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的热带区域,其适宜的耕地资源有限,针对该热带区域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常规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尝试构建针对热带区域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选取西双版纳勐海县作为研究对象,就区域内地形起伏变化大、耕地形状不规整和其他热带区域的自然特征,充分考虑光温生产潜力和耕地规整度等因素,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得到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并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空间关联到评价单元;然后以德尔菲(Delphi)法确定选定因素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测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得出:1~6级耕地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0.17%、5.45%、30.95%、45.01%、17.99%、0.43%。该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对西双版纳热区耕地资源评价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该区域土地资源的调查、管理和规划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 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研究耕地合理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影响耕地质量的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为合理保护耕地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文章在研究区内基于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构建耕地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以16m×16m栅格为评价单元,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将研究区耕地适宜性划分为10个等级。【结果】研究区耕地整体适宜性良好,其中一到六级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1.07%,同时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评价等级较低,处于勉强宜耕或不适宜耕作的状况。【结论】通过模糊数学和专家打分获得的耕地评价值,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分4类赋权重,最后得到相互关联的耕地指标体系,且利用GIS技术处理栅格数据对表现耕地适宜性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耕地资源合理保护及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神木市耕地质量状况和主要养分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计算法等,对全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神木市耕地三至十等地均有分布,平均质量等级为8.81等,高、中、低等级耕地占神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8%、29.09%、67.83%。神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其中全氮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处于中低等或中等水平。神木市耕地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大耕地的保护、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耕地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湖北省京山县耕地地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山县野外调查、社会统计和室内化验分析等工作为基础,采用GIS工具分别建成京山县耕地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规程筛选确定了评价因子.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叠加生成评价单元,在ArcMap中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各评价单元不同耕地属性的评价信息,运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并与GIS结合对京山县耕地地力进行评级,制作了主要耕地地力属性专题图.还对京山县不同耕地地力等级的面积统计和分布特点以及各等级耕地的主要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当地耕地质量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根据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分析白银区耕地存在的问题并为白银区耕地质量保护和质量等级提升提出建议对策。[方法]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数据评价库,对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白银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6.99等。四等地到十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8.75%、5.95%、5.27%、49.68%、17.96%、12.38%、0.00%。白银区耕地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等级高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全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为17.10 g·kg-1、28.62 mg·kg-1、225.87 mg·kg-1。[结论]该评价较准确的反映了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基于耕地质量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农田精确质量评价结果,采用ARCGIS平台、DELPH(特尔斐)模型与AHP结合专家经验对选取的1988个土壤样本进行了质量评分,并根据累计曲线法划分地力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1级耕地占总面积的5.13%;2级耕地占22.45%;3级耕地占44.98%;4级耕地占22.62%;5级耕地占4.82%.利用GIS统一管理资料数据,结合实地采样数据自动划分评价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经数据验证精准度达到94.8%,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该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Slope、RVI、SQI、DVI、LUD 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桂平市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最终桂平市的耕地分为5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提出了耕地资源保护的政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桂平市耕地资源的改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市耕地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监测数据及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历年来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结果]2018年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和高等地为主,占比分别为46.38%和42.67%,2018年平均等级为4.04,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中部、东部和北部,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北部。[结论]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对比2017年昆明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5),提升了0.1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南方水稻主产区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等级整体提升,少了四级地,整治后耕地主要为一、二级地;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自然条件改善不明显,对农田基本建设条件改善比较明显。耕地质量不同级别交换系数的估算,为产权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轮台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收集轮台县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同时,选取与剖面性质、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3个方面相关的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轮台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轮台县40 486.67 hm2耕地中,根据地力水平分为五个等级,一至五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8.23;、44.77;、13.76;、13.52;、9.71;.[结论]轮台县耕地地力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研究结果能准确的反映轮台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研究区耕地质量提升、种植结构调整、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和综合水平,同时描述多时段内区域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为从作物轮作角度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针对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构建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分类体系,基于空间分析、文献支持、野外实地调查、农户访谈与专家知识,建立不同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决策树制图方法,开展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制图,并在不同空间尺度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与规律。结果表明,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总体而言,水田轮作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低、对土壤干扰较小、长时间被水面覆盖,不易引起土壤酸化等耕地质量问题,耕地质量等级较高;蔬菜、果园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高,耕地质量一般较低,具体表现为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研究区蔬菜轮作系统比例最高,其次为果园系统。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一般,主要为三等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初步探明作物轮作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并将作物轮作遥感制图结果应用于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研究,由于耕地质量特征较难直接通过遥感反演获取,通过监测地表作物种植情况进而反演耕地质量具有理论可行性,未来有必要深入解析作物轮作、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要素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耕地质量时空差异评估技术体系,支撑跨尺度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工具,借助其空间分析能力,以多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平均年降雨量、平均年有效积温、灾害性气候、有效排灌率、平均年日照时数等为评价因子,对江西省的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将全省耕地划分为6个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8.
明雪  黄智刚 《广西农学报》2021,36(6):64-69,74
[目的]以贵港市平南县耕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为耕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平南县土地利用、高分遥感影像等数据,在GIS平台采用国家土肥部门的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进行2020年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平南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5,其中一等地占比为0.31%,二等地占比为0.32%,三等地占比为3.33%,四等地占比为13.87%,五等地占比为32.82%,六等地占比为32.21%,七等地占比为12.09%,八等地占比为3.73%,九等地占比为1.08%,十等地占比为0.24%.[结论]"十二五"期间,平南县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障碍类型中无明显障碍型占比60%以上,但中等级耕地占比达到了78.90%,表明平南县耕地质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针对瘠薄培肥型、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等耕地,应加大资金、技术和物资投入力度,增强土地生产能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实现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 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 hm2,占2.30%;二级地20689 hm2,占36.78%;三级地31097 hm2,占55.28%;四级地3136 hm2,占5.60%;五级地20 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hm2,占2.30%;二级地20689hm2,占36.78%;三级地31097hm2,占55.28%;四级地3136hm2,占5.60%;五级地20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