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 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必须考虑林地价值的量化问题。林地价值是一种较特殊的土地价值。对土地价值理论进行了简短的回顾, 并指出了林地价值的特点。从资产经营的角度把林地按流动性强弱进行划分, 并探索性地指出了量化林地价值的几种不同方法, 其中强流动性林地的估算方法为机会成本模型和道格拉斯模型, 弱流动性林地价值的估算方法为贴现法。参5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林地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是"自然资源无价值论"者还是"自然资源有价值论"者,在承认林地有价格方面其观点是一致的.古代我国就有林地的买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林地使用权也开始流转;目前,唯有国有林地的价值实现滞后.为此,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鼓励国有林区大胆实践,做好林地的科学评估并搞好林地市场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下,商品林林地使用权和公益林林地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核算.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价值方面,国有商品林林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根据其不同的流转方式选用收益法中的年金资本化法和林地期望价法核算,而对集体商品林的林地资源资产选择用林地现行市价法和林地基准修正法...  相似文献   

4.
RTD GPS量测林地面积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林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的估算精度,以RTD GPS(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为主要工具,通过对面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地块进行试验研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对中误差、标准方差、精度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低的测量精度达到97.67%,能够满足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中林地面积测量的精度要求,并且随着测量面积的增大,RTD GPS的测量精度逐渐提高;采用实时差分定位的缺点是必须到现地观测,这对于大面积森林调查是不现实的,根据林地调查的实际分析,RTD GPS适用于林地面积传统调查(图上勾绘等)的实地精度检验,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检验方法快速高效,而且能够保证精度.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5.
张建芬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69-170
分析了新郑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 a的林地面积,结果表明:林地有大幅提高,增长趋势符合指数模型,增长速度先快后慢。最后对林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价值从2000年的5.7845亿元提高到8.1021亿元。  相似文献   

6.
张建龙  张正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49-13250
石河子市有800多公顷的绿地面积,它不仅具有直接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环境价值。从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土壤保持、调节气候4个方面评估石河子市林地的生态效益价值为1527.44万元,是石河子林地直接经济价值的40倍。由此可见,在干旱区城市加大绿地建设投入,对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林地流转在各地进一步展开,林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二是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三是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建议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邓丽娟 《福建农业》2015,(3):158-159
林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好林地资源意义重大。本文将简要介绍当前林地资源现状以及保护管理林地资源的意义,并探讨如何加强林地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希望能为林地资源管理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展开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游昌银 《农技服务》2014,31(7):147-147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生物资源、林地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但林地资源是基础。森林资源管理必须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中心。由于公益性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其经营的主导利用目标是生态效益。因此,林政资源的管理要以林地资源管理为基础,林木与林地管理并重,严格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商品性森林资源经营的主导目标在于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应赋予经营者更灵活的处置林木的权力,资源管理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主。  相似文献   

10.
林地潜在人为火发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潜在人为火的发生次数多少,反映森林火灾的危险程度.据对进入林地身带火种的人数,单位人一天内用火次数、细小可燃物湿度和林地潜在火险系数的分析研究并建模,最后建立一个综合反映林地潜在人为火发生频次的数学模型,可直接计算当时天气条件下某林地可能发生的人为火次数.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货币计量中的价值论基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指出,森林资源的货币计量,既可以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功能价值,也可以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效益价值.森林资源功能包括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其价值构成统一为包括土地价值在内的社会平均营林成本,而不包括各种效益价值.否则会形成重复计算.森林资源效益包括物质产品效益和环境服务效益,前者的价值表现为木材等物质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后者的价值表现为森林环境功能被社会实际利用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及社会利益.土地资源价值不应核算在效益价值内,否则也会形成重复计算.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的森林资源功能不产生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的功能能否转化为效益,不仅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还取决于不同森林资源功能的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在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判定标准及区划体系。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和中国县级森林经营区划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区划方法。这样既使得原森林经营区划体系得到了加强和补充,又避免了2个系统独立存在而造成区划成果对森林经营指导意义不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因具有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双重属性,在国家环境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把价值饱和的概念引入森林资源物权理论中,在明确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合理限制与实现障碍的基础上,通过探寻森林资源价值饱和路径的现实基础,从而达到整合与创新森林资源物权价值饱和路径的正确选择。参9  相似文献   

14.
重点国有林区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屏障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目前,由于政、企、社合一和国有森林资源产权虚置等问题困扰着资源保护、职工群众就业增收和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国有林区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从国内的实际和国外的经验来看,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是一种合理选择。这种管理体系具有维护法律的尊严、解决产权主体虚置问题等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应用资源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2004年天津市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市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较大,为33 412.37万元,生态服务价值约是其直接经济价值的2.01倍,但在各区县间分布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是:植物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林分为冷、云杉纯林为本;成、过熟林面积占绝对优势;林分生长率低,自然枯损量高;林分分布不均匀,且以中等密度的林分为主、天然更新不良。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加强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适地适树,加大管护森林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浙江 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查清了林场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蓄积,林木和林 地资源,分析了森林资源与经营状况。根据森林资源动态和特点,遂昌县湖山林场编制了森林 经营方案,提出实施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营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新林业经营体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当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在林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兴林惠民和绿色增长协调发展;二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问题,应当重视市场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特点,同时分析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现状。在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形势对监测工作的需求,指出中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为监测内容多样化、监测周期年度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监测手段一体化和监测信息共享化。参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