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武汉洪山公园春秋季节的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情况,针对春秋季节景观变化,总结出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性变化。研究中选取了9个典型样地,并评价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洪山公园基本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群落注重色彩对比,乔灌草配置合理;但依然存在植物种类少、部分植物群落设计不当、植物群落养护不够、公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就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营造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口袋公园是建立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小型公园,植物作为口袋公园的灵魂,其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园的观赏效果。以郑州市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口袋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后,具体分析了常绿植物、乔灌木及乡土植物的应用情况,并对口袋公园植物景观的营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花卉园、沙坪公园、鹅岭公园和龙头寺公园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并用色彩分析软件Color Impact对实拍照片进行颜色的提取和色彩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多利用彩叶植物营造,花卉的应用较少,并且色彩效果大同小异。该文结合调查情况,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具有其特殊性。以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调查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丽水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娟 《吉林农业》2011,(6):233-236
文章调查了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和应用现状,阐述了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空间结构、景观时序等应用特点,总结出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在选择和应用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中西方造园经验的指导下,在对凤庆县城市公园现状及其自然及人文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凤庆县用地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城市公园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了综合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社区公园、河滨公园、街旁游园等公园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铜仁市三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按照不同植物景观进行分类,将植物景观分为与广场、建筑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园路旁植物景观和滨水植物景观4种类型,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路旁植物景观评价最高,与园路搭配合理,营造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荆州环城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荆州环城公园的植物种植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城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方案,强调了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9.
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特殊线性结构的滨水开放绿地,兼具带状公园和滨水公园特性。以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为对象,对公园的空间结构、植物种类、植物空间类型及其配置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夹水型和临水型带状公园的空间构成特性、空间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与特征,旨在为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萝岗香雪公园一期修复工程分青梅区、花梅区、滨水区、荔枝林、景观节点五部分调查,分析讨论各类景观中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及功能作用,得出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总体符合基本原则、主题突出,讨论在今后的公园修复中,植物的丰富、传承历史文化、花境植物配置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山地公园森林植物景观是公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小方山公园植物配置为例,在深入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优化原则,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具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建设及改造,以长春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初步勘查的基础上,按公园的功能分区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公园内共有植物191种,隶属于62科135属,其中常用种类63种,以落叶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为主。结合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对长春公园植物的应用组成、观赏特征、来源特点、配置模式和景观丰富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植物景观的营造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SD法的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4个城市带状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和菖蒲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分析了游人对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的基本印象及心理感受.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68份,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认知因子和活动因子是影响游人对公园植物景观印象的3个主要因子;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综合因子得分最高,菖蒲河公园得分最低.可见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景观效果美观、植物素材丰富,更应注重运用植物素材违背和满足游人需求的有效使用空间,在实现优质景观的同时提高植物景观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晋中市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效果,采用实地调查和AHP法,分别从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取10个代表性评价因子,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并分级。在潇河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中,生态效益权重最大,为0.633 2,其次为景观效益,权重为0.239 5,服务功能的权重为0.137 3。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在四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下,乔灌草植物景观被归为Ⅰ级,而乔草、乔灌、灌草植物景观则被归为Ⅱ级。通过对植物资源调查和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研究将为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植物空间塑造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子湾公园6个典型空间植物种类、色彩、配置方式的调查,分析不同空间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景观效果以及色彩对比组合形成的空间特色,总结出了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特征和不同功能区块植物配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陕北旱区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与配置水平,为榆林市及类似地区绿地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与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榆林市河滨公园、沙河公园和东沙生态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划分为10块样地的公园绿地,分析其植物群落的总体特征、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特征。【结果】榆林公园绿地群落共有植物58种,分属31科53属;其中蔷薇科和菊科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分别为14种和11种,占总数的25%和19%,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种植比例为3∶7;绿地植物群落"乔-小乔-灌-草"4层结构样地中,河滨公园河北杨群落、沙河公园刺槐群落、沙河公园桃树群落样地乔木种类较多、优势种突出;"乔-小乔-草"3层结构样地中,植物配置层次感强,绿地开阔;各类乔灌木结构所占比例依次为观花类乔、灌木植物(均为20%)常绿乔木和其他落叶乔木(均为16%)常色叶乔木(8%)常色叶灌木、变色叶乔灌木、常绿灌木和其他落叶灌木(均为4%)。【结论】榆林绿地以半稳定群落结构为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旱区地域特色凸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溪望溪公园景观分区植物材料的调查,分别进行植物群落景观和植物单体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植物景观等级:观叶树种(秋季景观)常绿树种(冬季景观)观花、果树种一般树种。(2)纪念区树木种类丰富,但树木个体数量偏少;安静休息区树木个体总数较多,分布较密,但种类偏少。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本溪地区现实情况和望溪公园各个分区现状,进行景点植物选择配置,构成望溪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优化模式:观花灌木景观模式、常绿植物景观模式、观果植物景观模式、色叶植物景观模式、疏林草地景观(刺槐)模式、混交树群景观模式等,形成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9.
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SBE)法,对湿地景观区域、主题植物展示区域、入口广场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美景度值与植物配置形式、观赏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区域景观评价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景观评价入口广场区域景观评价;不同受测群体间对于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植物色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以期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