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有多种含义。我这里主要是指构成物质的神采。一切艺术品都讲“气”。盆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观赏某些盆景作品,总觉得别扭、拘谨,不够味,关键就在于忽视了“气”在盆景中的作用。以笔者之见,所谓盆景的“气”,主要表现在气势和气韵生动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气”是抽象的,但却是客观存在,它是制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2.
今人在盆景的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入了“自然黄”(生境)、“艺术美”(画境)、“意境美”几个概念,这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志说“意境”是盆景的生命,“意境美”是盆景鉴赏最重要的标准。对这种观点,本人不甚赞同。纵观近几年国内各名家的所谓具有“意境”的盆景,其中树木盆景的所谓“意境”,说穿了只不过以题名取胜而已。  相似文献   

3.
宋德钧同志提出统一盆景术语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在盆景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及时统一盆景术语,将对盆景艺术制作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也想谈一点看法,供参考。Bonsai(盆栽)是日本的叫法,其本义是盆栽植物和盆景树木。它不符合我国的叫法,也不符合盆景的真正含义。就字面理解,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在盆中而已,没有人工艺术造型的含义;再者它只适应于“植物盆景”(或称“树木盆景”或“花木盆景”),而不适应于山水盆景。盆景既然起源于我国,就应该以中  相似文献   

4.
龙华、向芋等同志来信询及“苏派盆景的特色”,这里发表庞志冲同志的论述以供参考。苏派树桩盆景具肴悠久的历史,宋、元、明、清代都有关于苏州盆景的记载。解放后,苏州盆景在和政府的重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的老订户,并偏爱盆景,为了使刊物办得更好,更为读者所喜爱,提出有关盆景方面的几点意见,供参考。一、自“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后,中国盆景的“凄凉美”,引起了争论。大陆盆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所关注。我建议贵刊辟出  相似文献   

6.
形式美是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树桩盆景的外形(实物的轮廓)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各种型式的盆景,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把树桩盆景的外形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用造型艺术的语言来表述:如曲干式盆景用“S”形曲线来表示,直干式盆景用“|”竖线表示,等等。这就是造型语言。造型不同,语言就不同,审美特征就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7.
岭南盆景艺术造型讲究“功”。什么叫“功”?说来抽象,不好理解:其实所谓“功”就是功力、功底,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功力的盆景失去韵味,平淡,不耐看,是不合格的,笔着理解如下,试述之。  相似文献   

8.
关于盆景的英文译名问题,看似小事,实关重大。正如彭春生同志(见本刊87年7期)所说,它影响到盆景教学、生产、科研、学术交往以及对外交流等等一系列工作。在此,我也谈一些管见。我赞成彭春生同志的意见,以“Penjing”为盆景的英译名。主要理由彭文中已经谈到,我想强调两点。第一,从中文的意义来讲,唯有“盆景”一词能  相似文献   

9.
宋德钧同志认为“盆栽”音译已流行于世界,建议“盆景”一词应穿上“西装”出国,言下之意是:用“盆栽”来代替“盆景”。我认为,这一意见值得商榷。“盆栽”,是把自然界生长的某些植物“栽”在盆内培植,如盆栽葡萄、盆栽柑桔……等等。进一步,对盆内栽培的某些植物进行科学的修剪、攀扎,使之成为一种活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桩盆景”。但它毕竟是栽在盆内的植物,仍然可称它为“盆栽”。但“盆景”就不同了,它的意义是在盆内制(造)景。就是把大自然的景物制(造)于盆钵之中。“盆景”比“盆栽”的范围大了,意义深远了,因而要求也就严格了。  相似文献   

10.
陆文龙同志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第12期上的《也谈盆景的风格与流派》一文,关于先创各自风格再立流派的见解是正确的。但对流派的理解,值得商榷。按陆同志意见,只要数量“多”,加上“千遍一律”的“程式”或“形式”,就形成了流派。事实上,流派绝不仅仅是某一位“个人”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被子弟们千篇一律地重复而成。模仿不是艺术,更谈不上风格,千人一面怎能称流派?  相似文献   

11.
晓潘同志在《中国花卉盆景》89年11—12期合刊中,强调了“几架不应列入盆景的品评范围”,并讲了一些理由。本人不敢苟同,谈点看法,以供参考。对盆景的品评,之所以讲究“一景二盆三几架”,是因为景、盆、架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21-21
重庆盆景艺术属于“川派”范畴,起于五代,成熟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清末民初,重庆就盛行水旱式盆景,花农将树木、花草、石块置于盆中布景,其方式为“丛树法”、“芦竹法”、“点苔法”。  相似文献   

14.
贵刊85年第四期“盆景佳作选”栏内刊出了庄灿光同志的枸杞桩景《鹿鸣》,并有他本人夸张的介绍(该期17页),对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庄同志将这棵枸杞培养成鹿形,不管是自然成形也好,人为加工也好,确实可称栩栩如生。但我认为这种象形盆景脱离现实生活,追求“奇异”,缺乏“意”境,使人观后有种乏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盆景的“形”,是指创作主体对所表现对象的具体形态的真实反映。“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则是指存在于人或自然景物之中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勃勃生气。“神”是抽象而不具体的,只可感悟不易言传。在盆景艺术中,“神”一方面是指所表现景物的自然之“神”。例如:山水的韵致风采,树木之生机、天性、姿韵等。另一方面是指创作主体之“神”。作者借景物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6.
芗江荔红蝉鸣的夏日,记者采访了畲族盆景爱好者蓝海亮同志。见他正专心地给一盆双杆榕景整容,我赶紧抓住这一机会。“老蓝,看样子您对榕树盆景挺喜爱?”“不错,是格外喜爱。”老蓝笑着说:“同根双杆树、意义深长。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我们祖国盆景事业灿烂的明天,我个人完全赞同彭春生同志关于举办“中国地方风格盆景展览”的倡议。我深信,这种以探讨地方风格为目的的展览将是我们学习的良好机会。突出地方风格,将会使我们在观摩、切磋、相互交流中,提高盆景艺术理论、推动我们在创新挖潜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9.
枯峰式盆景(又称假山真树式),是中国盆景造型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从广义来说;枯峰式属于枯木式的范畴,因为它们都主要是表现自然界枯木逢春的景观。然而,枯木却不一定会形成枯峰。枯峰式盆景正是以“峰”出奇制胜而独具妙趣。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某报刊发了罗昌爱同志《“根雕热”的隐忧》的文章。拜读之后,实在迷惑不解。罗昌爱同志认为根雕热“使人类宝贵的绿色王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指责根雕爱好者“把眼睛盯在未成年的幼苗小树上”,还说“根雕者之举,实实在在是‘斩草除根’,给大地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痕”云云。因此他提出“请根雕、盆景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们冷静一下,为‘根雕热’和‘盆景热’降降温吧!”在这里,我们对罗昌爱同志那种让“绿色生命焕发出内在的自然之美”的心情表示由衷支持和理解,但对他关于根雕艺术取材的无知甚为遗憾。考虑到罗同志所发表的种种议论,可能在客观上会伤害根雕爱好者的积极性,使刚刚兴起的“根雕热”冷却下去,故有必要明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