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花尔基素有樟子松故乡之称,但由于病虫的严重危害,使樟子松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鉴于此种情况,红花尔基林业局于1975年成立了病虫害防治站。自建站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刻苦钻研,逐步探索出了樟子松主要病害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途径。这个站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新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癌肿病该病又名溃癌病、枯枝病、干枯病,是流行于欧美的严重病害。我国1975年在东北发病,危害落叶松天然幼林,发病率达97%。此病发生于人工幼林、天  相似文献   

3.
苦楝簇顶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楝(Melia azedarach)近年来,由于簇顶病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在广州华南农学院栽培的苦楝,发病植株几达100%,死亡率达30%以上。广东各地均有此病发生,川楝亦受同样的危害。为了弄清其病原,自1978年以来,对苦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马尾松赤落叶病在贵州省发生严重,直接影响现有幼林的保存和木材生产。本文系1974—1975年防治试验及1980年部分调查初步结果的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5.
引进我省的桉树,过去仅在局部地方有少量冻害发生。1975年和1976年冬季出现近四十年来未遇的寒冷低温降雪天气,大部分地方的桉树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是普遍栽培,数量最多的大叶桉受冻严重,损失较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省林科所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由森林保护研究室主持,开办了两期油茶炭疽病防治研究学习班。参加的单位有郴州地区林科所,宜章、汨罗县林科所,永兴、桂阳县油茶研究所,茶陵县二仙林场及永兴县枣子大队油茶研究站等七个单位。参加的人员有工人、贫下中农、知识青年和技术干部。每期学习20天左右。学习内容除政治学习外,以油茶炭疽病防治为主,还学习了有关林病知识和植病研究方法,最后讨论落实1975年油茶炭疽病  相似文献   

7.
苦楝(Melia azedarach)近年来,由于簇顶病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在广州华南农学院栽培的苦楝,发病植株儿达100%,死亡率达30%以上.广东各地均有此病发生,川楝亦受同样的危害.为了弄清其病原,自1978年以来,对苦楝簇顶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及病原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海口林场宽地坝营林区油橄榄研究组的同志和云南林学院化保组的教师一起,对该营林区油橄榄发生的孔雀斑病,从1975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两年的林间药效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75年的防治效果,已作小结,载于《云南林业科技通讯》1976年第二期,现就1976年的试验作一简报。一、试验经过及方法:供试药剂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正> 超低容量喷雾是六十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工效高、成本低、效果好、节省农药等优点,已有一些国家开始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我国自1973年开始研究,1975年正式应用于农业生产。但至目前为止,在国内外仍主要用在防治虫害上,在林木病害防治上,尚未见到有关报道。1979年,吉林省林科所、吉林市林科所、敦化林业局和林业部安阳林药厂等单位应用安阳林药厂研制的百菌清杀菌油剂,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根据我省几年来对落叶病、枯梢病的研究情况,已从理论和实验上为迅速开展对这两种病害使用一种防治技术,进行联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今后二十年我国林病发展趋势的估计 有些同行们曾设想:在本世纪末以前使全国主要森林病、虫灾害的面积减少三分之一;使病、虫害对林木生长量所致损失下降50%。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根据林木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能力预测,今后二十年将是我国林木病、虫害种类和为害面积损失逐步上升的时期。 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对正在蔓延的病  相似文献   

11.
抗生细菌防治泡桐苗期炭疽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75—76年于马尾松针叶上发现并分离到Bacillus cereus和Pseudomonas sp。菌株,经试验不仅对马尾松赤落叶病(Hypoderma desmazierii)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对泡桐炭疽病(Colletotri-  相似文献   

12.
<正>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由于发病面积广,地势复杂,给防治落叶病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因地制宜进行综合防治落叶病。我所于1972—1975年开展应用生物农药防治落叶病试验研究。本文主要简介自选1091放线菌株发酵液和引进的农用抗菌素的室内药效筛选、田间药害试验、苗筛及防治试验的初步结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底到1986年上半年,淮阴市对全市的森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自1975年以来的十年中,全市的林业资源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森林面积、蓄积以及森林  相似文献   

14.
云南植胶垦区,地处热带边缘,纬度北,海拔高,植胶热量不足,低温寒害是必然的。植胶二十四年来,共出现八次冷冬。给橡胶生产造成了灾害性损失。尤以1973/74年冬、1975/76年冬出现两次特大冷冬,橡胶损失更为严重。据普查结果1973/74年冬各种不同树龄胶树受害普遍率为66.4—79.5%;1975/76年冬为72.5—79.1%,并在植胶地带划分为中寒害区的阴坡、重寒害区的半阴坡及阴坡,目前尚没有一个无性系种植后不遭受寒害能够完全站得住脚。今后还需不断扩大植胶面积。现推广使用的品系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培育抗寒高产品系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短时期内推荐抗寒性较强、产量又高的品系给生产使用,这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历年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海口林场宽地坝林区油橄榄发生的孔雀斑病(Cycloconium oleaginumCast)从1975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三年的林间药效试验,得到了一些结果,已做总结。在三年林间药效试验的基础上,为了深入探讨和明确有关药效方面的问题,今年又用一些药剂对盆栽苗发生的孔雀斑病进行了药效测定。其试验药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松烂皮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烂皮病又名垂枝病、软枝病、枝枯病,是松类枝干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赤松,黑松,华山松等树种。近十几年来,山东有两次大发生过程,其时间分别为1989~1990年、1999年,每次都造成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1989~1990年松烂皮病大发生时,  相似文献   

17.
1975年我场营造湿地松7,400亩,现长势良好。但近年连续遭受赤枯病危害。1980年春全林发病率77.1%。从1980年起,我们采用小区试验与大面积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用“741”烟剂防治效果显著,基本上控制了此病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理地进行封山育林封沙育草,能加速植被再生产的自然过程,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度,是用等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取得较多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锡林郭勒盟解放初期只有20万亩天然次生林。后经封山育林,到1975年天然次生林面积发展到75.5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万多亩。25年扩大的森林面积相当于同期全盟造林保存面积的5倍多。有些林场的效果更好。例如,宝格达山林场自1956年至1975年,19年间森林面积扩大了19.2万亩(包括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平均每年为1万多亩。增长的面积相当于这个场同期人工更新保存面积的10倍多。他本庙林场从1956年到1975年19年间由于封山育林,森林面积扩大了15.78万亩,平均每年增长0.83万亩。每年增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这个场1975年前20年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5倍多。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火炬松(P.taeda Liffnaeus)和加勒比松(P.caribaea Morelet)在各地引种后,发生了一些病害。为了弄清病害种类,从1975年至1979年,先后在海南岛岛东和澄迈林场,湘潭、衡阳、零陵地区林科所,永兴县矮塘铺林场,邵阳地区、湘乡县林科所,隆回县颜公公社林场以及本院苗圃进行调查。认为这三种国外松的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叶枯病、茎腐病和黄化病;幼林主要有溢脂病、梢枯病、  相似文献   

20.
据国内外报导,采用波尔多液防治油橄榄孔雀斑病是有效的。但经过我们自1975年以来的连续试验观察,是不怎么理想的。于是引起了我们寻找含铜的其它无机药剂,又考虑到油橄榄对硼的需要量较大,而我省有的土壤普遍缺硼,若能将硫酸铜和硼砂混配在一起,既可以防病,又可以根外追施硼肥。这就是我们研究硼铜合剂的出发点。迄今,未见国内外有关硼铜合剂的报导。现把我们近几年的初步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