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稀土元素铈对快速镍刷镀工艺及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快速镍刷镀工艺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镍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化合物硫酸铈能有效地提高镀速及刷镀层硬度,降低刷镀层的孔隙率,且刷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但对镀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铜基片上施镀了Fe-Al-P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金属盐比率AlCl3/(AlCl3+FeSO4)、金属盐AlCl3和还原剂NaH2PO2的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镀液配方,发现络合剂和还原剂的选择是提高镀层含Al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气体碳氮共渗渗剂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5CrMnMo钢的组织和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稀土元素具较低的电负性和高的化学活性,三元共渗可强化模具表面,使表层获得大量的合金碳化物,基体组织也由针状马氏体变为以扳条马氏体为的混合马氏体,模具有硬度及热强性都得到提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1-2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氏体不锈钢试片热处理强化处理后,分别进行了磨削及磨削后研磨加工,喷丸处理。以探讨表层硬度,表层残余应力及表面粗糙度等诸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减少表面粗糙度Ra值。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提高2Cr13不锈钢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妙峰山要地CO2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CO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光照度无关;CO2释放量昼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法,对直流电低温镀铁工艺与不对称交流—直流电低温镀铁工艺的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镀层硬度、金相结构和成份进行对比实验,肯定了直流低温镀铁工艺的应用价值。并找出了直流低温镀铁的较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瓦特型镍-碳化硅复合电沉积过程,研究了SiC微粒的表面活性剂处理,粒子浓度阴极电流密度,搅拌和pH值等因素对镀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9%~10%SiC含量)其硬度是纯Ni的4~5倍,耐磨性是纯Ni的5~6倍。  相似文献   

8.
妙峰山林地CO_2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成林地)的土壤CO_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_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_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光照度无关;CO_2释放量昼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氏体不锈钢(2Cr13)试片热处理强化处理后,分别进行了磨削及磨削后研磨加工、喷丸处理,以探讨表层硬度、表层残余应力及表面粗糙度等诸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减少表面粗糙度Ra值,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提高2Cr13不锈钢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可促使离子从土体下层向表层迁移,并在表层积累,表层积累的离子近1/2来自40cm以下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长,离子在表层的积累量增加,施肥对离子的平衡有一定影响,但规律不明显,覆膜处理离子的表聚现象是由于覆膜改变了土壤水的运动规律,不同种类的离子在土体中的迁移和平衡规律有一定差异。其中Ca^2+,Mg^2+,SO^2-4和Cl^-以下土层,尽管多数离子都有表聚现象,但K^+在一  相似文献   

11.
YF40MnVS钢经软氮 化后表层硬度由237HV提高到634HV,而心部显微组合和硬度无明显变化,疲劳强度σ-1由原来的332MPa提高到467MPa,与形变表面复合强化的40Cr和45钢相比,YF40MnVS钢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污泥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在砂土中的运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污泥中几种重金属元素Cu,Zn,Ni,Pb的运移特点和形态。实验表明,表层4cm土壤混入6%的污泥后,显著增加了Cu,Ni,Zn的淋出量,而Pb没有显著增加。淋出液中Cu,Ni几乎都是配位态重金属,Zn则有较高比例的非配位态离子。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大于Zn^2+,Cu^2+与有机物的配位能力强于Zn^2+。水溶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的配位反应对Cu,Ni运移影响较大。Zn的运  相似文献   

13.
YF40 Mn VS钢经软氮化后表层硬度由237HV提高到634HV,而心部显微组织和硬度无明显变化,疲劳强度σ-1由原来的332MPa提高到467MPa.与形变表而复合强化的40Cr和45钢相1比,YF40MnVS钢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非晶Ni-Mo-P与Ni-P镀层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镀液中加入Na2MoO4的化学沉积法对酸性Ni-Mo-P镀层的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此多元合金镀的最佳工艺。运用能谱法和X射线衍射实验对镀层的成分,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Ni-P镀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证明Ni-Mo-P镀层比Ni-P镀层的热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开箱铸造余热分步等温淬火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Cu-Mo-Cr合金球墨铸铁用于制作磨球的可行性,采用本工艺处理的冲击试样,其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加少量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冲击值大于14J/cm^2,硬度大于52HRC,使用性能高于锻钢球,和高铬球相当。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宜兴市水稻土表层土壤pH及B、Cu、Zn、M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蒋定安1成杰民2(1江苏宜兴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宜兴214200;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CHANGEOFpHANDAVAILABLEPOOLOFB,Cu,Zn,...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不同Na2H2PO2的质量浓度以及热处理温度条件下化学镀三元Ni-Fe-P和四元Ni-P-B镀层的结构,在温度为200-700℃范围内加热镀层产生结构变化,当热处理温度等于或低于400℃时,镀层的显微硬度随温度增加,这与从Ni-P-B镀层非晶基底中析出(Fe,Ni)固溶体,Ni3P相以及从Ni-P-B镀层(Fe,Ni)固溶体基底中析出Fe2B等相有关,热处理温度大于或等于500℃时,NiP,Fe3P,Fe2B等相析出,同时随温度增加颗粒逐渐粗化,引起镀层软化,在Ni-Fe-P镀层中加入KBH4,经300℃热处理引起镀层显微硬度增加,低于300℃热处理对镀层硬度影响不明显,该现象可由B与Ni-Fe固溶体基底形成了晶化相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表层及亚表层团聚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以32年长期定位不施肥(ck)、施用氮磷肥(T1)、有机肥(T2)、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4个试验处理下的暗棕壤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团聚体腐殖质组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对暗棕壤表层及亚表层不同粒级团聚体腐殖质组成数量及可溶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可以明显增加表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不利于亚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积累;表层与亚表层大团聚体(>2 mm、2~0.25 mm)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最高;与空白处理(ck)相比,施肥处理促进了表层与亚表层>2 mm大团聚体胡敏素(Hu)数量的增加;所有粒级中表层土壤HA的Δlg K值均高于亚表层。在暗棕壤中,长期连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表层与亚表层土壤大团聚体中腐殖质数量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改善表层与亚表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来提升暗棕壤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开箱铸造余热分步等温淬火的热处理方法,研究了Cu-Mo-Cr合金球墨铸铁用于制作磨球的可行性。采用本工艺处理的冲击试样,其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加少量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冲击值大于14J/cm2,硬度大于52HRC,使用性能高于锻钢球,和高铬球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分析了表层带岩溶系统中碳库组成,测定了各碳库的碳稳定性同位素丰度,表明土壤碳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生物的CO2吸收同化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垢土壤CO2释放是系统中主导的碳流通过程,系统活动态碳组分主要由土壤碳贡献,从而揭示了土壤碳过程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