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本文通过设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测算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08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东部地区加快向技术集约型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在确保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上,走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西部地区应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立方程回归模型( SEM),并利用Stata计量软件,以我国部分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评价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考虑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山西省115个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GeoMedia软件直观展示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不同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5—2019年不同省份农用地流转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了农用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户收入三者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其中的中介效应机制。同时还将全国各地划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加快农用地流转不仅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可以作为农用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中介变量,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分样本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不同地区农用地流转都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几乎都成立。但西部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机械化对农户收入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5.
李应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900-3902
通过构建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发现农业综合竞争力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之间不均衡,最强的是中部地区,其次是东北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才是东部地区。在继续保持和提升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前提下,缩小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差距,增强落后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农业发展差距问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农业资源以及科技水平差异是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农业技术能够得到现实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也是我国最先实现初步农业机械化的地区,但是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一个较次的层次,本文将从丘陵地区的地理特征开始分析,并围绕农业生产环节来对农业机械化推广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民锋 《农业与技术》2009,29(6):114-119
为科学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分析现有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建立了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标准值、权重、计算公式和综合评价方法。收集并利用湖北2000-2006年的农机统计资料,测算出了湖北省各年份及其部分地区2006年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找出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空规律,为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国情的现实状况来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理论来看,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农机化推广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4、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27个省的数据为样本,对27个省建立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但是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不平衡的,经测算: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26131、0.79956、0.882031.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业机械水平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传统农业机械化评价方法和考虑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同时确这了每一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给出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综合评价方法,并利用浙江省历年农业机械化的统计数据同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及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分析传统农业机械化评价方法和考虑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每一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给出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综合评价方法,并利用浙江省历年农业机械化的统计数据测算出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分阶段发展的理论依据,从农业机械的替代效应,农用总动力结构变化,人畜机作业费用构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得出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初步机械化阶段的结论,提出应根据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化区划和经济区划,并在农业机械化区划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拟定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农业高质量评价体系,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从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基本保障6个要素中选取30个指标,构建农业高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四分位数分类法对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结果】从时间上看,随着年份的增加,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从2010年的0.278 33提高至2019年的0.362 02,增幅为30.07%,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为绿色发展(0.90分)>基础性保障(0.60分)>农业产业体系(0.56分)>农业生产体系(0.49分)>农业经营体系(0.34分)>科技创新(0.18分);从空间上看,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高质量区域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1个省级行政区升至2019年的2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综合得分以广东省最高,为3.84分;甘肃省最低,为2.56分。【结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差;提出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要推进吉林省农业化现代化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实际情况解决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由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17个指标组成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指标综合模型法对中国1991-2013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中部、西部3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府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资源减量化投入水平、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贯彻4R原则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并对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区域划分。【结果】在综合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与成本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3个基本指标和1个参考指标组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全国及各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和关键;综合考虑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效益水平、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分布规律及综合评判结果,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划分为5类区域,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不同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瓶颈所在。【结论】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差异不同,造成差异的本质原因也不同,各地应立足区情,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吉林省中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农村发展的需要,阐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目前,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但是区域间差异仍比较明显。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该文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就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走访和文献调查,探讨我国南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差异、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证现代农业高产、稳产。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农业机械推广的必要性和农业机械推广的制约因素,探究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