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浙江省主要产粮地区粮食产后处理损失实际测定的结果,对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不同的处理系统及各处理环节损失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CSAM)共同主办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粮食系统转型"网络研讨会,此次活动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本次研讨会开幕环节由FAO驻华代表文康农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咨询委员会委员聂凤英总结了中国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始终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七连丰"的佳绩。增产固然重要,但减损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节粮减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资源环境效应,能够缓解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能够为本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粮食损失更多发生于供应链的早期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三大主粮的产后损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对粮食损失有着重要影响;粮食浪费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消费环节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浪费数量约占全球粮食浪费总量的10%,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粮食浪费行为与浪费强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系统高效的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未来,应对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9月29日将迎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积极筹备即将到来的宣传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7月29日正式启动了"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技术平台"。该平台是FAO关于粮食损失和浪费的信息资源门户,汇总了全球在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意义及其巨大潜力,提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措施,以期减少粮食损失,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粮食储藏过程中人工逐点测量效率低、准确性差等弊端,为减少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仓监测系统。本系统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虫害等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并利用GPRS传输给远程监测中心。监测管理软件完成对上传数据的实时查询,并对超标的参数进行报警,不仅仅保证了粮食的品质和质量,而且最终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粮仓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智能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粮食仓储监测技术与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仓储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储粮技术与装备信息化,避免储粮损失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系统以PC机为主机,以8051系列单片机和温度、湿度、水分3种参数信号通道构成的测量电路为分机来构成粮食仓储监测系统,对仓储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现智能化判断,管理粮食仓储状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年产量和储存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而粮食储备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事项。当前中央粮食储备系统有较为完善的仓储设施和技术保障;在农民手中储藏的那一部分粮食,由于储藏方法不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采用科学储粮技术并作好后期管理工作,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粮食质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世界贮粮损失率达8—10%。因此,加强粮食产后系统技术开发研究,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是一条缓和“世界性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的低温储存是国际公认的科学、无污染储粮方式。低温能够减的颗粒的新陈代谢;抑制虫霉和微生物生长,有效减少储粮损失,减少药物熏蒸污染。特别是对粮食保鲜、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有明显的效果。谷物冷却机则是实现粮食全年低温储存的重要设备。本文对低温储粮放谷物冷却机的基本原理、性能,我国在谷物冷却机方面的重要改进及其效果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贮粮新方法据调查,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粮食贮存难,粮食贮存过程损失大的问题,因此,很多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并运用新的贮粮方法,以减少粮食损失。为此,特介绍几种农村中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贮粮方法,供各地在贮粮实际工作中参考应用。一、谷壳灰压顶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产粮大省,在全国的粮食储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农户的储存不当,每年粮食都损失巨大。加强农户粮食产后管理,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向管理要效益,既利国利民,又意义重大。开发新型的农户储粮仓,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从处理成本、处理时间消耗、粮食损失3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现行粮食产后处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粮食产后处理模式中处理效率与损失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产后系统中采用精细农业技术和装备,是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年产量和储存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而粮食储备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事项。当前中央粮食储备系统有较为完善的仓储设施和技术保障;在农民手中储藏的那一部分粮食,由于储藏方法不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采用科学储粮技术并作好后期管理工作,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粮食质量,减少损失。接下来我们就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些正规、科学可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粮食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亿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其中粮食储运环节损失约500万t。为有效减少粮食在仓储期间的损失,对仓储粮的粮情监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过现有粮堆参数和温度监测手段,深入研究粮堆内部物理变化过程,建立粮堆内部热湿耦合模型,进而建立粮堆内部水分含量推测的模型,在不增加国内现有粮情监测系统成本的基础上为实现监测粮堆水分的目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粮食亩产、总产量都呈大幅度提高状态.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己达9600亿斤。但在高产的背后,粮食损失也触目惊心。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大农户在收获、运输、储藏、加工到销售和消费各环节损失率达18.2%,正规粮食仓储企业粮食损失率,据保守估算至少也在2‰,如果加上中小粮食经营企业,2‰的比率远远不够。即使按保守估算2‰的损失率计算,2005年我国粮食损失量也达到近20亿斤,如果再加上中小粮食经营企业和农户高出这个损失率那部分,损失量要高达几百亿斤。粮食损失主要来自于抛撤、污染、破碎、霉变、陈化以及病虫鼠雀等有害生物危害,而粮食破碎存在于收购、烘干、入库、发放各环节。粮食仓储企业如何加强管理、减少损失.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事关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学实验》2008,(2):43-43
我国粮食部门最近在山东、辽宁、四川等三个主要粮食生产省份正式启动一项减少粮食储存损失的试点工程,并计划在今后10年内向全国24个省(区)的500万农户提供财政补贴,使其粮食储存设施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19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估算了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粮食损失量,并对损失环节和原因做了剖析。《报告》呼吁各方做出知情决定,以有效减少粮食损失,并提供了衡量进展的新办法。新办法将不仅有助于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这一重要目标方面取得进展,还有助于推动实现与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工作,减少粮食损失,本文结合贵州省鼠害防治研究成果,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技术,提出了下步鼠害防控工作建议,旨在进一步普及鼠害防控技术,有效控制鼠类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