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系),选择1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产量、生育特性、抗逆性等性状为依据,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产量在4 779.0~6 568.5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5 838.5 kg/hm2,不同品种(系)间产量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镇麦12号、镇麦15和镇麦18产量高于6 000.0 kg/hm2,较对照镇麦10号分别高出9.78%、9.20%和7.52%,增产明显。其中,镇麦15产量较高且抗逆性最好,适宜在昆山市示范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增加,生育期提前;在播种量300kg/hm2鲜草4488.91kg/亩,效果最佳。该研究以期为藏北那曲高寒牧区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设置了燕麦3个播种量(103.2 kg/hm2、154.8 kg/hm2、154.8 kg/hm2、206.4 kg/hm2、206.4 kg/hm2)和饲用豌豆3个播种量(120 kg/hm2)和饲用豌豆3个播种量(120 kg/hm2、18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240 kg/hm2),分析了播种量对南方冬闲田种植燕麦和饲用豌豆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的干草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大,播种量大的2个处理显著高于播种量最小的处理(P<0.05)。通过1 m垄段的株数与干草产量回归方程分析,燕麦和饲用豌豆的干草产量随着株数的增加而提高;当株数达到一定量后,燕麦产量呈下滑态势,相关系数为0.764(P<0.01),饲用豌豆产量趋于平稳,上升幅度不大,相关系数为0.683(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氮肥施加量对“铜麦6号”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减氮5%、减氮10%、减氮15%4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减氮10%即施入氮肥270 kg/hm2、磷肥82.5 kg/hm2、钾肥82.5 kg/hm2时小麦产量及品质最理想。  相似文献   

8.
荞麦是威宁县特色作物,黔苦5号为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苦荞新品种。探明黔苦5号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合理播种量,为黔苦5号的稳产、丰产提供理论依据,进行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1.5 kg/667m2、2.5 kg/667m2、3.5 kg/667m2、4.5 kg/667m2、5.5 kg/667m2、6.5 kg/667m2)的种植试验,考察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为88~90 d且差异较小;株高、分枝数和节数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播种量在1.5~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4.5 kg/667m2,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播种量为3.5 kg/667m2和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黔苦5号的适宜播种量为3.5...  相似文献   

9.
在临洮县对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陇中6号产量最高,为9 80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2 066.67 kg/hm2,增产率26.7%。天选57号、陇育5号、庄浪13号等3个品种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陇中7号、陇中1号、中梁34、中麦132等4个品种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通过产量、抗逆性分析,以上8个品种均可在临洮县寒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围绕制作"冷蒸"元麦原料种植,进行了品种筛选和氮肥运筹与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穗层相对整齐、灌浆速度较快、抗倒性较强、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要高的要求,筛选出了苏裸麦2号、通麦6号、苏裸麦1号等为优先选用品种;氮肥运筹和播种量试验处理中,其籽粒产量介于4988.705990.55 kg/hm5990.55 kg/hm2、β-葡聚糖含量介于3.31%2、β-葡聚糖含量介于3.31%3.77%之间。3种氮肥运筹方式的主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上升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增加,但播种量增加至210 kg/hm3.77%之间。3种氮肥运筹方式的主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上升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增加,但播种量增加至210 kg/hm2时产量下降。播种量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增强植株抗倒性、青穗早采摘等要求,制作"冷蒸"的元麦种植,以播种量1502时产量下降。播种量对籽粒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增强植株抗倒性、青穗早采摘等要求,制作"冷蒸"的元麦种植,以播种量150180 kg/hm180 kg/hm2,基苗肥中N占比60%2,基苗肥中N占比60%70%、拔节孕穗肥N占比30%70%、拔节孕穗肥N占比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研究对象,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施N 0kg/hm2(处理T1)、70kg/hm2(处理T2)、140kg/hm2(处理T3)、210kg/hm2(处理T4)、280kg/hm2(处理T5)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T4最大;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处理T4最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处理小麦产量均有所增加,处理T4产量最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处理T4的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综合考虑认为,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210kg/hm2可以有效提升小麦光合能力,提升土壤养分,提高小麦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密度组合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丰富小麦新品种阳光18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从群体动态来看,基本苗多的处理产量较高,但270万/hm2基本苗的处理略高于360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表现最佳。从产量结果来看,W2T2组合(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70万株/hm2)产量最高,达到8 811.60 kg/hm2。从经济效益来看,W1T2组合(只灌拔节水+270万株/hm2)经济效益最高,达到6 661.13元/hm2。因此,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建议采用春季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播种量以基本苗270万株/hm2为宜;从农业收入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建议采用春季灌1次拔节水、基本苗播种量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 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豫南雨养区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和配套播量,选用该区主推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对不同播种方式(机械沟播、机械宽幅匀播、机械等行距条播)和播种量 (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下土壤水分、小麦群体个体发育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沟播、宽幅匀播保墒效果较机械沟播明显;机械宽幅匀播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缺苗断垄现象,促进分蘖发生和根系发育,配套187.5~225.0 kg/hm2播种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施用氮肥为当前农业增产措施之一,适量施用对小麦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0—2021年在位于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山西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站开展,设置施氮(N)0 kg/hm2(N0)、90 kg/hm2(N9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共4个处理,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小麦地上部生长、花后糖代谢及产量等的影响,以探明提高产量的适宜施氮量及其糖代谢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N0)相比,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株高,增加叶面积指数和花后旗叶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且花后15~30 d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产量增加13.45%~42.18%,穗数增加7.68%~22.33%,穗粒数增加2.14%~3.45%,千粒重增加2.48%~13.54%;总淀粉含量增加1.8~8.8个百分点,尤以支链淀粉含量增加显著。从动态趋势上看,施氮量由90 kg/hm2增至210 kg/hm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1(210 kg/hm2)、中氮N2(240 kg/hm2)、高氮N3(270 kg/hm2) 3个水平。副因素为施氮比例,设置R1(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5∶1∶2∶2)、R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3∶1∶3∶3) 2个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比例组合对镇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生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中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中低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经济产量;R1施氮比例下,成熟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中施氮水平时最高。总体上,N2R1  相似文献   

17.
以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为材料,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沙蓬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以期获得最佳的人工种植条件。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对沙蓬生育进程、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探索沙蓬在宁夏沙荒地适宜的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沙蓬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7.50~15.0 kg/hm2;当种植密度为12.00 kg/hm2时,施复合肥沙蓬产量可达到779.1 kg/hm2,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来改变沙蓬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双季稻双机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探明双季稻双机直播栽培中播种量和施氮量的最佳优化配组,为湖北省武穴市双季稻双机直播栽培大面积示范推广提出合理化的指导意见。以冈早籼11号为试验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播种量,设2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5个水平,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主、副区采用完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13.4 m2。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加施肥量及适宜的播种量能提高水稻产量,早、晚稻用种量为150 kg/hm2、施氮量为150 kg/hm2时,双季稻周年总产量达到最大化,且在低播种量条件下增加施肥量的增产效果高于高播种量。  相似文献   

19.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青海高原藜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模式,以大白藜和青藜5号为参试藜麦品种,设置3个钾肥水平(37.5、75.0、112.5 kg/hm2),3个氮肥水平(225.0、300.0、375.0 kg/hm2),3个磷肥水平(300.0、375.0、450.0 kg/hm2),3个种植密度(9、10.5、12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回归试验,探索钾肥、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藜的最优组合是KCl 75.0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氮肥、钾肥、密度和磷肥。青藜5号的最优组合是KCl 37.5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