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物候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石首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中的443个黑杨种质为对象,对其进行物候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美洲黑杨无性系物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物候期表现出不同的时序特征,变异最大的物候是叶变色始期,变异系数达到52.74%,其次是叶全部变色期和芽膨大始期。与变色落叶相关的各物候期之间相关性极显著,与萌芽相关的各物候间也显著相关;同时,第一主成分是与叶黄叶落有关的因子,第二主成分是与萌芽展叶有关的因子,第三主成分载荷较高的是落叶末期和全部落叶期,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7.29%。不同种源地的纬度与萌芽展叶物候期呈正相关,与叶变色落叶物候期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统计和突变分析方法,对贵南地区1978—2018年气候和4种植物物候(1992—2018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植物关键物候期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以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贵南地区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与气候变化基本相一致,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物候期变化受当地气象条件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温度、降水、日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气象因子。草本植物展叶盛期推迟明显,开花盛期趋势倾向率的变化幅度比展叶盛期要小一些,果实或种子完全成熟期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黄枯普遍期一致提前;木本植物春季展叶盛期、落叶始期推迟的趋势不明显;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的趋势不明显。贵南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996年后开始逐步上升,突变发生在1994—1996年,植物全物候期突变点都发生在温度突变以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掌握当地气候和物候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2个方面选取环境因子,通过观测2019年观测样本开花物候的3个特征(始花期、败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分析开花物候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4种木本植物的始花期为(94.00±17.88)d,败花期为(108.00±21.65)d,开花持续时间为(13.97±6.17)d;开花持续时间的方差较小.木本植物植株个体的环境位置和微观环境差异影响到个体的规格大小,道路两旁由于冬雪堆积融化的原因,获得更好的微观环境条件,植株规格更大,表现出更早开花、更早败花、更短开花持续时间等特征;不同物种木本植物微观环境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红山桃、美国皂荚、香花槐、夏橡和黄金树这5个物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小乔木和灌木开花物候没有显著作用.宏观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微观环境因子.相对于微观环境条件,宏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方差变化的贡献明显较高;微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呈负向作用,宏观环境因子起正向作用,且其中日照时数是开花物候变化的最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
李晶晶  刘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97-4498
利用2001~2010年潍坊几种木本植物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年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潍坊气候逐渐变暖,年降水量年变化较大,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累计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在各种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气温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小叶杨物候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指导农林业生产实践,对1981—2014年科尔沁沙地小叶杨(Populus simonii)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等7个物候的出现日期和日照时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3个气候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其年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4 a来,科尔沁沙地的日照时间平均以8.817 9 h·a~(-1)速度显著减少,平均气温以0.035 7℃·a~(-1)速度极显著上升,降水量平均以2.337 6 mm·a~(-1)的速度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小叶杨花芽开放期以0.407 d·a~(-1)速度极显著提前,展叶期和开花期较常年变化不显著,叶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分别以0.730、0.626 d·a~(-1)速度极显著推迟,生长季以1.033 d·a~(-1)速度呈极显著延长趋势。平均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各个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子,分别与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日照时间与叶全变色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对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9站10~25年的小叶杨物候和同期的光热水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小叶杨物候期的主要环境因子,冬春季气温升高、界限温度提早是使得小叶杨物候开始期提前的主要相同影响因子,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各站区有明显的差异,但小叶杨生长期间各地光热水的共同作用使小叶杨物候结束期均推迟。近39年青海日照时数、温度、降水变化使小叶杨物候现象及其生长期延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各站物候期现象比正常年份范围出现提早10 d、推迟10 d的气候指标因地区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选取1981-2021年蟠桃生长季内气象要素和2003-2021年物候期资料,研究蟠桃(Amygdalus persica var.compressa)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物候期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影响蟠桃物候期的主要气象因素,探讨气象要素变化对蟠桃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是石河子垦区蟠桃生长季内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1981-2021年,蟠桃生长季气温及≥10℃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在2004年、1997年发生突变;日照时数增加不显著,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03-2021年,蟠桃生长季芽膨大期、现蕾期、开花期、展叶期、抽稍期、成熟期呈提前趋势,硬核期延长,全生育期日数呈显著延长趋势。气温与蟠桃主要物候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和日照时数与物候期无显著相关关系。气温是影响蟠桃物候期的关键气象因子,且主要影响春季物候期。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垦区蟠桃开花前生长日数呈增加趋势,开花后生长日数逐渐缩短。全生育期日数显著延长有利于蟠桃产量的形成。气候变暖使得蟠桃开花期提前,需谨防4月份霜冻对开花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广西物候资料、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相应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物候期受地理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其营养时期的物候期受经度影响比纬度影响略大,在其生殖时期的物候期受纬度影响比经度影响大.从气象因子角度和地理因子角度分析可得到大致相同的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结论]广西苦楝物候期发生的时间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从河谷平原到山区推迟;对苦楝春季物候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该物候期发生的前1个月到前3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广西物候资料、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相应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物候期受地理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其营养时期的物候期受经度影响比纬度影响略大,在其生殖时期的物候期受纬度影响比经度影响大。从气象因子角度和地理因子角度分析可得到大致相同的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结论】广西苦楝物候期发生的时间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从河谷平原到山区推迟;对苦楝春季物候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该物候期发生的前1个月到前3个月。  相似文献   

12.
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苗期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种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观测,记录物候期和年生长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柳树的物候型,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成活率方面除G102和毛枝柳外,其他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均在72%以上;健康状况方面除少数无性系出现了日灼、倒伏、干梢和病虫害现象外,大部分无性系苗期生长状况较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叶变色期最为明显,极差达48 d,差异最小的是展叶期,极差仅为7 d。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4个物候因子综合为2个主成分,依据主成分值聚类,将50个无性系分为3个物候型,即长生长期物候型、短生长期物候型和中间型物候型。综合分析物候因子和生长因子得出,除展叶期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因子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即萌动发芽越早,落叶越迟对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宣城3种木本植物(侧柏、刺槐和楝树)1982—2020年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气温、降水和日照),通过SPSS、Excel等统计工具使用回归分析法、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最明显,日照和降水量次之;对侧柏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2月,对刺槐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4月;对楝树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3月.  相似文献   

14.
元宝枫叶片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物候区27个产地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叶片采样分析,分别测定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裂长、裂宽、叶长宽比、叶裂长宽比、叶基角等叶片生物学参数,为元宝枫种群演化、分类、培育、良种筛选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7个种源间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12%~21.8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面积,表明不同种源间元宝枫叶片叶面积差异最显著。叶片各形态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两两间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说明元宝枫叶片部分形态性状间关系密切。不同种源元宝枫叶片的形态与各地某些地理、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其中随纬度的增加元宝枫叶片的叶长有显著减短的趋势,但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升高叶长显著变长,说明南方地区的元宝枫叶片叶长比北方地区较长,且越往南形态表现越为明显;叶片面积随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变大,即越温暖湿润叶片越大,反之,叶片就小;随着维度与海拔的升高,叶柄减短,年均温越高叶柄越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元宝枫叶片性状变异主要表现为3个综合因子,即叶片大小因子、叶片形状因子、叶柄因子。聚类分析将2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  结果  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泰安的紫薇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显著,以每10年?4.96 d的速度提前,北京的银杏叶芽开放期提前趋势最不显著,以每10年?0.72 d速度提前。秋季叶变色期表现为推迟,秦皇岛紫薇叶变色期以每10年1.05 d速度推迟,北京地区植物叶变色期以每10年0.12 ~ 0.49 d的速度推迟。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且乔木模拟效果略优于灌木。该模型对加拿大杨展叶始期模拟最为准确,决定系数(R2)为0.958,均方根误差(RMSE)为3.5 d;灌木中对紫丁香开花始期模拟效果最优,其R2为0.942,RMSE为3.6 d。与春季物候期模拟相比,秋季叶变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R2仅为0.030 ~ 0.574。  结论  在过去的50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多数站点春季物候期表现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则表现为推迟,在物种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存在差异。SW模型适用于不同生活型物种的物候期模拟且模拟效果差异不显著;该模型对不同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不同,其中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最为准确,其次是叶芽开放期,叶变色期模拟准确度则最低。这表明仅考虑温度因子的SW模型不能真实模拟秋季物候期,应耦合光周期和降水等因子改进模型,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常见37种园林木本阔叶植物进行物候调查,分析了植物有叶、显花、有果的物候期特点和花期、果期物候相特点,结果表明:彩叶植物稀少,春季花期密集,夏季开花种数较少,果期持续时间较长,果实种类较多,建议增加早春和夏季开花植物、彩色叶片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量疏果。对同区域不同观测地点、不同区域的植物物候期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之间植物营养生长物候期差异显著,建议关注不同区域植物春季物候的差异,在绿化养护管理中采取差异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若羌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发芽展叶期和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开花期和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相关性。由此不难看出,降水量少,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充足、平均温度适宜,生长期日照时数少是若羌红枣高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划分,结合当地考察资料,探讨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不同分布区类型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利用SPSS软件对物种丰富度和气候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种子植物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约占73.9%,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分布,在2 000 m左右达到峰值,在高海拔地区(2 600 m以上)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植物和温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主要受年均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影响,世界分布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和最冷月均温影响,热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最冷月均温和最冷季降水量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纬度地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探索1967—2005年间,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对气候因子和年轮宽度年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67—2005年间,大兴安岭不同纬度地区温度均显著上升,降水量未呈现出显著性变化;1927—2007年间,高纬度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显著增加,与此相反,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不明显;温度是影响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变化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后,降水量的下降抑制了该地区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20.
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受研究尺度的影响,总结大尺度空间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各种出版物、腊叶标本和相关数据库是数据资料的主要来源 物种丰富度的估算方法包括插值法、稀疏法和外推法 中海拔物种最丰富的单峰曲线分布格局最普遍,其次是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单调下降的分布格局 物种特有率一般在树线附近达到最大值,但在科、属级水平上特有率在海拔梯度上有多种变化格局 面积、气候因子、中间地带效应和Rapoport海拔法则等是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中间地带效应的影响最大,甚至是唯一与丰富度格局显著相关的因子 物种的系统发育、地质历史等因素在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还难以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