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农高职院校具有人才、专业和技术等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针对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协同性差、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以涉农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技术技能积累为手段、以校地合作为平台、以社会培训为重点、以智库建设为特色,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质量,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19,(9):275-277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明显影响创业意愿;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协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3.
岑珊 《河南农业》2023,(9):35-3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大学生是服务农村、建设基层的重要人才力量。但从现实发展角度来看,农科大学生的基层农村就业意愿不高,其中薪酬待遇水平、农村发展现状、农村就业的相关利好政策等是当前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高校教学系统需认清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思政教育、舆论影响、家长协同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服务紧密联系,提高农科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意愿调查及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 《河南农业》2021,(18):31-32,35
大学生是返乡创新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将是推动乡村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基于河南省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意愿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疏离、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思想偏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松散、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充足与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尚  韩敏 《乡村科技》2019,(10):31-31,33
近年来,旅游行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旅游气象服务是确保群众旅游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支撑。因此,近年来人们对于旅游气象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优质的旅游气象服务可有效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分析当下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可有效提高玉溪市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质量,为我国建立完善的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的目标,为彻底消除农村的贫困。高职院校需要明白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的使命,从大局角度出发,思考此战略实施的意义,勇于承担自己的所属的责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担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搭建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夯实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基础等措施的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七十多年,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覆盖全产业链的为农服务体系、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累了广泛而雄厚的优势条件。目前供销合作社正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内容,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新模式,并以农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探索开展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利用,同时强调以基层合作社为抓手,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进一步密切政府与农户的联系,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和人才强国战略,全国高校每年为社会注入数以万计的新鲜血液,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号召下,能否留住人才成为社会热点,这恰巧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契机。调查发现,浙江海洋大学在校和毕业学生留舟意愿不强,人才流失问题凸显,舟山乡村振兴陷入窘境。从心理因素和社会政策的视角对此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构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体系,对毕业生留舟起到一定宣传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对吉林省765名高校青年人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情社会、农村风俗习惯、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及乡村振兴创业帮扶政策等认知不足。吉林省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主要受内部因素如个人特征、个人认知等影响,还会受由学校层面等组织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及亲朋支持等外部因素影响。针对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不强、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健全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完善青年人才保障制度、落实青年人才支持政策等建议促使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凉山州灾害性天气多发、 频发、重发,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气象服务保驾护航。围绕国家对乡村振兴“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结合气象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凉山州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努 力探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对策与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气象力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可以为有效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在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活动的行为意愿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在实证层面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创业效能感、农村创业态度、农村创业主观规范都对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以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村创业意愿,农村创业态度部分中介了创业效能感与创意意愿的关系,创业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与农村创业意愿的关系。基于此,应帮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邀请专家、农村创业精英等开展讲座、交流和指导,促成正面的态度认知;增设农村创业教育内容专题,增加农村主题的创业实践模拟,既营造农村创业氛围,又提升自我效能感知;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并提供融资、信贷、扶持等中介服务,强化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甘肃省会宁县土地流转现状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的方式对当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为强烈,其中劳动能力、非农收入、户主教育程度和土地流转市场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开设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部分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意识欠缺、乡村振兴中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系统性不强以及乡村振兴中部分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相关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乡校合作加强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中对乡村人才择业观的正确引导,乡校合力推动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乡校合作完善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的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就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逐步推进乡村法治现代化建设。而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夯实基层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制度保障。因此,亟需厘清其制度需求,针对当前制度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乡村法律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现今和未来阶段的“三农”工作导向和奋斗目标,是脱贫攻坚战果巩固的措施,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而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剖析乡村人才现状。高职院校采取创新招生模式和就业渠道、强化三农课程开拓、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化校乡合作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10月提出,促使了乡村旅游得到普遍关注和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建设美丽乡村、有助促进经济发展、有助实现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乡村旅游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衡阳市新生代劳动力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梳理和总结21世纪以来衡阳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历史演进和周期特征,发现新生代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意愿相比老一代要低、具有较强个体特征、创业地及规模意愿差异较大,且新生代劳动力返乡创业意愿受到内外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是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乡村事业,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意愿模型,揭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645份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价值提升、个人规范和自我效能对志愿服务乡村意愿存在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和困难情况对志愿服务乡村意愿存在负向影响;知晓程度和社会压力对志愿服务乡村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效果,以浙江省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为案例,分析在乡村振兴大背景视角下的实践样态。分析认为,在开展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要正视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挑战,拓展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范畴、理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关系、组建农村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以及健全农村法律服务考评机制,从而达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法律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源泉.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三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并通过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创新乡村文化、输入式培育人才等方式来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