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6号及其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6号及其选育葛秀荣(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花6号是利用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选配的杂交后代材料7506-57(亲本为7205-1×天府3号)经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名称为郑57-9。1987-1992年通过品比...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长江下游麦区,小麦生长后期雨水多,气温高,赤霉病流行频率高,损失大,其危害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培育综合丰产性与抗病性好的品种是世界同类生态区小麦育种界尚未根本解决的一大难题。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科学家认为,生产上采用中抗品种并辅以药剂防治,可能是解决赤霉病为害比较理想的办法。扬麦5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1990年种植178万亩,当年推广面积居全国首位,是长江下游历史上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该品种所以能在长江下游复杂的生态条件下推广这么大的面积,究其原因,除了它较耐湿,耐高温逼熟外,还与该品种对赤霉病有良好抗性有关。我们综合分析了多年多点自然发病的试验资料,并对病害发生程度与产量损失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8.
抗旱小麦新品种豫麦38号的选育张灿军(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471002)李风歧(洛阳市郊区农科所)王海菊(荥阳市农业局)豫麦38号小麦,原名洛阳83—714,1995年9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年12月在第二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 相似文献
9.
隆平麦6号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以烟361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的小麦品种,本文概述了该品种的亲本选配、杂种后代选育、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并分析了作者对于隆平麦6号的选育与体会,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新品种豫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棉6号(原豫无13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自言的两个无毒棉新品系,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选育而成。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无毒棉选系A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无毒棉选系A14[P.D0109×(606×中31)]父本配制组合,并在海南一年三代加速选育。1985年在海南选株、选系,系号85—3A—4。1986—1989年分别参加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990年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基本一致,性状 相似文献
13.
豫麦4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李玉兰(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商丘476000)豫麦42号原名商丘857,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经多年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抗病、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品种来源豫麦2...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冬小麦新品种—TBT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冬小麦新品种TBT6号是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经阶梯式轮选法育成的。1993年5月通过了天津市成果鉴定。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抗病能力及丰产性能好等特点,已在天津、河北等地试种推广。为使种植者对TBT6号有更深刻的了解,现将TBT6号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及栽培措施介绍如下。1 TBT6号的选育过程1980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邓景扬博士处引进10株天然授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当年秋季在天津市武清县张辛庄播种,并挑选24份种质与其相间种植,做为花粉供体。翌年,对该不育小麦进行了性状观察、选择,并对不育机制进行了验证。发现此不育小麦农艺性状和 相似文献
17.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豫麦48号(8628)系洛阳农科所1986年以豫麦8号为母本,与泗阳936杂交,经水旱交叉选择、早代混系测产、高代多点鉴定等选育的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1993~1997年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试和生产示范。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经多年试验,豫麦33号产量比豫麦17号增产4.4%-8.5%,居一、二位。抗多种病害,具有丰产、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该品种的选育表明,采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南、北品种杂交,其后代表现广泛分离;冬春性小麦杂交可丰富其遗传基础;复合杂交有助于优良基因的组合和累积,这是选育抗病,高产品种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镇麦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沈锡五,陈爱大,曹冰魂,朱传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句容212400)镇麦1号(原名镇8709)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在1990、1991两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1992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