫老熟,越夏越冬。 据1988—1989年6块标准地调查,成虫开始出瘦的旬平均…  相似文献   

20.
桃潜叶蛾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潜叶蛾是鳞翅潜蛾科潜蛾属的一种小型蛾,俗称串食虫。全世界已知约600种。在淮南市果区一年发生5—7代。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树皮裂缝中越冬。少数以蛹在被害叶上结白色丝茧越冬。翌年4月桃展叶后,成虫开始在叶背产卵,幼虫孵化后,潜入叶内危害.幼虫老熟后。多由隧道端部叶片背面咬一小孔爬出,吐丝下垂,在下边叶片背面吐丝作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